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张衡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张衡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6 08: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4之《张衡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善属文(shǔ)    连辟公府(bì) 莫不逾侈(chǐ)
B. 精思傅会(fù) 邓骘将军(zhì) 璇机之正(xuán)
C. 首衔铜丸(xián) / 合契若神(qì) 上下肃然(shù)
D. 积年不徙(xǐ) 中有都柱(dōu) 左冯翊(pínɡ)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B. 精思傅会 傅会:文章的经营构思
C. 其牙机巧制 牙机:枢纽和机件
D. 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管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属:连缀
B.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模仿
C.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观察事物
D. 阴知奸党名姓 阴:暗中,暗地里
**4.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于三辅 (汉朝称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B. 遂通五经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C. 贯六艺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 连辟公府不就 (古代对官署的统称,也称“官府”)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尊:通“樽”,酒器
B.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虽:即使
C. 后数日驿至 驿:驿站
D.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方面:方向
**6.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7.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衡为人的一项是(  )
①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⑥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8.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张衡创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C. 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D. 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事业和科学研究。
**9.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
郭逵,字仲通,其先自邢徙洛。康定中,兄遵死于敌,录逵为三班奉职,隶陕西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方议取灵武,逵曰:“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未几,泾原任福以全军没,人服其先见。陈执中安抚京东,奏为驻泊将。执中与宾佐论当今名将,共推葛怀敏。逵曰:“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曰:“喜功侥幸,徒勇无谋,可禽也。”执中叹曰:“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为真定兵马监押。保州卒叛,田况遣逵往招之。逵与乱者侍其臻尝同事范仲淹,驰至城下,示以旧所佩紫囊。臻识之,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曰:“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论功加阁门祗侯、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河东,俾权忻州。契丹来求天池庙地,籍不能决,以诿逵。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檄报之,契丹愧伏。种谔受嵬名山降,取绥州,夏人遂杀杨定。朝论以边衅方起,欲弃绥。逵曰:“虏既杀王官,而又弃绥不守,见弱已甚。且名山举族来归,当何以处?”既而夏人欲以塞门、安远二砦来易,朝廷许之。逵曰:“此正商于六百里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与。”遣其属赵离、薛昌朝与夏使议,唯言砦基,离曰:“二砦之北,旧有三十六堡,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逵忱慨喜兵学,神宗尝访八阵遗法,对曰:“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因为帝论其详。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逵择诸校习金鼓屯营者六十四人,使人教一队,顷刻而成。尤善用偏裨。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卒,辍视朝一日,赠雄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宋史·郭逵传》,有删节)
*10.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逵“有先见之明”和“做事精细”的一组是(  )
A. 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
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
B. 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
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
C. 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
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
D. 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
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逵的祖先是从邢州迁居洛阳的,他任三班奉职时,属范仲淹管辖,范仲淹经常勉励他读书学习。
B. 保州叛乱时,郭逵与叛将侍其臻同为范仲淹同事,他以故交身份入城,申明利弊,以身为质,最终使叛军开城投降。
C. 绥州事件中,朝廷曾想要放弃绥州,郭逵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王朝官员已被杀,若再抛弃绥州就太示弱了。
D. 郭逵精通兵法。他曾经选择几十名熟习号令和屯营扎寨的校官,让每人教练一队士兵,很快便训练成功。
**12. 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
(2)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
四、语言运用
**13. 请将下面语段改写为3个短句,要求:前后连贯,不得改变原意。
剑桥郡警署女发言人雪莉·斯普拉特声明在温家宝总理于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以《用发展眼光看中国》为题的演讲时那名会场后排就坐的突然高声干扰现场秩序的27岁外籍男子已因涉嫌扰乱公众秩序而被逮捕。
**14. 下面是长江中学科技创新社社长写给该校校长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科技创新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自己动手修家电”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社员的66篇大作,是我社社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请您务必于/百忙之中抽时间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如果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不要推托我们的不情之请。
祝您工作顺利!
长江中学科技创新社[来源:学#科#网Z#X#X#K]
2015年4月16日
①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双基夯实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鄂(è)    属(zhǔ)文 征辟(pì) 逾侈(chǐ)
B. 河间相(xiàng) 动辄(zhé) 篆(zhuàn)文 算罔(wǎng)论
C. 雅(yǎ)闻 合契(xiè) 蟾(chán)蜍 驿(yì)站
D. 帷幄(wò) 阉(yān)竖 骄奢(shē) 骸(hé)骨
*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 遂通五经,贯六艺 贯:贯通,通晓
C.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D.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5. 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并称为“前四史”。
B. “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C. 《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和两都皆指长安和洛阳。
/D.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而楚相亡璧    亡:丢失
B. 因而数让之曰    让:谦让
C. 始吾从若饮     若:你
D. 我顾且盗而城    而:你的
**8.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B. 此在吾术中而不悟
始速祸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以子之材能 D. 张仪之来也
举以予人 句读之不知
*9.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B. 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纵”的结果。
C. 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 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1. 将下面的单句连成一个长句,给“候风地动仪”重新定义。
(1)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2)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
(3)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仿照例句,用“花”开头写一个句子。
风有东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清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有暖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仿照例句,分别以“友情”和“爱情”为主题各写一句话。
例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成了亲情永恒的写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B 解析:A项,“属”应读“zhǔ”;C项,“肃”应读“sù”;D项,“都”应读“dū”。
2. D 解析:D项,“政理”应为“政治清明”。
3. C 解析: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4. D 解析:D项中的“公府”是三公的公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官员。
5. C 解析:驿: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6. D 解析: A项,用;因为。B项,在;比。C项,的;它(指丸)。D项,于是,就。
7. C 解析:②是说张衡创作《二京赋》;⑤是说张衡对天文、气象、历法等方面的研究;⑥是介绍张衡年轻时写文章、游学的情况。
8. D 解析:张衡的“为人”对仕途有影响,但不能说对事业和科学研究有影响。
9.(1)中间有根粗大的铜柱,周围有八条铜横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
(2)从已有的书籍文献记录的内容看,从来没有这件事。
(3)京师有学问的人都责怪它不灵验。
10. B 解析: A项,“逵请以身为质”是取信于人的义勇;C项,“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是赵离所说;D项,“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是对兵法的论述。[来源:Zxxk.Com]
11. B 解析: “同为范仲淹同事”应为“曾经同为范仲淹部下”。
12.(1)你凭什么了解葛怀敏不是名将而会败坏了朝廷的大事呢?
(2)让各人自己报说所擅长的技能,闲暇时间就翻阅查看,所以临阵作战都能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技能。
参考译文:
郭逵,字仲通,他的祖先自邢州徙居洛阳。康定年间(1040),他的兄长郭遵在对敌作战中阵亡,朝廷因此录用他做三班奉职,隶属于陕西的范仲淹麾下。范仲淹勉励他读书学习。当时正讨论夺取灵武城的事,郭逵说:“此地遥远,粮草供应不上,而且此城很大而我方士兵不多,攻夺灵武看不出对我们有利。”不久,泾原人任福攻打灵武时全军覆没,人们都佩服郭逵的先见之明。陈执中任京东安抚使时,奏请调郭逵任驻泊将。陈执中曾与宾客助手谈论当代名将,他们都推崇葛怀敏。郭逵说:“葛怀敏这样的人太容易对付了,有一天必会坏了朝廷的大事。”陈执中听后开始很生气,过了几天问道:“你凭什么了解葛怀敏不是名将而会败坏了朝廷的大事呢?”郭逵说:“侥幸取胜,好大喜功,有勇无谋,因此可以断定。”陈执中叹道:“你真的精通军事啊,葛怀敏已经兵败了/。”任真定兵马监押。保州士兵叛乱,田况派郭逵前往招抚叛军。郭逵与叛乱的侍其臻曾经同为范仲淹部下,他骑马飞驰到保州城下,拿旧时佩戴过的紫袋让侍其臻看。侍其臻识得此物,便与同党韦贵、史克顺等都来拜见,并邀请郭逵登城。见过之后,郭逵向他们申明利害,众人有的疑惑不决,说:“若投降,恐怕也不免死罪。”郭逵便请用自己做人质,于是叛军开城门投降。郭逵因功升任阁门祗侯、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守河东时,使郭逵权知忻州。契丹人来要求天池庙一地,庞籍不能决定,把此事推诿给郭逵。郭逵寻访到一个太平兴国时的旧木椟,证明此地本为宋国土地,于是发文书回答契丹,契丹人羞愧地服输。种谔接受西夏人嵬名山的投降,夺取绥州,西夏人因此杀了杨定。朝廷讨论因为边境战争正在兴起,想要放弃绥州。郭逵说:“敌人已经杀了王朝的官吏,而如今又抛弃绥州不守,太示弱了。而且嵬名山举族来投奔,又将怎么处置呢?”后来西夏又要用塞门、安远两寨来交换绥州,朝廷同意。郭逵说:“这正是当年秦国许楚国商于六百里的计策。若不先交出二寨,就不可能给绥州。”并派部下赵离、薛昌朝同西夏使者谈判,西夏使者只讲寨基,赵离说:“二寨北面,原还有三十六堡,而且以长城岭为分界线,西平王祥符时所写的文书如今还在。”西夏使者惊讶得答不上话来,因此取消了换地的要求。郭逵为人慷慨,喜欢军事。神宗曾向他询问孔明八阵遗法,他回答说:“用兵打仗没有固定的阵形,此八阵也只不过是奇正相生的一种兵法罢了。”于是为皇帝讲述详情。在延安时,派人以八阵法教练士兵,长期没有成效。郭逵便选择几十名熟习号令和屯营扎寨的校官,使每一个人教练一队士兵,很快便练成了。他尤其善于使用偏将。让各人自己报说所擅长的技能,闲暇时间就翻阅查看,所以临阵作战都能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技能。去世时,皇帝为他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为雄武军节度使。
13. 示例: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以《用发展眼光看中国》为题的演讲。当天在会场后排就坐的27岁外籍男子突然高声干扰现场秩序。剑桥郡警署女发言人雪莉·斯普拉特声明该男子已因涉嫌扰乱公众秩序而被逮捕。
14. ①“贵校”改为“咱们学校”(或者删去“贵校”二字) 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 ③“务必”删掉 ④“蓬荜生辉”改为“倍感荣幸” ⑤“推托”改为“拒绝”
1. B 解析:A项辟bì;C项契qì;D项骸hái。
2. C 解析:“拟”应为“模拟”。
3. B 解析:用委婉曲折的言语劝谏。A. 豪族/上;C. 汉侯王的封地/国家;D. 写文章/通“嘱”。
4. D 解析:两个“幽”字都当“深暗”讲。
5. A 解析:A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6. A 解析:B.“转”“徙”是调动官职,“拜”是授予官职,“迁”是升官;C.《二京赋》作者是张衡,《两都赋》作者是班固;D“五经”中没有《左传》。
7. B 解析:让:责怪。
8. B 解析:B. 表转折。A. 当初/才;C. 介词,表凭借/连词“而”;D. 主谓之间/提示宾语前置。
9. A 解析:不是提醒,是威胁。
10. 见译文中的划线句。
参考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后来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国您的玉璧。”(于是)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能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合纵的盟约,然而担心秦攻打诸侯,破坏了盟约之后自己的合纵谋略失败,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于是派人悄悄劝说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责备他说:“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种地步。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让他离开。张仪来时,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唯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国权柄,只有张仪可以做到。然而张仪贫穷,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见他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劝说赵王,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逐渐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是苏秦的(指使)。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
惠王任命张仪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
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我)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我不是您的知己,您的知己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纵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我又刚刚被重用,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况且苏先生在,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吧,我就要偷走你的城了!”
11. 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张衡利用惯性原理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来测定地震方向的感知地震的仪器。
12. 花有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有杨花,“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有梨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1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友情不变的颂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了爱情坚贞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