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1-07 20:02:07

文档简介

课题:《气温和降水》学案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
重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难点:“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不同),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明标自学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二)小组合作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教师精讲点拨】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需要借助于等温线。观察图4-6我们发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高低深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图中我们还看出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说明气温也受海陆分布影响;亚洲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明显地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探究结论】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教师精讲点拨】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
【探究结论】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三)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四)归纳提升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达标检测:见综合能力训练综合运用:1、4、5、10。
(六)反馈讲评
课后反思
课题:《气温和降水》学案(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
重点: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
师:出示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
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学习过程:
(一)明标自学
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
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
(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二)小组合作
【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 ?
【教师精讲点拨】抓关键词
【探究结论】
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
(赤道地区多见)
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
C、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探究问题】(1)完成65页活动题。(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教师精讲点拨】
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
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探究结论】列表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比较内容
降水量(多、少)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中纬度沿海地区

中纬度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探究问题】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师精讲点拨】
1、注意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
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 :℃),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
2、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三)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四)归纳提升
1、以图析文;降水分布规律必须借助地图总结出。总结各地降水的情况又必须落实到地理空间分布上。所以掌握读图的方法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2、“勤动手、多练习、勤动脑、找规律”是学好气候资料分析图的关键。在总结某地气候特征时,应把握的要点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五)达标检测:做综合能力训练76页二、综合题:8、9
(六)反馈讲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