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案(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进而对气温的影响;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日气温变化的的影响;
3、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对年气温变化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难点: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形成。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
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赤道地区的小学生,南极的科考员,中国学生来介绍当地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然后总结:“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过程:
(一)明标自学
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一年当中,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世界不同纬度的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习任务(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1)填表:
自 转
公 转
概 念
方 向
周 期
(2)填表:
节 气
日 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北半球)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3)填表:
温度带
范 围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气候特征
热 带
温 带
寒 带
(二)小组合作
【探究问题】探究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教师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的光亮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
(2)、教师由此引出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67活动第2题,总结出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探究结论】
纬度越低 正午太阳高度越高 太阳辐射越强 气温越高
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太阳辐射越弱 气温越低
【探究问题】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老师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并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了什么影响呢?(气温的日变化)
(2)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
注意:a、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
(3)找两名学生(一个扮演太阳,一个扮演地球)上台演示地球的公转。
(4)根据老师和自己的演示,归纳总结出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设问: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了什么影响?(除赤道外,其他地方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极夜”线香。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
【探究结论】
1、自 现象:昼夜交替
转 影响:一日中天气变化
2、公 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转 影响:寒带的极昼极夜现象、中纬度的四季更替现象、热带地区的太阳直射现象。
(三)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四)归纳提升
本节课知识繁琐,空间感强,学习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密切联系了日常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将日常的感受和抽象的知识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二是紧紧把握住太阳高度这条主线,无论是地球的形状,还是运动,都是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才引起了气温的变化。
(五)达标检测:《综合能力训练》基础巩固:1、2、3、4、10、11、12,综合运用:1、3。
(六)反馈讲评
课后反思
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案(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影响气候的各个因素。
难点:影响气候的各个因素。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有关,那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接着探讨。
学习过程:
(一)明标自学
学习任务一 海陆分布与气候
生阅读71页教材“海陆分布与气候”课文内容,并自主完成活动题1、2题。
学习任务二 地形地势与气候
根据教材及图4—23,4—24解决以下问题:
(1)、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什么差异?
(2)、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3)、你爬山的过程中周围的气候有什么变化?
(4)、一座山的景观为什么出现垂直差异?
学习任务三 人类活动与气候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以下问题: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后果?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小组合作
【探究问题】: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探究结论: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探究问题】: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探究结论:
同纬度地带,海拔高,气温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探究问题】: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精讲点拨:
复杂多变的气候,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人类活动也深受气候的左右和变化。只有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究结论:
我们应从自我做起,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三)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四)归纳提升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地图,我们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
(五)达标检测:见综合能力训练84页6—10题
(六)反馈讲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