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人的性别遗传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7.2.4人的性别遗传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1-06 20: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性别遗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人的性别遗传”是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的一个重点,是对八年级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
本节课在整章书的编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深化,启下是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就知识而言,要了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通过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从小培养科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增强学生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的社会道德感。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来看,本节课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解释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说明生男生女几会均等的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解读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加强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关注我国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揭示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继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掌握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考虑到初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教学内容提及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难以掌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二、说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初二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授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授课的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但不能忽视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于课本提及的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探究生男生女几率的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更利用于学生掌握。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在教法指导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此理论指导下,我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人的性别差异与第23对染色体有关”;运用实验法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希望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法去获取知识。美国科学教学标准中提到: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问题,亲历知识的再现过程。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人的性别差异与性染色体有关,通过动手实践探索生男生女的奥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开好头对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向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婴儿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当一小孩降生时,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部分学生回答关心小孩的健康与否;更多的学生表示更关心的是小孩的性别。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性别差异上,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诱导发现,引出问题
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是关键。“温故而知新”,我通过向学生展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人的性别差异是否与染色体有关?”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发现性染色体”的一些背景知识。在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对男女的23对染色体做了充分地比较。在比较中他们发现了什么呢?(向学生展示一幅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我通过幻灯片上的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经过交流,发现:人的性别差异与性染色体有关;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有2种,女性生殖细胞卵子只有1种,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
2.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引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话题,我设疑:同学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这个细胞指的是受精卵,而受精卵又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我及时展示相关图片,“对!但我刚提到: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有2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生殖细胞卵子只有1种,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会影响着人的性别。那么,生男生女究竟由谁来决定呢?”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建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受精过程;有的学生提出用实验来探究。我们在综合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后,决定采用实验法进行探究。我顺势提问:精子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那整个实验怎样操作呢?这时,有学生提议:老师,在八年级上册我们曾经用气球、吸管、硬塑料片模拟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那我们同样可用其他材料代替精子和卵子啊!“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展示“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的幻灯片。)
讨论:那整个实验该怎样设计呢?接着我向学生投影幻灯片上的四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我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确定本次探究活动的内容如下。
(1)材料:每小组准备围棋棋子和两个不透光的容器。
(2)实验装置:把棋子分装在两个不透光的容器中,其中一个容器内的棋子代表精子(黑白子的比例应为1∶1),另一个容器内的棋子表示卵子(里面盛的都是黑子)。
(3)我听取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设计后,给予了赞扬并指出不足。最后,我通过Flash片断向学生强调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4)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并在探究表格上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5)汇报实验结果: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大致看出,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新生儿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取决于由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认为孩子的性别完全由母亲决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3.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理解,安排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8页的填图。
4.呈现多种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形势严峻。而造成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明确指出性别的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从而教育学生科学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共同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
(四)加深认识,思考拓展
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思考拓展环节进一步深化本节教学内容。
(五)课堂小节,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若性染色体多了一条或少了一条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感兴趣的可课外浏览此网站:http://www.pep.com.cn。
五、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我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自主参与、自主体现、自主构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发现、合作探究、思考拓展、课外延伸5个环节逐步落实教学目标。为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我还通过“课堂评价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作出具体的评价,并让学生把对教师的课堂设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通过评价表反馈上来。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课改后,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正确的,学生的学习正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创造性。让学生领悟到生物学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从而进一步立志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