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课件:4.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 课件:4.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6 20: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程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为例, 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学们,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历史瞬间  1784年的一天, 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 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 他说:“陛下, 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 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 陛下。”
——《大国崛起》一. 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概念诠释 从历史学角度看, 我们把改变人们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产方式, 生产状态、生活方式, 生活状态的质的巨变的过程称为“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 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一)原因和条件: (1)政治: 17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经济: 18世纪工场手工业发展使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且迫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3)技术: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为生产提供发现和发明。
(4)生产需要: 工业生产对于动力机械的需求。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政治稳定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拥工人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市场总是在扩大, 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请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市场的扩大, 对商品的需求增加, 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 这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二)英国的工业革命: ⑴时间: 1765~1840年前后
⑵开始标志: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⑶标志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出现
⑷完成标志: 机器生产机器的工业产生18世纪60年代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瓦特改良实用蒸汽机之前的主要发明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建造起来, 但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 在这方面, 有很多缺点, 因为工厂都必须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的山谷等处。这些地区交通不便, 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人们都希望找到便捷可用的动力, 驱动不同机器。 瓦特由于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从一个一贫如洗的无名小卒, 一下子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大人物了。他成为爱丁堡皇家学会、伦敦皇家学会和法兰西学院的成员, 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8名外籍院士之一。伦敦公众为他在有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树立了一座纪念碑。蒸汽机推动世界工业进入了“蒸汽时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 ⑵联动蒸汽机: 80年代, 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连续均匀的圆周运动, 这样就可以驱动其他的机器工作; 还在蒸汽机上增加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于是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 泛应用, 适用于各种工作机, 被称为“万能蒸汽机”。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 ⑴冷凝管单动式蒸汽机: 18世纪60年代, 在蒸汽机的汽缸之后加了一个冷凝管, 大大减少了热量浪费, 效率成倍增长; 但是, 它还是不能驱动工厂里的机器。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 从1770年到1840年, 每个工人的日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从1800年的5200万磅, 增加到1840年的45590镑。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 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 1840年增至3000万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工场手工业作坊→机器大工业厂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 材料三: 1760年, 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 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 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 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 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材料四: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研制的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19年, 横渡大西洋。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用铁路连结起来。19世纪50年代, 英国的主要铁路长度已近一万千米, 铁路干线均已完成。交通运输工具变化,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⑴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逐渐被蒸汽所取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⑵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近水建厂到选择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区域建厂, 推动城市化进程。
⑶促使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在工业化进程中, 英美法等成为工业国家。
⑷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三)工业革命的意义:
1.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 从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工厂,
进入蒸汽时代。
3. 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4. 交通运输工具发生彻底变化, 世界
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回归课本 1807年, 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 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 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1814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 因此被称为“火车”。火车的发明, 使陆上交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五)消极影响: ①造成了环境污染。 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阶级对抗加剧。 ③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 扩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背景: (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
(3)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2.发展过程
①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1831年,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理论基础)
1867年, 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②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困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后来,他毛遂自荐,在22岁时当了大化学家戴维的实验助手。1831年,法拉第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研究电磁感应
现象实验示意图法拉第(1791—1867)1866年, 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蒸汽机和发电机发明过程有何异同?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主要是在英国一国且由瓦特一人完成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主要在早期蒸汽机
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是什么让爱迪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发明?劳累的爱迪生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打盹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人生太短暂了, 要多想办法, 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爱迪生的发明:
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车
电梯
留声机
蓄电池
打字机
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水泥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 终年84岁, 1931年10月21日, 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那天夜晚, 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为了纪念这位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的伟大发明家!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②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④电力的优势(方便 便宜 能量大)。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思考: 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主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何称为“电气时代”?)
 ①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
 ②机器使用更普遍,更多工业部门涌现,生产技术更先进。
 ③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④电气工业迅速发展, 各种围绕电的发明层出不穷, 涌现出许多发明家,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爱迪生。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皮特先生的日记  1898年12月10日早晨, 我被电话叫醒, 加拿大木材商已联合发表再次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的消息。电台播放的是美西战争中美国胜利的新闻报道。美国同西班牙签订了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巴黎和约》。我考虑美孚石油公司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天还没有大亮, 但窗外被路灯照得如同白昼。我驾驶汽车奔驰在宽阔的马路上。 想一想 皮特先生的生活变化, 体现了“电气时代”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3.影响(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立和巩固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距离进一步的缩小, 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4)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 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 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电气时代”到来。
2.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 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城市化进程加快。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事例,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念诠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⑴背景①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946年, 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②冷战时期, 美国争霸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 美苏冷战, 美国军方认为, 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 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将瘫痪, 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 某些指挥点的摧毁, 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 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⑵诞生1969年, 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 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即WWW(万维网)。⑶发展2.互联网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以 纸质 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
以 电波 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
以 图像 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以 互联网, 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 称为第四媒体 。 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 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1)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促进生产力飞速发展, 加快了经济的全球化。
(3)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扩大市场, 提高管理水平。
(4)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5)改变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3.影响:(1)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2)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虚拟社会、虚假信息、
色情、游戏。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合理健康使用网络!4、主要特征: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5、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1)美国首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通俗说法) 2)日本、西欧 3)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6、知识经济的影响 1)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
2)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强化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4)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红色部分是发展知识经济必要条件)7、知识经济的特点 1)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
2)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3)其增长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4)低污染、低消耗、低失业、低通胀、高增长
5)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6)其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产物知识经济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哪些挑战? 1)知识经济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因素, 将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
2)知识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充足资金、高素质劳动者与良好基础设施。 知识经济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重点掌握) 1)转变观念,制定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4)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5)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
参与国际竟争。
6)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2、互联网的功用3、互联网的影响 1)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共享 2)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4)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
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②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③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网络,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第一次: 1)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代替工场。
2)英国等国由农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工业文明。
3)蒸机的广用促进了钢铁工业、机制业和煤炭采矿业发展。
4)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 1)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3)促进了电力工业、交运业、化工业和石油开采业发展。
4)人类社会进电气时代。第三次: 1)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知识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
3)促进了航天、计算机、 原子能和核能等工业的发展。
4)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一次: 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差距日益扩大(20世纪初)。第三次: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二战后)。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特点(重点掌握)第一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第二次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第三次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其中红色为最显著特征)。 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 面临极端困难的国内国
际背景,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
②随着改革开放, 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重新追赶世
界科技革命潮流, 我国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
技成就。探究: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第一次使资本主义进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时代, 第二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 第三次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崭新阶段。第一次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使人类社会“电气时代”, 第三次使人类社会进“信息时代”。
(3)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次使农业比重下降, 工业逐步占主导; 第二次使重工业逐步成为主要工业部门; 第三次导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三次科技革命在发生条件和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有何相同点?(4)推动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第一次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三次推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5)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问题。第一次带来了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次带来了城市安全问题; 第三次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 也对国家安全、青少年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别提示: 三次科技革命主要代表性成就的理论基础依次分别为牛顿力学体系、电磁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三次科技革命的创新标志依次分别是蒸汽机的发明、电力技术发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美国为什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 ①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 美国大发横财, 积累了大量资本。 ③政府和资本家注重科技投入。 ④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 发明了电子计算机。 ⑤战后西欧国家的恢复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中, 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技的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后盾!
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需要国家间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