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9课《 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9课《 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6 09: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A.举酒属(zhǔ)客 斗宿(xiù) 冯(píng)虚御风 相互枕藉(jiè)
B.幽壑(hè) 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C.扁(piān)舟 匏(páo)樽 蜉蝣(fú yóu) 舳舻(zhǘ lǘ)
D.酾(shī)酒 横槊(shuò) 更(gēng)酌 窈窕(yǎo tiǎo)
【答案】C
2.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典篇目的背诵记忆。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选项中,A项中,“少顷”应该是“少焉”;B项,“不知其所止”应该是“而不知其所止”;C项中,“知不可骤得”应该是“知不可乎骤得”。答案为D项。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B.苏子愀(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危险)坐
C.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正襟危坐”中的“危”,应该解释为“端正”。考生可以联系成语“危言危行”记忆。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欲呼张良与具去
【答案】C
【解析】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被/介词,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和/介词,和。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C.正襟危坐 D.道芷阳间行
【答案】C
6.对下列语句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出于东上之上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而今安在哉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答案】B
【解析】①③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④为宾语前置句。
7.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赤壁赋》情感主旨的理解。选项中,B项,“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错误,原文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达的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9.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时就会感觉苦不堪言,正襟危坐,只盼着快点下课结束煎熬,甚至以后一上这门课就头疼。
B.初听昆曲,我们难免觉得冗长,但越听越觉得有味道,越听越觉得心灵在江南丝竹的余音袅袅中变得空灵澄澈。
C.一位客人进入某大酒店的餐厅坐下,看到桌上杯盘狼藉,呼唤了半天,服务员才姗姗而来,慢腾腾地拾掇。
D.谈及转型做导演的原因,赵薇慨叹再红的演员也只是时代的沧海一粟,演艺圈中的繁华热闹并不能使一个演员的演艺青春常青。
【答案】A
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蛟龙号”深潜实验的成功,尤其是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成功研造展现出我国高精尖技术力量的发展水平是有目共睹的。
B.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C.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参与节目互动。
D.乔布斯将互联网装进了我们的口袋里,他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改变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
【答案】D
【解析】A项,句式杂糅,在“展现出”后加上“的”。B项,概念不清,“各地教育部门”应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C项,成分残缺,“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一句没有主语,可去掉“随着”。
1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入序号。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
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战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苏东坡被他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涧青峰、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着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
①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
②但可爱、高贵、魅力这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
③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④也构不成自我护卫力
⑤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
【答案】⑤②④①③
12.阅读下面链接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
(1)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链接文字中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从文学而言,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前赤壁赋》无疑是其思想最为斑斓的一种呈现,其中就有句子直接关涉到渔樵:“况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身居黄州的苏轼内心如此地旷达与超然,让人感慨不已。而战国的屈原则未能如此超然,他“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始终恪守心中美好的理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最后投江自尽。
(2)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50字左右。
【答案】(1)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长太息以掩涕兮宁溘死以流亡兮(2)既期待建功立业,又能旷达超然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50字左右扩展)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答案】C
【解析】骤:屡次。
14.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方其破荆州 吾其还也
B.挟飞仙以遨游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苟非吾之所有 不知老之将至
D.目遇之而成色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答案】C
15.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排除②③两句即可选出答案,②是曹操的诗句,不能表现客之悲,③是赤壁的景色,引出客人对赤壁之战的联想。
16.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也表现了苏轼内心的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答案】B
【解析】“主要是为了赞扬曹操所建立的不朽的功勋”不合原文意图,作者意在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1)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2)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
【解析】(1)关键词:“固”“安”;(2)关键词:“藏”“适”。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
(甲)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①雪堂:苏轼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筑“雪堂”于赤壁旁的龙王山坡,为其居住躬耕之所。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B.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C.顾而乐之 顾:回头看
D.今者薄暮 薄:迫近
【答案】C
【解析】顾:环顾。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 复游于赤壁之下
B.倚歌而和之 归而谋诸妇
C.舞幽壑之潜蛟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
D.以待子不时之需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答案】D
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甲文首段正面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甲文所说的“美人”,实际上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C.乙文为作者再游赤壁时所写,相对前次所见之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D.甲文限于舟中,着重写水;乙文观于岸上,着重写山。甲文写的是初秋之色,乙文写的是初冬之景。
【答案】D
【解析】“乙文观于岸上”属于以偏概全,也有观于舟中的情况。
21.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答案】(1)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2)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
【解析】(1)关键词:“纵”“如”“茫然”;(2)关键词:“望”“步”“归”。
【参考译文】
(乙)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环顾四周,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存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
(二)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选文(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选文(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选文(三)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合一契 ②太祖深契其言
B.①虽趣舍万殊 ②趣使再至
C.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固一世之雄也
D.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C
2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②况修短随化 修:修为,修养。
B.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②举匏樽以相属 属:聚集。
C.①金、宋之季,俱遣使召 季:先后交接的时候。
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 踣:跌倒
D.①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 蹀:踩,踏。
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 袭:继承。
【答案】D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彭殇为妄作 ②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
B.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
C.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②侣鱼虾而友糜鹿
D.①天锡仙翁,以寤朕志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B
【解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对于活用,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词性可推知:A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等同/一:数作动,统一。B项,渔樵:名作动,打渔、砍柴/器:名作动,器重。C项,南:名作状,向南/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D项,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下:名作动,攻占。
25.对选文(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
B.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
【答案】B
【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考点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中体现的内容进行主观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B项,“举策试之”意思为举起马鞭(抽打)测试(积雪的深度),“策”为马鞭。
26.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元史·丘处机传》
【答案】(1)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随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间,渺小得如大海中的一颗米粒。为我们短暂的生命而哀叹,羡慕无穷无尽的滚滚长江。
(3)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濒临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计算(考虑)也有两三万人。
【参考译文】
(三)
丘处机,是登州栖霞人,自号为长春子。小时候,有看相的人说他以后会成为神仙或大师。十九岁时,丘处机出家当了道士,在宁海的昆仑山学习,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一起拜王重阳真人为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很重视他。金朝和南宋末年,金宋双方都派人邀请过丘处机,丘处机没有去。
乙卯年(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从乃蛮国命令亲信札八儿、刘仲禄带着诏书邀请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弟子,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召见我,我应该去了。”第二天,果然了两位使者,丘处机就决定与十八位弟子一同去拜见成吉思汗。第二年,当一行人停歇在山北时,丘处机派人带上奏章先行奔赴成吉思汗那里表示感激,并诚恳地劝谏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丘处机一行遇到了成吉思汗派催促他们赶路的使者,于是从抚州出发,历经了几十个国家,行程一万多里。期间曾在战场上踏血而行,在叛乱地区躲避贼寇,在沙漠断绝粮食,从昆仑山经历了四年才到达雪山。经常骑着马在深雪中前进,在马上举起鞭子抽打积雪测试深度,鞭痕还不到积雪的一半深。当丘处机拜见太祖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很恭敬地赐给丘处机食物并安排住宿。
太祖当时正率军西征,每天从事进攻作战,丘处机常常对成吉思汗说,想要统一天下,最主要在于不喜欢杀人。等到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治理天下的方略时,丘处机就回答,应该把敬畏上天、爱护人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成吉思汗很认同丘处机的看法,说:“上天将您这位仙翁赐予我,使我认识到自己应有的志向。”成吉思汗命令随从将丘处机的话记录下,并且用这些语录教导自己的儿子。其后,成吉思汗把虎符以及诏书赏赐给丘处机,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尊称为“神仙”。有一天打雷,成吉思汗请教丘处机打雷的原因,丘处机对他说:“雷鸣,是天道威严的表现。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警告不孝的人。我好像听说您统治的地方不孝的人比较多,陛下您应当明示上天的威严,教导众人。”成吉思汗遵从了他的话。癸未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在东山大规模狩猎,他的马跌倒了,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经常打猎,有些不合适。”其后成吉思汗许久不曾打猎。其时,成吉思汗的军队践踏中原,河南、河北兵灾严重,老百姓或被俘、或被杀,往往没有地方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后,派他的徒弟在没有打仗的时候手持着朝廷的文书征求信众,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而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多计算也有两三万人。中原人至今都称赞丘处机。
乙酉年(1225年)的时候,火星冲撞了尾宿(古代燕地分野,主灾异),灾祸可能在燕(今河北)一带降临,丘处机作醮祷告,最后灾星消失了;丁亥年(1227年),天大旱,丘处机又作醮祷告,预告三天后将下雨,一定会出现祥瑞的应兆,后果然应验。成吉思汗命令将天长馆改名长春观(今白云观),并且派遣使者慰问,他的诏书上说:“我经常想念神仙,希望神仙也经常想念我。”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一(农历),丘处机在东溪洗澡;两天后(六月二十三),天上雷雨大作,太液池岸崩溃,水流全部汇入东湖,水流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到,鱼类和鳖类全部随着水流流走了,北口山崩摧了,太液池变干涸了,丘处机感叹的说:“山崩摧了,太液池干涸了,我大概也要化鹤西去了。”几天后(七月初四),丘处机去世,终年八十岁。他的弟子尹志平等人依据朝廷命令世袭了丘处机的掌教职位,元至大年间受到朝廷封赏的金质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