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前秦企图
灭亡东晋
统一全国80万对8万以少胜多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自主归纳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投鞭断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前秦企图
灭亡东晋
统一全国80万对8万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兴起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定都平城,北魏成为北方强国。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的建立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后,如何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 1.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序号标注法①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②③④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2.汉化措施材料1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2 表格:
材料1、2分别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说汉语、改汉姓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穿汉服、联汉姻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材料3: 公元494年,孝文帝又谓陆睿曰:“……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目的是什么?目的在于“移风易俗”,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材料4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材料5 孝文帝改革以后,一名南朝官员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据材料思考: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各抒己见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坚持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沿用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心理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自主阅读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游牧农耕生产方式的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交融边境汉人《放牧图》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族士大夫在烧烤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生活习俗的交融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文化艺术的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文化艺术的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说一说:民族交融的表现与意义民族交融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淝水之战交往中的冲突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知识总结交融中的发展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家和万事兴1、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平城。
2、孝文帝在实行汉化的过程中,带头将自己的姓氏由“拓拔”改姓“陆”。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 辨别改错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