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03
说目标
目
录
CONTENTS
04
说教法学法
05
说流程
06
说板书
07
说评价
01
说教材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一
《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四篇不同国度、不同时段人们对亲情的理解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继而感受到亲情之类的情感内涵。《散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资源。
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资源。
它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资源。
本文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三
02
说学情
二、说学情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优势
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
劣势
《散步》内容围绕家庭生活,核心事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亲情主题
03
说目标
三、说目标
继通过朗读、圈点勾画等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知识能力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品、说、写,提高学生语言品味能力,感悟文章细节中蕴含的亲情美。
2、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悟家庭亲情、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圈点勾画和品读中提高学生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培养尊老爱幼等意识和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决定
1.关键词教学法
2.主问题教学法
3.活动式教学法
4.生活辐射链接法
1.圈点批注法
2.讨论探究法
3.角色体验法
4.想象联想法
教法
学法
04
说流程
五、说流程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2′)
课堂小结,巩固提升(2′)
拓展延伸,拥抱亲情(5′)
整体感知,感受亲情(6′)
合作探究,解读亲情(24′)
布置作业,学法迁移(1′)
五、说流程
从散步的健身作用说起,描绘一家人散步的温馨情景,学生谈自己散步的感受。引导思考:作者散步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不会和我们有所不同,从而引入课文。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从学生已有生活积累引入,实现教材与生活的沟通,从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20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2018《中考说明》要求阅读文章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理论依据
五、说流程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1.勾画关键信息, 概括主要内容。
多媒体配以散步背景画面,老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思考:
五、说流程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2.找出作者表达散步独特感受的原句。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以“整个世界”为切入点,提纲挈领,抓住理解课文的钥匙。
设计意图
五、说流程
寻找“家庭幸福秘诀”
“整个世界”中的“人”
“整个世界”中的“事”
“整个世界”中的 ”情“
设计意图:体现梯度,在自主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获得探究经验,突破重难点。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三)合作探究,解读亲情
五、说流程
探究一:“整个世界”中的“人”
“我”的母亲、儿子;“我”和妻子
寻找人物
“母亲”——温和慈爱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懂事
“我” ——稳重,孝顺,温和
“妻子”——温柔贤惠、理解丈夫
分析人物
设计意图:
把握人物性格,习得人物分析方法。
五、说流程
探究二:“整个世界”中的“事”
寻找细节
品味细节
儿子发现前后走的都是妈妈和儿子;“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母亲摸着孙子的小脑瓜,改变主意;“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自 主 品 读 交 流 质 疑 集 体 品 读
融合语言与内容,学会从语言中去理解内容、品味情感,落实语言品味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
五、说流程
词 语
1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表现出“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语言品味角度
句 式
2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好大的父亲。
修 辞
3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生:这句话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来得确实太晚了。 师引导:还有补充吗?你能给大家读一读,看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生读后:我发现他非常渴望春天的到来。
20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2018《中考说明》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理论依据
哲 理
4
一霎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说流程
探究三:“整个世界”中的“情”
母子情、父子情、祖孙情、夫妻情;亲人间的尊重、谦让和关爱;中年人作为家庭顶梁柱的责任… …
探究小结:寻找“幸福家庭秘诀”
1.“对家人的爱” “尊老爱幼” “孝敬”“体谅”“理解”“信任”“责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 …
2.扮演角色朗读回扣课文,身临其境般体验亲情。
五、说流程
用多媒体播放两个公益广告《打包》《给妈妈洗脚》然后学习作者以小见大写法,在自己的亲情世界里寻找小细节,抒发大情感。
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
设计意图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四)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20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倡导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理论依据
五、说流程
设计意图:画龙点睛,培养自主归纳能力。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五)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1. 学生自主总结。
2. 老师紧扣目标补充小结。
三个“不要”提醒大家:
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隔断了真情,
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
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五、说流程
用圈点批注法自主阅读课后文章《三代》,说说与课文相比,哪篇文章更使你感动。
放学后回到自己的亲情世界,为亲人做个简单的按摩或其它你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你带来的幸福,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紧扣目标,学以致用,体现个性化。
设计意图
20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鼓励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理论依据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六)作业布置,学法迁移
六、说板书设计
生命
妻
我
选择
责任
母
亲
爱幼
尊老
儿
子
阐释散步事件的分歧与解决分歧的过程,同时将本文渗透出来的尊老爱幼、选择、责任、生命、亲情等内涵也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同学们眼前。
设计意图
七、说教学评价
一
课堂较好的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作者情、老师情与学生情有机融合,引起了他们对亲情的深入思考。
二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的落实 状况较好。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圈点勾画法,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三
如何更好地分层教学,还值得继续思考。生生间的评价还可引导学生做得更好。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