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之梦
太平之策
天国之兴
天国之殇
因何而起?是否实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是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
1、掌握太平天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性质、败因、意义;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特点
3、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
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特点、意义
学习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
列举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重大事件(结合地图)
《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内容、性质、进步性(革命性)和局限性(空想性、落后性)
《资政新篇》的目的、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太平天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时代特点一、“太平”之梦——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轰鸣的大炮 腐败的统治无情的天灾激 化加 剧请结合教材、图片和提示词重新整理,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阶级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4、理论创建:西方宗教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二、天国之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天京武昌天津长沙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天京变乱 1851 1853 1856 1864 达到全盛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北伐西征 1843拜上帝教永安建制 北伐西征天国之路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大本营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身经济力量打乱敌人计划、为西征东征创造条件败湘军;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夺扬州、打垮了江北江南大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了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突围)结果意义领导林凤祥
李开芳赖汉英
石达开秦日纲
石达开时间1853年1853年1856年-1860年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开始: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全盛:1856盛衰转变:1856,天京变乱后期防御战失败:1864,天京失陷前后14年盛衰北伐和西征三、“太平”之策——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一)《天朝田亩制度》①土地的分配方法: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
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②产品分配方法: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外,其余归国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内容:思考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思想?绝对平均思想《天朝田亩制度》性质、特点、评价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纲领
特点: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评价:
进步性(革命性):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从反封建角度考虑)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农民阶级自私狭隘的本性)
落后性:建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模式(背离了时代发展趋势)天王府模型主要内容政治:学习西方以法治国,选举官员。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
主义方案。但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
愿望和要求,迫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行。颁布:1859年洪仁?岢龈母锬谡?⒔ㄉ?
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二)《资政新篇》缺乏群众基础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质振兴太平天国
建立理想的“天国”目的学习西方,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原则特点衰落时期强盛时期背景《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项目《天朝田亩制》和《资政新篇》比较作用直接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四、天国之殇——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原因
(2)性质:
(2)教训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哪些?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落后性
由于农民阶级是生产资料个体所有的小生产者,所以农民阶级虽有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但他们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也没有远大的革命目标,更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意义、特点、评价性质:
近代中国伟大的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特点:
①反封建反侵略 ②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③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评价(本课测评):
作用(意义):沉重地打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起步。
局限性:农民阶级领导者虽有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但他们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也没有远大的革命目标,更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些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用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天朝田亩制度》中对土地和产品分别按照什么原则,怎样分配?其核心是什么?体现了农民的什么理想?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③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土地分配原则按人口绝对平均分配产品分配原则产品收归国库“四有二无”理想社会1、《天朝田亩制度》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提出了哪些新主张? 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摘自《资政新篇》以法治国与外国通商新式教育发展工商业“太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