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远像近,物像异侧)
1. 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8cm和16cm。哪个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厉害些?据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再考察一下透镜的凹凸程度,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凸透镜越凸,折光能力越强!
关于眼睛,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眼睛和眼镜
第四节
眼睛的构造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虹膜
视网膜
玻璃体
通往大脑的神经
正常眼睛的工作原理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人眼看物原理: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整个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进入眼球的光线,通过透明的角膜,再穿过扮演凸透镜功能的晶状体,聚焦到相当于“胶片(光屏)”的“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眼睛的工作原理——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
角膜
→
瞳孔
→
晶状体
→
玻璃体
→
视网膜
→
物像
→
光敏感细胞
→
视神经
→
大脑,产生视觉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睫状肌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睫状肌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正常的眼睛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
远处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正常的眼睛调节——看近处的物体时
近处
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从而使清晰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
看近物:晶状体变厚
看远物:晶状体变薄
总结:
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2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矫正?远视眼呢?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睫状体)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二、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太短,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近视:晶状体太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配戴……
凹透镜
远视:晶状体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要配戴……
凸透镜
自1996年我国将6月6日确定为全国“爱眼日”以来, 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明显上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其中,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达70%,而大学生高达76%,这说明绝大多数的近视眼是在儿少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关注眼睛健康,要从小做起,保持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
保护我们的眼睛已经刻不容缓!!!
无论是近视,还是远视,尽管看不清物体,但仍能看得见,如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和视神经等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失明。据调查,我国因各类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就多达400多万人,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患者,一旦把损坏的角膜切除,换上一个健康的角膜,他们就会重见光明。然而,我国角膜材料来源十分匮乏,每年只能给约700位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在他去世时,留下了捐赠角膜的遗言,使他对盲人的一片爱心得以延续,为我们做出了关爱残疾人的榜样。
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
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
的距离要在25厘米左右。
②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⑤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⑥不躺卧看书。
⑦不走路看书。
例1:小明的眼镜是+200度,他的眼睛是 ,镜片的焦距是: m,
是 (凸透镜或凹透镜)
远视眼
0.5
凸透镜
例2:小明和爷爷的眼镜放在一起,虽然爷爷的眼镜是老花镜,小明的眼镜是近视镜,但是两个眼镜的外形完全相同,请你帮小明用三种最简单的方法区分两个眼镜。
答:⑴摸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⑵看成像:放在报纸上,成缩小虚像的是近视镜,成放大虚像的是远视镜。
⑶看对光的作用:会聚光的是远视镜,发散光的是近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