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课时3
硝酸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知道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4.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5.介绍波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三、设计思路
由氮元素存在变价引入硝酸内容的教学,接着介绍硝酸的重要用途,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硝酸性质的教学按照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过程展开,首先通过简单的观察来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HNO3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在对稀HNO3与铜的反应进行探究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硝酸的工业制法,再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整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深化本课以及本单元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引入]试分析下列转变关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NH3→NO→NO2→HNO3
[过渡] 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硝酸是硝酸型酸雨的有害成分之一,但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板书介绍] 一、硝酸的用途:制氮肥、塑料、炸药、硝酸盐等。(ppt 3)
[过渡]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硝酸,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它的有关性质。认识一种物质,人们通常从表面入手,不断深入其内部的本质。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硝酸的“表层”性质。
[观察与思考] 打开一瓶浓硝酸的瓶盖,闻其气味,观察其挥发现象。
[板书小结]二、硝酸的物理性质。(ppt 4)
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常用硝酸密度为 1.503g/cm3, 浓度为69%,15.6mol/L。
[过渡] 在学习了“表层”性质的基础上,下面我们来深入研究硝酸的“深层”性质。
[板书]三、硝酸化学性质(ppt 5~12)
1.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 HNO3 = H++NO3-
[讨论] ①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
[回答] 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变黄!
[板书] 2.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 O2↑ +2H2O + 4NO2↑
[讨论] ②硝酸应如何保存?
硝酸保存在避光、低温处。
[过渡] 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它只具有氧化性,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大家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板书](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计划] ①是否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
②是否有气体生成,如果有,气体是什么颜色。使生成的气体接触空气,气体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③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实验探究1]①浓硝酸与铜反应
现象:铜片溶解,常温下反应剧烈;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现象推测归纳后写出)
[实验探究2]②稀硝酸与铜反应
现象: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现象推测归纳后写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8H+ + 2NO3— =3Cu2++2NO↑+4H2O
(注:离子方程式由学生当作课堂练习自行写出)
[拓展视野]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发生“钝化”。
Fe+HNO3(浓) →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
Al+HNO3(浓) →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
[追问] 为什么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回答]钝化使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大大降低,耐腐蚀性大大增强。因此在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板书] (2)浓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 + 4HNO3(浓) = CO2 ↑ + 4NO2↑+2H2O
[ppt演示]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过程。(ppt 10)
[阅读]教材101页,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分析原理,归纳步骤。
[归纳] [板书]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注:教师在学生归纳下面三条性质之后进行板书)
(1)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一般不生成氢气。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一般生成NO2,与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3)浓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拓展视野] 王水: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1:3)混合物,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Au、Pt等溶解。(ppt 12)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发散思维]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 ,发现铜粉溶解,为什么?(PPT13)
3Cu+8H+ + 2NO3 - =3Cu2++2NO↑+4H2O
[比较学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规律比较(ppt 14)
[过渡] 如果我们需要大量硝酸用于各种生产活动,那么如何通过工业方法来制取它的呢?
[板书] 四、硝酸的工业制法(ppt 15~16)
[投影]工业上制备硝酸的过程如下:
(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一氧化氮进一步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3)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
试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上述文字过程描述自行写出)
[作业] 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2、3题。
课件16张PPT。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硝 酸 的 性 质NH3→NO→NO2→HNO3试分析下列转变关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知识归纳:-3 +2 +4 +5一、硝酸的用途氮 肥硝化纤维塑料炸 药染 料硝酸盐二、硝酸物理性质打开一瓶浓硝酸的瓶盖,闻其气味,观察其挥发现象。 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常用硝酸密度为 1.503g/cm3, 浓度为69%,15.6mol/L。归纳:三、硝酸化学性质2.硝酸的不稳定性: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①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②硝酸应如何保存?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
中,使得溶液变黄!讨论:①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是否有气体生成,如有,
观察气体颜色。
③让生成的无色气体接触
空气,气体颜色是否变化。实验探究: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探究1浓硝酸与铜反应现象:铜片溶解,常温下反应剧烈;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变蓝。结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
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探究2现象:结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8H+ + 2NO3 - =3Cu2++2NO↑+4H2O浓硝酸与铁、铝反应Fe+HNO3(浓) 常温时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Al+HNO3(浓) 常温时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钝化使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大大降低,耐腐蚀性大大增强。因此在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和浓硫酸。应用: C + HNO3(浓)= CO2↑+ NO2↑+ H2O化合价升高 4化合价降低 1×4(2)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的反应0+5+4+4442阅读教材P101,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分析原理。(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1)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一般不生成氢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3)浓硝酸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二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重返祖国的决心,他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智慧。王水 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1:3)混合物,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Au、Pt等溶解。玻尔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KNO3 ,发现铜粉溶解,为什么?
3Cu+8H+ + 2NO3 - =3Cu2++2NO↑+4H2O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规律与金属活动性处于H之前的金属反应,置换出H2。加热下能与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放出SO2。能与多数金属单质反应,一般放出NO。
能与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放出NO2。(1) 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工业上制备硝酸的过程如下,试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硝酸的工业制法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4NH3+5O2 = 4NO+6H2O催化剂(2) 一氧化氮进一步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3) 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第2单元 课时3
硝酸的性质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
A.只有NO2 B.只有NO C.NO2和NO D.NO2和H2
3.实验室不需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是 ( )
A.浓硝酸 B.硝酸银 C.氯水 D.浓硫酸
4.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的反应是 ( )
A.C与浓HNO3反应 B.Cu与浓HNO3反应
C.Cu与稀HNO3反应 D.Mg(OH)2与HNO3反应
5.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稀硝酸能与Fe发生反应,浓硝酸不能
B.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C.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D.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而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得电子更多,故稀硝酸的氧化性大于浓硝酸
6.右图装置可用于 (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7.为了回收表面镀有铜层的铝制品中的铝,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浓盐酸
二、填空题
8.纯净的浓硝酸是无色的,但保存不当则呈黄色,这是由于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除去所含的杂质,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贮存浓硝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9.硝酸在反应中的动态变化: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为
(2)若铜有剩余,则临近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硫酸,现象为 原因是
10.A、B、C、D、E五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B、C、D、E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
(1)写出各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则A是 D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D→C的化学方程式为
11.某同学是一位有心人,平时观察和搜集了大量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和事实,下列事实是从该同学的学习资料簿上摘录下来的关于硝酸的事实,你知道这些事实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请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 ( )
(2)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 ( )
(3)铜片放入硝酸中,溶液变蓝。 ( )
(4)碳单质放入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气体。 ( )
(5)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 )
三、计算题
12.若将12.7gCu跟足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
(1)产生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标准状况,不考虑NO2转化成N2O4)
(2)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B 7.B
8.浓硝酸不稳定性, 4HNO3(浓)=4NO2↑+ O2↑+ 2H2O;
通入氧气; 4NO2 + O2 + 2H2O = 4HNO3 , 低温、避光处
9.(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蓝,
(2)3Cu+8HNO3=3Cu(NO3)2+2NO↑+4H2O,
(3)反应继续进行, 3Cu+8H++2NO3—=3Cu2++NO↑+4H2O,
10.(1)N2 、NH3 (2)3NO2+H2O=2HNO3+NO、4NH3+5O2=4NO+6H2O
11.(1)不稳定性 (2)强氧化性(3)强氧化性,酸性(4)强氧化性(5)挥发性
12. (1)8.96L;(2)0.4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