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
回忆我们生活中那些有特殊意义的往事,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
【启发思考】
小桃树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说小桃树的经历就是我的经历。
【自主或小组探究】
小桃树生长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有着怎样的追求,面对这样的小桃树,我有着怎样的感悟?语言有怎么优美?
【协作交流】
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总结提高】
从借物喻人、先抑后扬的写法上进行总结。
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为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重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
2. 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重难点)
2. 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作者的资料;
3.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我的小桃树。
二、走进作者(见课件)
三、走进文本
1.请按时间顺序,说说小桃树的经历:
2.为什么说小桃树的经历其实就是我的经历:
四、文本解析
1.请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小桃树经历中的种种遭遇。
2.面对这样的环境、遭遇,小桃树怎么做?齐读9-13段
3.面对小桃树的遭遇和执着的追求和抗争,作者有什么感悟?
4.文章借小桃树的经历、在风雨中抗争,抒写了作者什么情感,这种写法叫什么?
五、问题探究
1.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什么“只是自个儿仟悔,又自个儿安慰”呢?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3.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有什么启迪?
4.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5.第6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6.第7自然段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7.第8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六、语言赏析
示例: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七、课堂总结
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八、布置作业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棵小桃树》。
课件20张PPT。导课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我的小桃树。课题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走近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在迷茫中开始探索、开始追求……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走进文本请按时间顺序,说说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拱出一点嫩绿儿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开花,遭大雨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插叙小桃树的经历其实就是我的经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拱出一点嫩绿儿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开花,遭大雨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蓄着我的幸福梦走出山,来到城里,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自己的幼稚天真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线暗线走进文本文本解析1、请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小桃树经历中的种种遭遇。示例: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长得委屈
样子猥琐
花儿单薄被人鄙视
孤独寂寞风雨摧残可怜2、面对这样的环境、遭遇,小桃树怎么做?齐读9-13段。示例: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 。3、面对小桃树的遭遇和执着的追求和抗争,作者有什么感悟?示例: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儿,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4、文章借小桃树的经历、在风雨中抗争,抒写了作者什么情感,这种写法叫什么?作者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托物言志散文问题探究1.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什么“只是自个儿仟悔,又自个儿安慰”呢?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常想写”,说明“我的小桃树”有点特殊经历.“常想写”,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仟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开头,造成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贴.“容颜全”、令人辛酸、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万般无奈”,只能骂自己“孱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3.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有什么启迪?
4.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奶奶赋予桃核特殊的含义,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理想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问题探究5.第6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6.第7自然段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问题探究7.第8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层意思:自责的话,一场痛哭,又见到了小桃树.十年浩劫,“极左”路线给有志青年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和压抑,国之不幸,家之不幸,己之不幸交织在一起,只有用“痛哭”来发泄.作者看看多灾多难的小桃树,想想自己坎坷的经历,百感交集,托物言志的主旨十分明显。问题探究8.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问题探究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海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语言赏析课堂总结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布置作业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你的
想象,续写《一棵小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