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6 19: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南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 中共一大
3.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确定了党的名称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C. 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
D.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小勇同学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上演讲,下列素材不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B. 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C.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 )
A. 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 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C. 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D.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6.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7.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 提倡民主 B. 提倡文学革命
C. 提倡科学 D. 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8.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每周评论》的创刊 B. 《新青年》的创刊
C. 《科学》杂志的创刊 D. 《天演论》的发表
9.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年”“民主”“科学”“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维新运动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其中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C. 五四运动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1.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兴中会成立
C. 湖北军政府成立 D. 中华民国成立
13.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独立、自主 D. 和平、发展
1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B. 有了先进的阶级领导
C.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5.新文化运动是( )
A. 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16.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若是往上海实地参观,参观的主题应拟为( )
A. 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 革命圣地,七大召开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五四爱国运动 B. 中共“一大”召开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召开
18.张艳同学是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南昌起义
19.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到:“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
A. 公车上书 B. 百日维新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20.下面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南昌起义
C. 农村根据地的建立 D. 红军长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的大事件,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大事件有关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2.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体现出了青年学生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23.阅读下列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什么事件?有何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反映了这个事件发生的态势如何?
(3)根据材料分析,你认为这次事件中起到先锋和主力作用的分别是什么阶层?
24.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有此反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②③④都是新文化的内容,答案为D。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B
【解析】B项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可以作为演讲内容。因为这个口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不是五四运动的。所以答案选B。
5.【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词“不属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会议确立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ABD三项属于中共“一大”内容,不合题意;C项不是一大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描写的是中共一大秘密转移到南湖上召开时的场景,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7.【答案】D
【解析】选项A、B、C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非目的,予以排除,为了反对其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D。
8.【答案】B
【解析】A项《每周评论》是1918年底李大钊等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创办的刊物,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但不是开始的标志。C项《科学》杂志是1880年爱迪生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与题干没有关系。D项《天演论》是甲午惨败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作品,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故答案为B。
9.【答案】B
【解析】依据学过的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A。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921年6月29日”“叔衡往上海”“共产主义者”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何叔衡等13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A项符合题意;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B项不合题意;辛亥革命后,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C项不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3.【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就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注意题中的关键字“新”。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选择答案D。
15.【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我们应特别注意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非政治运动或群众运动,活动范围仅仅是思想领域,所以B项、C项和D项都过于夸大新文化运动,它只不过是一场文化领域里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她的评价不应扩大到政治领域,答案A。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三军会师,长征胜利的地点是甘肃会宁;B项生死攸关,历史转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地点在遵义;C项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是在上海;D项革命圣地,七大召开是在延安。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A
【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答案是A。
18.【答案】B
【解析】“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捉住题目关键词,“学生千余人”,“和会失败”,可知是五四运动,故选D。
20.【答案】A
【解析】上图有明确的文字提示“开天辟地”。根据课本所学,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选择答案A。
21.【答案】(1)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知,表格中的正确答案如下:

(2)根据(1)的分析可知,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2.【答案】(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社会风俗的变化。反封建、反传统、反旧道德等。
(3)爱国主义情感。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解析】(1)据材料一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反封建、反传统、反旧道德等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23.【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由北京学生掀起的运动,发展成为商人、工人广泛参加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3)先锋是学生;主力是无产阶级。
【解析】(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材料反映了这个事件发生的态势是由北京学生掀起的运动,发展成为商人、工人广泛参加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3)这次事件中起到先锋作用的是学生;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主力是无产阶级。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24.【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要批判地继承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解析】(1)材料一中李鸿章会反省,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他从这件事看到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捕杀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对待西方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5.【答案】(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近代化探索。
【解析】(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科学。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