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我们今天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 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 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2.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无数英雄竞折腰┦风流人物┗箍唇癯。”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 召开遵义会议 D. 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3.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 打倒列强 除军阀 B.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C.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D. 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4.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这位“北伐名将”是( )
A. 叶挺 B. 贺龙 C. 廖仲恺 D. 彭德怀
5.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行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瑞金革命根据地 ④甘肃会宁城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6.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 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 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 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7.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开展土地革命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下列历史事件中,孙中山没有参与的是( )
A. 创立兴中会 B. 领导北伐战争
C. 建立同盟会 D. 创办黄埔军校
9.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黄埔军校创建”“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据此,你可以判断,八年级(1)班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
A. 国民革命的洪流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0.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上,井冈山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从此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从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11.下图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被誉为“天下第一枪”。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昌起义
12.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武昌 辛亥革命爆发 B. 上海 中共一大召开
C. 广州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
1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A. 陕北吴起镇 B. 江西瑞金 C. 甘肃会宁 D. 贵州遵义
14.朱德和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后( )
①加强了革命军队的领导力量
②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
③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④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历程
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⑤
15.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小芳为了了解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在谷歌网站上输入“1927年4月18日的中国”,你认为可能搜索到的是( )
A.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B. 黄埔军校建立
C. 北伐战争开始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6.下列关于黄埔军校校史的论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它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建的
②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③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后,亲自担任校长一职
④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⑤它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7.鲁迅在1925年4月8日的信中写道:“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这个学校的办学地点是( )
A. 武汉 B. 广州 C. 北京 D. 南京
18.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 )
A. 要以陕北为根据地
B. 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
C. 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主张
D.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 突破乌江 B. 巧渡金沙江
C. 四渡赤水河 D. 强渡大渡河
20.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江西参加以“革命摇篮,星火燎原”为主题 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历史大事是( )
①南昌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长征会师 ④中共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材料二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引自《北伐宣言》
(1)材料一的对联跟我国近代哪所军校有关?该校的校长是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北伐的先头部队是哪支队伍?这支队伍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败强敌,赢得了什么称号?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割香港岛。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洋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材料一签订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4)根据材料四回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
(5)对于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的不同结果,你有何感悟?
23.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说出红色旅游选择在以上两个景点的历史依据?
(2)当年这两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3)以上事件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4)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2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针对巴黎和会,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材料二: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最终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三中图片“敬告同胞,毋忘国耻”,从中你可以得出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寻找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5.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指的是哪三军?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建军节”的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A。
2.【答案】D
【解析】解答的关键是“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根据所学知识,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1936年,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打倒列强、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故选A。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铁军”“北伐名将”等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屡建战功,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故选A。
5.【答案】D
【解析】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③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在遵义召开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后来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路上,雪山草地都没有挡住红军坚定的步伐,1936年,他们终于到达了④甘肃会宁城,成功会师。所以答案选D。
6.【答案】B
【解析】“1927年、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孵出小鸡来”是指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故选B。
7.【答案】C
【解析】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C。
8.【答案】B
【解析】孙中山先生曾经创立兴中会,后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建立中国同盟会。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担任军校总理。北伐战争之前,孙中山先生已经逝世,故选B。
9.【答案】D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B、D均为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正确论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故C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A。
12.【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所以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C
【解析】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毛泽东等中共优秀领导人以及他们领导的军队走到了一起,加强了革命军队的领导力量,同时也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所以第①②③小项都正确,而联系教材,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历程的事件应是南昌起义。所以答案为C。
15.【答案】D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是发生在1927年4月12日,A不合题意;黄埔军校建立于1926年,B不合题意;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C不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18日,D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D
【解析】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是蒋介石,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孙中山担任校总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是D。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8.【答案】D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所以答案为D。
19.【答案】C
【解析】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答案选C。
20.【答案】A
【解析】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大肆屠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的史实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等,长征会师的地点是会宁,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是延安,所以答案是A。
21.【答案】(1)黄埔军校;蒋介石。
(2)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叶挺独立团;铁军。
【解析】(1)材料一的对联跟黄埔军校有关;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该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2)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先头部队是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团长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22.【答案】(1)虎门销烟;南京;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学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禁烟是指19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在江宁议和,即签订《南京条约》,江宁是今天的南京;《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这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4)根据“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即先农村,后城市。这就是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3.【答案】(1)图一:中共一大在此召开;图2:遵义会议在此召开。
(2)图一:建立中国共产党;
图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一: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图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2)、(3)问,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35年长征期间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中共成立以来,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4.【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
(2)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解析】(1)(2)从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结果和意义角度进行解答,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4)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5.【答案】(1)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遵义会议;毛泽东。
(3)四渡赤水河。
(4)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5)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毛泽东为红军长征而写的诗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
(4)红军三大主力是红一、二、四方面军。
(5)在长征途中,红军官兵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表现出了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这些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