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6 19: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的都城设在( )
A. 建康 B. 建业 C. 天京 D. 集庆
2.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3.下图的雕塑是某地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英军攻陷定海
C. 割香港岛给英国 D. 签订《南京条约》
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
A. 金田起义后 B. 洪秀人自称天王后
C. 永安建制后 D. 定都天京后
5.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获得更多的赔款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6.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C. 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
D. 1853年,太平军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7.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着直接的关系(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8.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9.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 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 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 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10.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11.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
A. 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 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12.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3.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也使得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邓世昌黄海大战 D.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4.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西安 B. 朱元璋、北京
C. 洪秀全、天京 D. 杨秀清、广州
15.某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6.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中俄《伊犁条约》 D. 《辛丑条约》
17.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 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 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 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18.《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写成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系列的主张,受到洪秀全的赏识。《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 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19.古今地名对照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20.“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列强入室,赤县刀俎;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山河祭》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哪个国家?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你认为材料二所表述情景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谈谈你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倚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7月,英军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随后,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进逼南京,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材料二: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材料一揭示了这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这个条约还有哪些规定?
(3)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从这场战争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引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领导的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故选C。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中涉及的“领土面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不费一枪一弹,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故选C。
3.【答案】A
【解析】该图片展现的是一个被折断的烟枪,通过图片的寓意不难理解是禁烟,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应选A。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AB项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C项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的初建。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屡遭侵略,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后,9月,洪秀全在江西永安进行封王而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林则徐1839年6月3日在虎门硝烟,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所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B、C、D选项与禁烟没有直接联系。所以选A。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时间“1843年前后”“中英进出口税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遵照这一条款,出现了表格中的税率的变化。故选D。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根本不可能实施,D项叙述不正确,ABC三项都与史实相符,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导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ABC和表格信息无关,故选D。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之所以充当急先锋,根本原因是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更为强烈。其他选项也都属于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C项决定了其他各项。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与禁毒有关的人物是林则徐,他曾主持禁烟并在虎门销烟,A项符合题意;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左宗棠的活动是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新疆,与虎门销烟无关;邓世昌主要活动是黄海大战,力战殉国;BCD均与题干无关,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反侵略的壮举;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抗清朝统治,也反抗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B项符合题意;黄海大战反抗的是日本的侵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与反封建,反侵略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不久,洪秀全自称“天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赔款数额。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C项是1878年签订的条约;D项是1901年签订的条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取王居其中之意”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仍然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BCD项不符题意。故选A。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AC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D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故选B。
1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因此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南京,故B正确。
20.【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火光四起、血肉满园可以推断这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火光四起、血肉满园可以推断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推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史实。
21.【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
(2)《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3)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1840年”等信息,可判定该战争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回答;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等。
22.【答案】(1)英国
(2)《南京条约》,它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是近代史开端。
(3)封建统治的腐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自已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会不被欺负。
【解析】通过材料二,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是英国发动的。
结合课本知识可以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
(3)本题也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家的落后就要挨打、被欺负,激发学生为祖国复兴强大而努力学习。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23.【答案】(1)保护鸦片贸易。
(2)中英《南京条约》。还有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解析】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这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小问,这是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记忆,除了割地外的内容还有: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小问,通过鸦片战争的战败,学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24.【答案】(1)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依据材料二信息: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可知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依据材料信息: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可知太平军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属于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25.【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调停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园的主人”指中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子”指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表面调停,实则帮凶,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他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