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8 07:33: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0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
——恩格斯1.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土地公有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公田”、“私田”井田制2. 商周时期国王代表所有贵族占有土地 瓦解 (1)背景①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鲁国前594年初税亩”)——
实际使土地私有合法化①根本原因——生产力进步,私田大量产生②周室衰微,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发展③诸侯视土地为私产④耕作井田的劳力减少(2)过程②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3.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铁犁牛耕技术进步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国家(皇室)土地所有制封赐给官僚贵族,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自主经营
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3)形式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现象:土地兼并,两极分化严重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危害: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历朝统治
者采取抑
制土地兼
并的政策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
的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还有: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制度 结合所学,思考:土地制度演变的实质是什么?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制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重农抑商 1. 含义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 原因(1)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 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 发展历程(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主张: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影响: 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 (2)西汉武帝时重农抑商的发展原因: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管控物价;
加重商税;颁布贱商令:禁止商人穿华服、乘车马,及子孙做官。①汉初因长期战乱而经济凋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商人借财力与王侯勾结,扰乱行政;
③商人兼并小农导致百姓流亡。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背景:①明太祖和清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观念,劝课农桑;
②继续推行专卖政策,垄断盐茶经营;
③向私商征重税;
④明初继续推行“贱商令”;限制商贾穿绸纱,家用银器等。影响:①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②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工商业的兴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措施: 积极——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
②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消极——
①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②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5. 重农抑商的评价 (1)原因 :
①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②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实行海禁。
(2)措施:禁止私人出海互市,只许官方外贸。(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措施:①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 明初推行海禁政策2. 清初厉行“海禁”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海禁”政策:
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比较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嘎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阅读以上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清朝依然固守“闭关锁国”的政策呢? 直接原因:外部威胁的严重性;封建经济繁荣。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1)一定程度上防范殖民侵扰,维护主权,保护封建经济。
(2)丧失外贸主动权,直接导致造船航海事业衰落。
(3)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4)堵塞中外交流,不利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终至被动挨打。3. 清朝“闭关锁国”的评价: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