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
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C)
A. 陈 B. 沛县 C. 大泽乡 D. 渔阳
2.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 )
A. 陈胜、吴广 B. 商鞅、秦孝公
C. 刘邦、项羽 D. 李斯、蒙恬
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 )
A. 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 统治者宽厚仁慈
C. 儒家思想的盛行 D. 社会劳动力缺乏
4.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D )
A. 汉高祖时候 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 D. 汉武帝时候
5.中学生丁忞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 B )
A. 陕西韩城太史祠 B. 河南洛阳白马寺
C. 四川成都青城山 D. 福建泉州老君像
6.被后世尊称为“神医”的医学家是( B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葛洪
7.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B )
A. 秦朝的咸阳 B. 西汉的长安 C. 东汉的洛阳 D. 宋朝的东京
8.两汉时期,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是(A )
A. 光武帝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9.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是( D)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绿林赤眉大起义 D. 黄巾起义
10.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C )
①刘秀参加了绿林军起义
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盛世——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
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1.西汉建立于 (B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02年 C. 公元前207年 D. 公元前209年
12.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 )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
13.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D)
A. 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 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 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14.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D )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5.秦始皇和汉武帝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属于他们巩固统一的共同点是(C )
A. 建立皇帝制度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1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 )
A. 休养生息 B. 穷兵黩武
C. 增加赋税 D. “以德化民”
17.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他能实现大一统是因为继承了前朝的繁荣盛世,这里“前朝的繁荣盛世”是指(D )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18.推翻秦朝建立西汉的是( D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19.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C )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刘启
20.当你被这“人间仙境”的清幽所打动时,是否能认出图中是哪个宗教的胜地 ( B )
A. 儒教 B. 道教 C. 佛教 D. 喇嘛教
二、非选择题
21.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时期,秦始皇汉武帝无疑作出了巨大贡献,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之成为我国历史发展道路上的高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始皇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都采取过很多措施,其中为解决地方分裂势力,两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与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就其本质而言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汉武帝——推恩令。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本质相同,都是通过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维护统治,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阅读材料回答: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
【答案】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②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③汉高祖,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23.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1)这条通道在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当时东起中国的A __________ ,西至西亚和B。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是。
(2)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欧洲;张骞。
(2)①促进了中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是联系中外的纽带和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4.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政治篇: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1)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
(2)据材料二判断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高瞻远瞩地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了什么创新制度?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的?
经济篇: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4)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
思想篇:
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5)据材料五概括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6)材料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总结:
(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他们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答案】(1)分封制;亲属、功臣
(2)郡县制;
(3)颁布推恩令;
(4)统一货币、度量衡
(5)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或:使儒家思想成为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巩固自己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