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复习之专题训练
《第二章 恒定电流》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1-8题是只有一个答案正确;9-12题有多个答案正确)
1.电路中,每分钟有6×
10
13
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
10
?6
?
??
2
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
A.0.016?mA B.1.6?mA C.0.16???? D.1.6????
【答案】 C
【解析】
每分钟通过的电量为:??=????=6×
10
13
×1.6×
10
?19
=9.6×
10
?6
??;??=1分钟=60??。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
??
=
9.6×
10
?6
60
=0.16????,故C正确,ABD错误。
2.甲、乙两个电阻,在相同时间内流过甲的电荷量是乙的2倍,甲、乙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则甲、乙两个电阻阻值的比值为
A.1:2 B.1:3 C.1:4 D.1:5
【答案】 C
【解析】
甲、乙两个电阻,在相同时间内流过甲的电荷量是乙的2倍,根据公式/,甲、乙两个电阻的电流之比为2:1,甲、乙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根据欧姆定律公式/,两个电阻之比为/;故选C。
3.额定电压都是110 V,额定功率PA=100 W、PB=40 W的电灯两盏,若接入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中,使两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且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最小的电路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判断灯泡能否正常发光,就要判断电压是否是额定电压,或电流是否是额定电流,对灯泡有P=UI=
??
出
??
??
,可知RA<RB。对于A电路,由于RA<RB,所以UB>UA,且有UB>110 V,B灯被烧毁,UA<110 V,A灯不能正常发光。对于B电路,由于RB>RA,A灯又并联变阻器,并联电阻更小于RB,所以UB>U并,B灯烧毁。对于C电路,B灯与变阻器并联电阻可能等于RA,所以可能UA=UB=110 V,两灯可以正常发光。对于D电路,若变阻器的有效电阻等于A、B的并联电阻,则UA=UB=110 V,两灯可以正常发光。比较C、D两个电路,由于C电路中变阻器功率为(IA-IB)×110 V,而D电路中变阻器功率为(IA+IB)×110 V,所以C电路消耗电功率最小。
4.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丝甲和乙,长度均为L,横截面积均为S,将乙拉长为原来的3倍后,将两根金属丝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甲、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A.1:9 B.9:1 C.1:3 D.3:1
【答案】 A
【解析】
乙拉长为原来的3倍时,横截面积减小为原来的1/3,由R=ρ
??
??
可知,乙的电阻变为原来的9倍,则甲、乙电阻之比为1:9。两电阻串联时,电流相等,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故甲、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9;故选A。
5.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上下表面都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1的尺寸比R2大得多,把它们分别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的A、B两端,接R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接R2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U1>U2 B.R1>R2 C.R1=R2 D.U1<U2
【答案】 C
【解析】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导体的电阻??=??
??
??
=??
??
????
=
??
??
,由两导体的ρ与d相同,则两导体电阻相等,即R1=R2,故B错误,C正确;导体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示数U=IR=
??
??+??
R,由于电源电动势E、内阻r、导体电阻R相同,则电压表示数U相同,即U1=U2,故AD错误;故选C。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12V,灯泡L标有“6V 12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且电动机转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12W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12W
C.电动机的热功率是12W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22W
【答案】 A
【解析】
电动机两端的电压U1=U-UL=12-6V=6V,整个电路中的电流I=
12
6
=2A,所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U1I=6×2W=12W.故A正确。电动机的热功率P热=I2RM=4×0.5W=2W,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2=P-I2RM=12-2W=10W.故BC错误。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P总=UI=12×2W=24W.故D错误。故选A。
7.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减小,灯L变暗
B.电压表示数减小,灯L变亮
C.电压表示数增大,灯L变暗
D.电压表示数增大,灯L变亮
【答案】 C
【解析】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所以路端电压增大,故电压表示数增大,电路总电流减小,所以通过L的电流减小,故L变暗,所以选C
8.某学生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时,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接通S后,他将大内阻的电压表并联在A,C两点间,电压表读数为U,当并联在A,B两点间时,电压表读数也为U,当并联在B,C两点间时,电压表的读数为零,则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R1,R2的阻值相差不大)
/
A.AB段断路 BC段短路
B.AB段短路 BC段短路
C.AB段短路 BC段断路
D.AB段断路 BC段断路
【答案】 A
【解析】
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并联部分无短路,串联部分无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并联部分可能短路或者串联部分断路,根据题意电压表并联在A,C两点间,电压表读数为U,当并联在A,B两点间时,电压表读数也为U,当并联在B,C两点间时,电压表的读数为零,则可以判断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B段断路,也可能BC段短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外接电路和电流表内接电路的误差来源是( )
A.外接电路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外接电路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内接电路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内接电路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答案】 AD
【解析】电流表内接法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时,误差来源于电流表内阻的分压,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大于待测电阻两端实际电压,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电流表外接法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时,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电流表测量的电流大于待测电阻实际电流,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AD正确.故选AD.
10.把标有“220 V,100 W”的A灯和“220 V,200 W”的B灯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恒为220 V的电源两端,不计导线电阻及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灯的电阻之比RA∶RB=2∶1
B.两灯的实际电压之比UA∶UB=1∶2
C.两灯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PA∶PB=1∶2
D.在相同时间内,两灯实际发热之比QA∶QB=2∶1
【答案】 AD
【解析】
根据??=
??
2
??
,代入数据可得A灯泡电阻为484Ω,B灯泡电阻为242Ω,故电阻之比为:2:1,故A正确;两个电灯泡电阻之比为2:1,根据U=IR,电压之比为2:1,故B错误;根据P=I2R,电流相等,故电功率之比为2:1,故C错误;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流和时间相等,故热量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为2:1,故D正确。所以AD正确,BC错误。
11.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U-I图线,曲线B为灯泡电阻的U-I图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线A,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2Ω
B.由图线A,当电流为2A时,电源输出功率为4W
C.由图线B,随着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灯泡的电阻是增大的
D.由图线B,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电阻为1Ω
【答案】 BCD
【解析】
A.图线A的纵轴截距是3V,所以电源电动势为3V,斜率大小为0.5Ω,所以电源内阻为0.5Ω,A错误;
B.电流为2A时,路端电压为2V,故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W,B正确;
C.图线上点与原点的连线斜率随电压增大而增大,故灯泡的电阻增大,C正确;
D.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电流为2A,灯泡的电阻为1Ω,D正确。
12.如图示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可变电阻,C为电容器,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压表与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在可变电阻R3的滑片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电容器的电荷量逐渐减少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增大
【答案】 BC
【解析】
可变电阻R3的滑片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R3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源内阻及R1上的电压变大,可知电压表示数减小,选项A错误,B正确;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可知电容器带电量变小,选项C正确;因不明确电源内阻与外电阻的关系,则不能确定电源输出功率的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BC.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所示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1.5??,内电阻??=0.1??,外电路电阻??=1.4??.求:
/
(1)电路中的电流I;
(2)路端电压U;
(3)电源的输出功率
P
出
.
【答案】 (1)1.0A(2)1.4V(3)1.4W
【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
??=
??
??+??
=
1.5
1.4+0.1
=1.0??;
(2)路端电压为:
??=????=1.0×1.4=1.4??;
(3)电源的输出功率等于R上消耗的电功率为:
??
出
=
??
??
=
??
2
??=
1.0
2
×1.4??=1.4??.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0.5Ω,电动机的电阻R0=1.0Ω,电阻R1=1.5Ω.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的示数U1=3.0V,求:
/
(1)电源释放的电功率;
(2)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
【答案】 (1)20W (2)12W 8W.
【解析】
(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总电流为:I=
??
1
??
I=
3.0
1.5
A=2 A,
电源释放的电功率为:P=EI =10×2 W=20 W;
(2)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 U= E﹣Ir﹣U1
则U =(10﹣2×0.5﹣3.0)V=6 V;
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P电=UI=6×2 W=12 W;
电动机消耗的热功率为: P热=I2R0 =22×1.0 W=4 W;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据能量守恒为:P机=P电﹣P热
P机=(12﹣4)W=8 W;
15.一个量程为15V的电压表,串联一个R1=3kΩ的电阻后,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示数为12V,若已知该电路两端的实际电压为15V,试求:
(1)该电压表的内阻RV;
(2)将该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0-90V的电压表,应串联电阻的阻值R2。
【答案】 (1)
??
??
=12k?? (2)R2=60kΩ
【解析】
(1)当电压表串联一个
??
1
=3????的电阻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12??,电阻分得的电压为
??
1
=3??,电压表与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
??
1
=
??
??
??
1
解得:
??
??
=
??
??
1
??
1
=
12
3
×3000??=12000??=12????;
(2)将这个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90??的电压表,原电压表两端最大分得的电压为
??
??
=15??,串联电阻分得的电压:
??
2
=75??,
??
??
??
2
=
??
??
??
2
??
2
=
??
2
??
??
??
??
=
75
15
×12????=60????。
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1Ω,闭合电键S后,标有“8V,12W”的灯泡恰能正常发光,电动机M绕组的电阻R0 =2Ω,求:
/
(1)电源的内电压U内;
(2)通过电动机M的电流IM;
(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出。
【答案】 (1)2V(2)0.5A(3)3.5W
【解析】
(1)由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内电压:
U
内
=
E-U
L
代入数据:
U
内
=10V-8V=2V
(2)干路电流:I=
U
内
r
=2??
电灯的电流:
I
L
=
P
L
U
L
=1.5A
通过电动机M的电流:
I
M
=
I-I
L
=0.5A
(3)电动机的电功率:P=
U
M
I
M
=4??
电动机的热功率:
P
热
=
I
M
2
R
0
=0.5W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
出
=
P-P
热
=3.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