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选择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
共生关系
B.
捕食关系
C.
竞争关系
D.
合作关系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鱼儿离不开水 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C.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很多 D.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3.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4.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6.右图表示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
A.可以繁殖 B.需要营养 C.能够生长 D.光合作用
7.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A.身体呈绿色B.有细胞结构 C.能在水中游动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9.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8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模拟实验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10.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1.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
1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B.树→螳螂→蝉→黄雀C.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
13.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 )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
14.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 和物质 .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
(3)图中①是 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和 .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填“弱”或“强”).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填“减少”或“增多”).
15.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
(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 .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
(5)森林生态系统与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
(6)图一中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动物体.
16.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 .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湿地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远远少于野兔的数量,原因是
(5)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 .
(6)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 .
1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
(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能是 .
答案:1-5BBABD 6-10CADCD 11-13CDA
14. 生产 消费 流动 循环 太阳能 分解 细菌 真菌
弱 增多
15答案为:(1)生产者;(2)分解者;5;(3)鹰;(4)鹰;(5)强;
(6)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16:(1)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2)(至少画出三条食物链,其它合理即可)
(3)营养结构;
(4)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而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
(5)适应环境;
(6)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17.答案为:(1)生产者;分解者;(2)甲→丁;(3)甲的数量会增多,丙的数量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