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14课
导入
1939年9月1日,德军采用“闪电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强大的攻势使西欧国家相继沦陷,辽阔的西欧大地被踩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法西斯的战车开进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巴黎,大不列颠的一些城市遭到狂轰滥炸。法西斯势力为何如此猖狂?西欧国家为什么不堪一击?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寻吧!
一、慕尼黑会议
1、法西斯轴心国(德意日)的形成:
毁约侵略大事记
1931年9月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3年10月 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5年3月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宣布扩军至50万人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 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7月 德意两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7年7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 1936——1937年,德意日以《反共产国际协定》为扭结,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奥地利的新主人阿道夫·希特勒在奥地利维也纳受到热烈欢迎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备。1936年3月,德军进驻与法国接壤的莱茵非军事区。德国与奥地利同文同种,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1938年3月14日,作为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的希特勒,今天以德国领袖身份返回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成为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奥地利作为“东方省”并入纳粹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
1938年3月14日德奥合并
绥 靖 政 策
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
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
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实质:姑息、纵容侵略。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原因:一战使英法经济军事地位严重削弱,世界经济危机打击,整体实
力下降。
美国鉴于国内和平主义、孤立主义盛行,厌倦战争,不愿卷入欧
洲是非,对法西斯扩张采取“中立”政策,实为变相的绥靖政策。
慕尼黑会议上的四巨头
1938年9月底,英国首相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1869~1940)、法国总理达拉第(Edouard Daladier 1884~1970)同德国元首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1883~1945)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召开了慕尼黑会议。
英国首相 内维尔·张伯伦
法国总理 爱德华·达拉第
德国元首 阿道夫·希特勒
意大利首相 贝尼托·墨索里尼
中心议题
宰割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法西斯的扩张(1938年~1939年3月)
布拉格
苏台德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基础上新建的国家,英国盟国,却被其出卖。在慕尼黑会议上,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自始至终被排斥在会议外。1938年9月29日,会议结束后才被带进会议厅被迫签署《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捧《慕尼黑协定》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1869.3.18~1940.11.9
1937.5.28~1940.5.10英国首相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实则,《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也大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绥靖政策的顶峰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慕尼黑协定》并没有带来张伯伦所鼓吹的“体面的和平”、“鲜花似的安全”。相反,英、法的出卖却换来了希特勒更为胆大妄为的行动。1938年10月~11月,希特勒兵不血刃占领苏台德地区。1938年9月15日纳粹德国军队开进布拉格,1939年3月15日,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
绥靖政策影响:①慕尼黑阴谋为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创造了有利条件;②使希特勒进一步看清了英、法的软弱;③增强了德国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④加深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猜疑和分歧。
2、英法态度:绥靖政策
含义:指对侵略者妥协、姑息,用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全的政策。
英法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什么?
英法统治集团害怕战争会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维持的现状,失去既得利益。他们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激怒希特勒,因此在侵略者进攻面前,处处退让,委曲求全。妄图出卖中小国家主权领土,满足希特勒扩大“生存空间”的要求。
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3、慕尼黑会议
阅读卡片: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
对侵略者的绥靖并不能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相反为虎添翼、纵虎为患,加速了二战的到来。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召开了慕尼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想一想:导致二战全面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zxxkw
二、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根本原因: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4.世界各国人民没有互相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德国进攻波兰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陆军军服的德国党卫队,冒充波军“袭击”和“占领”了邻近波兰边境的一个德国城市的电台,并在该电台用波兰语辱骂德国。接着,德国电台宣称“德遭受波兰的突然攻击”。德军以此为借口,在9月1日清晨,在大批飞机、坦克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1939年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波兰骑兵部队
波军因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和英法宣而不战而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陷。在德波战争初期,一些波兰骑兵不知德军坦克为何物,还以为是套了厚木板并刷上油漆的汽车。波兰军民虽然展开了英勇的华沙保卫战,但终因实力悬殊而失败。9月28日首都华沙沦陷,不到一月波兰灭亡。
1939年10月5日侵占波兰的德军第8集团军通过华沙街头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波兰
希
腊
苏 联
德国进攻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
德军闪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空袭
英 国
德占领
法 国
“图说战争”
波兰两周亡国:原因有三
A.英法:
“静坐战争”
C.军事落后:
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坦克
B.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波兰速亡
德军地面部队在大批飞机支援下侵入丹麦
在英、法宣而不战的形势下,德国在7个月内做好西进准备。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开始在西线大举进攻。4月9日,德军仅4小时就占领丹麦、当晚占领挪威。实则,攻占北欧只是西进的序曲,但对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德军炮兵部队进入挪威
荷兰放倒大树阻碍德机械化部队
德装甲部队侵入比利时的佛兰德尔地区
侵占丹麦、挪威就保障了德对英、法作战的侧翼安全,并取得从海上进攻英国的前哨基地。挪威战争尚未结束,希特勒又命令向西线全面出击。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由于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15日荷兰军队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1869.3.18~1940.11.9
1937.5.28~1940.5.10英国首相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1874.11.30~1965.1.24
1940.5.10~1945.7.27英国首相
1951.10.26~1955.4.7英国首相
张伯伦下台 丘吉尔组阁
表明英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英
国
法 国
挪
威
丹麦
波 兰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
典
芬 兰
瑞士
葡萄牙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比
荷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挪
威
丹麦
比
荷
法 国
苏 联
波兰
德 国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海滩撤退的场面
德军在西线发起总攻,仅用10多天时间,便从比利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侵入法国,使马奇诺防线形同虚设。德军长驱数百千米,直逼英吉利海峡。到5月19日,7个德军装甲师离此仅50英里。英法盟军约40万人被逼退至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Dunkerque)海港附近。
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6万军队,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西欧,占领法国等西欧北欧国家,轰炸英国。在此期间,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1.战争的全面爆发:法国沦陷
告别国旗
德国进攻法国
1940年6月14日德国攻占巴黎
凯旋门
法国傀儡政府签署投降书的福煦车厢
1940年6月5日,德军向法国腹地进攻,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1日~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
根据德方指定,谈判地点设在曾于1918年11月11日,斐迪南·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签署一战停战协定的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
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运到柏林。后在美英盟军轰炸柏林时炸毁(一说是希特勒在1945年4月,为免德战败会被法故伎重演,下令炸毁)。
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1890.11.22~1970.11.9
1959.1.8~1969.4.28 法国第18任总统
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演讲
“自由法国”是二战期间戴高乐在英国伦敦成立的法国反纳粹德国侵略的抵抗组织。
1940年6月法国沦亡,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人民继续抗战,标志“自由法国”运动开始。
1941年9月建立最高领导机构“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自由法国”),1942年6月改组为“战斗法国委员会”(“战斗法国”)。1944年法国光复后,成为法国临时政府。
法 国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
典
芬 兰
瑞士
葡萄牙
英
国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比
荷
法 国
挪
威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苏 联
波兰
德 国
丹麦
1940年11月7日被轰炸的英国伦敦
不 列 颠 之 战
1940年8月12日至10月中旬,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二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为此集结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而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飞机不过1300余架。德国空军司令、纳粹二号人物赫尔曼·威廉·戈林对希特勒夸下海口:只用空袭便可征服英国。希特勒遂决定等到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集中攻击后,再确定登陆战“海狮行动”的具体方案。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决不投降。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不列颠之战”
法 国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
典
芬 兰
瑞士
葡萄牙
英
国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比
荷
法 国
挪
威
南斯拉夫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希
腊
苏 联
波兰
丹麦
德 国
德军入侵苏联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灭苏是希特勒既定目标
怕英苏联合使德两面受敌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4时,德国、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的190个师兵力分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计550万兵力,出动3500多辆坦克、装甲车和5100架飞机。从波罗的海到黑海1800多千米战线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和全面进攻,妄想6至8周打败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6.22~1945.5.9)。
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
(1)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2)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打破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3)后果影响: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三、战争规模扩大——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爆发
想一想:战争初期苏联为何严重失利?后来取
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又是为什么?
苏联红军(装备“恰西克”军刀)
早期苏联红军军装(尖顶布琼尼式军帽)
战争初期,苏军处境不利,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希特勒企图通过占领莫斯科,消灭苏军主力,并扬言10天拿下莫斯科。10月初,德军发动了重点进攻莫斯科的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的激战场面
在莫斯科,德军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12月5日,苏军转入反攻。经过40天激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曾横扫欧洲的闪电战在苏联破产,希特勒被迫应对两线作战。这也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列宁格勒
莫斯科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几个月内苏联丧失大片国土。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莫斯科保卫战
为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以免阻碍日本“南进”拓展帝国版图。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凌晨7时55分(夏威夷时间),日本海军出动包括6艘航空母舰(舰载机400架)在内的24艘战舰,对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发动闪电袭击(美苏均存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
日本偷袭珍珠港(Pearl Harbor)——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
“太平洋战争”
Pacific War
日军以仅损失5艘自杀性小型潜艇和29架飞机的轻微代价,击沉8艘美国战列舰和10艘其它战舰,击毁击伤美机260多架,美军伤亡3300多人。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作战能力,从而确立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绝对海空优势。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南云忠一
Chuichi Nagumo
1887.3.25~1944.7.6
日本海军上将
2、太平洋战争爆发
(1)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
珠港
(2)后果影响: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呢?
美国国内动员民众购买战争债券抗击日本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接着有近20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随后,美、古巴等一些拉美国家对德、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损伤了美军舰队的战斗力,还迫使美国卷入二战,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
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知识回顾
1、绥靖政策的顶峰是————————。
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3、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4、二战全面扩大的标志是———————
慕尼黑会议
德国进攻波兰
德国进攻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慕尼黑会议
签订《慕尼黑协定》,德军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扩大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
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B
2.图7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
B
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D
4、“饮鸩止渴”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下列事件与此贴切的是( )
A.敦刻尔克撤退
B.突袭珍珠港
C.莫斯科保卫战
D.第二战场开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