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
一、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掌握)
1、概念:凡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2、通性:酸性氧化物:①与碱反应,②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酸,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
碱性氧化物:①与酸反应,②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碱,③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盐
3、常见物质:酸性氧化物:SO2、SO3、CO2、SiO2(注:不溶液水)
碱性氧化物:CaO、Na2O、MgO、Fe2O3(注:不溶液水)、CuO(注:不溶液水)
注: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试一试!看看你能否脱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SO2、CO2、SiO2与过量NaOH溶液的反应
2、MgO、Fe2O3、CuO与盐酸反应
3、Al2O3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
4、SO2、SiO2分别与CaO的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掌握)
1、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也是判断某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2、几组概念:氧化剂 → 被还原 → 化合价下降 → 得电子 → 具有氧化性
还化剂 → 被氧原 → 化合价上升 → 失电子 → 具有还化性
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①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是同一种元素;
②标出电子的得失及数目(或化合价的升降及数目)
[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 =(高温)CaO + CO2↑
B.Cu + 2H2SO4(浓度) =(加热)CuSO4 + SO2↑
C.3NO2 + 2H2O = 2HNO3 + NO
D.Fe + CuSO4 = FeSO4 + Cu
上述选项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表示,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2]氯酸钾溶液与碘单质有如下反应:2KCO3 + I2 = 2KIO3 + Cl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组合是:①碘单质是氧化剂;②氯单质是氧化产生;③氯酸钾是氧化剂;④每生成0.1molCl2有1mol e - 发生转移 ( )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掌握)
1、基本知识点提要: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 之一,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符号为 ,单位是 。
(2) 衡量标准:_______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__ 表示,单位:_______。
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A近似为___ ___
(3)摩尔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4)摩尔质量: 符号: ;单位: 定义公式:_______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方法:例1molFe,读写时一定要指明微粒的名称。
注意:①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
②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符号标明微粒,如1mol H2O,5mol H+等。摩尔作为物质的量
的单位,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的多少,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
(5)气体摩尔体积:将 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表示。注意点:①研究对象为气体;②单位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
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都约为22.4L。
〖说明〗(1)气体的摩尔体积:22.4L·mol-1,只有标况下的气体适用
(2)任何气体指:纯净气体或混合气体。(3)22.4L是约数。
〖说明〗标准状况:273K、101kPa,通常状况:293K、101kPa。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时: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_ ;
由于 _ ,所以体积 ____ 。
(2)1moL气体体积 ;
而气体 ,所以 。
(6)物质的量浓度:指 ,符号 ,常用单位为 。
2、基本公式: n = m/M = N/NA = Vg/ Vm = CB/Vaq
整体与部分的转换:n整 × 个数 = n部 C整 × 个数 = C部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C = 1000 W / M ( :g/ml )
稀释定律:C1V1 = C2V2
[例1]标准状况下有:①5.4mlH2O;②5.6LCH4;③3.01×1023个H2S分子;④19.6gH2SO4,这些物质中,含分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的是
[例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等于 ( )
A.12g 12C所含的原子个数 B.22.4LCO所含的分子个数
C.1.01×105Pa、2O℃时,1molO2所含的原子个数 D.1L1mol·L-Na2SO4溶液中Na+的个数
[例3]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 mol·L-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
A.150ml 3mol·L-的KCl B.75ml 2 mol·L-的NH4Cl
C.150ml 1mol·L-的NaCl D.75ml 1mol·L-的CaCl2
[例4]质量相同的两种气体X、Y,在相同状况下,X的体积大于Y,则 ( )
A.X的物质的量比Y多 B.X的分子数比Y少
C.X的密度比Y大 D.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大
3、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注: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是做题的关键)
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可以表示微粒数,也可以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例1]超氧化钾(KO2)常用于急救器中,它能吸收CO2变成碳酸钾,同时放出氧气。一定条件下,156g金属钾充分反应后生成KO2,若用生成的KO2完全吸收CO2,则生成的O2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 )
A.11.2L B.22.4L C.44.8L D.67.2L
[例2]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 5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56L,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的组成用化学式可表示为 ( )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例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容积。把12.8g NaOH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待NaOH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液全部转移到该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完全充满。从中取出溶液100ml,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4mol·L-的硫酸溶液滴定,用去25ml时刚好褪色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1)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2)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四、物质的分散系(了解)
[练习1]胶体分散系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练习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为级(1~100n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练习3]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处溶液?
[练习4]为何明矾能做净水剂?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必记内容)
物质类型 实例
电解质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等
非电解质 某些气态氢化物、某些有机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NH3、CH 4、酒精、蔗糖、CO2、、SO2等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盐 HCl、H2SO 4、HNO3、KOH、NaOH、Ba(OH)2等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H2CO3、醋酸、HClO、NH3·H2O、Al(OH)3等
[练习1]有下列物质:①干燥的食盐晶体;②液态氯化氢;③盐酸;④蔗糖;⑤铁;
⑥KNO3溶液;⑦二氧化碳;⑧熔融KCl。
填空(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以上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5)以上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提示:
a、能导电的物质有①金属单质与石墨等;②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即“电解质+环境”
b、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化合物 + 物质的类型”,即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非电解质
c、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判断:“电解质 +物质的类型”。
[练习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a2CO3 : NH4NO3 :
HClO: Ba(OH)2:
提示:强电解质电离中间用 “ 等号 ”,弱电解质电离中间用“可逆号”。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掌握)
1、步骤: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2、“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才能拆,即“强电解质+可溶”;而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氧化物均不能拆。
[练习1]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练习2]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1)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OH-+H+ = H2O ( )
(2)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3++3H2↑ ( )
(3)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H++SO42-+OH-+Ba2+ = BaSO4↓+H2O ( )
(4)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Na++Cl-+Ag++NO3- = AgCl↓+Na++NO3- ( )
(5)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加强热制氯化氨:H++Cl-HCl↑ ( )
[练习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投入到水中:Na+2H2O = Na++2OH-+H2↑
B.CaCO3与盐酸反应:CO32- + 2H+ = CO2↑ + H2O
C.澄清石灰水中通往少量CO2:Ca2+ + 2OH- +CO2 = CaCO3↓ + H2O
D.用浓盐酸和MnO2共热制氯气:MnO2 + 2H+ + 2Cl- = Mn2+ + Cl2↑+ H2O
七、离子共存
1、 看清题目,审准题意,挖掘出隐蔽条件
有的离子虽不在离子组中存在,但有时在条件中隐蔽出现,如某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说明溶液中除离子组内各离子外,还应有H+(或OH-)。此外还要注意溶液是否有颜色。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都有颜色,若为无色溶液,则说明这些离子不存在。
2、看离子组中的离子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1]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
A.Na+、K+、Cu2+、SO42- B.NH4+、Na+、NO3-、Cl-
C.K+、Ca2+、HCO3-、Cl- D.Mg2+、Fe3+、Cl-、OH-
[练习2]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Mg2+、SO42-、Cl- B.K+、Mg2+、OH-、NO3-
C.Na+、Ca2+、Cl-、CO32- D.Na+、K+、MnO4-、SO42-
[练习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Ag+、NO3-、Cl-、K+ B.Cu2+、NH4+、Br-、OH-
C.H+、NO3-、Fe2+、Na+ D.K+、Ba2+、OH-、SO42-
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需要记的内容)
常用方法
实验方法 适用范围 应用
结晶、过滤 溶解度有一定差异的物质的分离 如NaCl和KNO3;食盐与水;泥沙与水
萃取 在不同溶剂中具有不同溶液性的物质的分离 如氯水;溴水;碘水的分离
分液 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分离 如汽油和水
蒸馏 相互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之间的分离 如乙醇和水,石油的蒸馏
[练习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不必加热的是 ( )
A.过滤 B.蒸发 C.结晶 D.蒸馏
[练习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 汽油和水 B.酒精和水 C.蔗糖和水 D.碘和水
[练习3]欲将食盐、沙子、碘的固体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操作顺序是 ( )
A.溶解、过滤、萃取 B.升华、溶解、过滤
C.升华、萃取、蒸馏 D.分液、结晶、再分液
九、常见物质的检验(必记内容)
待检物质 使用的试剂 检验方法 现象 反应原理
① CO32-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待检物与盐酸混合,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Na2CO3 +2HCl=NaHCO3 + HCl=
② NH4+ NaOH溶液和红色的石蕊试纸 待检物和氢氧化钠混合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在容器口 NH4Cl +NaOH=
③ Cl- 硝酸银和稀硝酸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④ SO42- 盐酸和氯化钡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盐酸,再滴加氯化钡 Na2SO4 + BaCl2=
⑤ SO2 品红溶液 将气体通入口红溶液中 无
⑥ Fe3+ KSCN溶液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⑦ Fe2+ KSCN溶液和氯水或双氧水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 无
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必记、必书内容)
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是一种 的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 剂。氯气能发生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归纳如下。
(1)与金属反应:金属一般生成 价
Na +Cl2= 现象
Cu +Cl2= 现象
Fe +Cl2= 现象
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可用钢瓶储存液氯。
(2)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现象 (两种情况)
(3)与水反应方程式
新制氯水中存在 等微粒,当它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微粒可能不同,其现象也可能不同。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 后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FeCl2,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 。久置氯水中存在 等微粒
HClO的性质(3个): 。
(4)与碱反应
氯气的尾气处理
制漂白粉原理: 漂白粉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漂白原理:
失效原理
漂白粉保存方法
(5)与盐反应
Cl2 + K Br = ,滴加CCl4溶液的现象
Cl2 + KI = ,滴加CCl4溶液的现象
Br 2 + KI = ,
2、钠及其化合物
(1)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 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_____电子,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而表现出强_____性。
物 理性 质 质____、_____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________性,密度比水_____,比煤油_____,熔点较_____。
化 学性 质 与非金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方程式:______________产物颜色:_____钠在O2中点燃: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颜色:_____
钠在氯气中燃烧: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化合物 与水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______反应,再与______反应。写出与盐酸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______和H2,再考虑______与溶液中的盐反应。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_____放出和_____生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某些熔融盐:如4Na+TiCl4========4NaCl+Ti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 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 存 保存在_______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制 取
用 途 1、钠的化合物 2、钠钾合金常温为液体,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3、作强还原剂 4、作电光源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性质比较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物理性质 色态
化学性质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色态
俗 名
溶解性 易溶(同温下,溶解度____碳酸氢钠) 易溶
热稳定性 稳定
碱性 碱性(相同浓度时,碳酸钠水溶液的PH比碳酸氢钠的大)
与酸 盐酸
与碱 NaOH 不能反应
与盐 CaCl2 不能反应
相互转化
[练习]
各物质的溶液(杂质) 所需试剂 离子方程式
NaOH(Na2CO3)
KCl(KHCO3)
Na2CO3(NaHCO3)
NaHCO3(Na2CO3)
3、镁
(1)与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N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非氧化性酸反应(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及其化合物
Ⅰ、Al的化学性质
(1)铝制品抗腐蚀性的原因:
(2)跟酸的反应
a、非氧化性酸:Al + HCl =====
b、强氧化性酸: 下铝遇 或 ,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故浓硝酸、浓硫酸可保存在密闭 制容器中。
(3)跟碱溶液的反应
跟碱溶液反应的原理: 、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铝热反应
(1)条件:高温
(2)金属氧化物: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铝之后的金属氧化物
(3)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使金属单质熔融。
铝热反应常用于
金属氧化物 + Al 高温==== Al2O3 + 金属单质
写出V2O5、MnO2、Cr2O3分别与Al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Al2O3的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⑴请写出Al2O3分别与硫酸、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 。
Ⅲ、Al(OH)3的化学性质
两性氢氧化物
⑴请写出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 。
⑵明矾的净水原理(文字与方程式结合):
5、铁和铜
Ⅰ、Fe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Fe 的化合物 举例:
Fe 的化合物 举例:
Fe + O2 点燃======
(2)跟酸的反应
a、非氧化性酸:Fe + HCl =====
b、强氧化性酸: 下铝遇 或 ,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故浓硝酸、浓硫酸可保存在密闭 制容器中。
(3)与盐溶液的反应
Ⅱ、Cu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
(2)跟酸的反应
a、非氧化性酸不反应
b、强氧化性酸:写出Cu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盐溶液的反应
6、硅及其化合物
Ⅰ、Si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跟氧气、氯气、硫酸、硝酸等反应。
(2)高温下能与氧气、Cl2等反应。
Ⅱ、SiO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_________,不与______、_____ ___发生反应,耐 、耐 。但它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即:
(1)酸性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① 常温下SiO2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硅酸钠(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高温下SiO2能和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SiO2能与氢氟酸(_____)反应,此反应常用于刻蚀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氧化性
SiO2高温下与C作用可制取粗硅,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Na2SiO3的性质
硅酸钠是极少数 的硅酸盐中的一种,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 ,建筑行业用作 ,用其浸泡的木材,纺织品既耐 又不易 。能与酸反应:通CO2(碳酸)或者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方程式)
( 酸性比H2CO3 ),
7、硫及其化合物
Ⅰ、SO2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性
a. SO2能溶于水生成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酸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反应。
(H2SO3易被氧化剂氧化成____________ )
b. 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将SO2持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如何?
注意: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是二氧化硫。
c.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 + CaO == _________;
利用此原理,可在煤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以减少SO2的排放
(2)、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即 价,既有 性又有 性(以 性为主)
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NO3、KMnO4、H2O2)氧化。
SO2与O2反应:
SO2使氯水(溴水、碘水)褪色:
(3)漂白性: 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等)反应生成 ,此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容易 ,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SO2 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SO2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不能使它 。
HClO、过氧化氢等的漂白原理:是利用他们的 性质。他们的漂白效果是 性的,不可逆的。氯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继续通入又能使之 。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红色 。
Ⅱ、H2SO4的化学性质(强酸、强氧化、吸水和脱水)
(1)稀硫酸是 酸,电离方程式为:
(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水”可以是混合气体中的 ,也可以是结晶水合物中的 。用作干燥剂, 但不可干燥 等气体。
B、脱水性:浓硫酸按 的组成比,夺取某些有机物质中的H、O元素形成
可使有机物碳化。所以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 作用。
C、强氧化性:
a、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使 等金属 。
b、加热,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反应(Pt、Au除外)
Cu+H2SO4(浓)====
c、与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
8、氮及化合物
Ⅰ、氮氧化物的转化
“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 ;
。
Ⅱ、NH3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水中的微粒有:
(2)与酸反应
与盐酸(挥发性): 现象:
与硫酸(难挥发):
Ⅲ、NH4+的性质
(1)都是白色晶体, 溶于水。
(2)受热易分解:NH4HCO3 NH4Cl
(3)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NH4)2SO4+NaOH
NH4NO3 + NaOH
Ⅳ、HNO3的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通性:
注意:硝酸不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②具有不稳定性:HNO3 ===== (工业硝酸常呈黄色)
③强氧化性:
A.与金属反应(金、铂除外):遇变价金属生成高价金属硝酸盐。
Cu + HNO3(浓) =======
Cu + HNO3(稀) =======
B.与非金属反应:C + HNO3(浓)======
主要决定于
主要决定于
700~800oC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