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基础的是(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 遵义会议 D. 红军长征
2.图片承载历史。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3.北伐战争不到半年,从珠江打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主要原因是( )
A. 国共合作 B. 北伐军战斗力强 C. 北洋政府腐败 D. 蒋介石叛变革命
4.我们今天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 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 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在( )
A. 1934年10月 B. 1935年1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
6.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而向农村进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B. 工农革命军熟悉农村环境
C. 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 D. 农村环境适宜开展游击战争
7.某校打算组织学生去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去( )
A. 延安 B. 西柏坡 C. 井冈山 D. 沂蒙山
8.“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9.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领袖是(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朱德 D. 周恩来
10.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在时隔60年之后再次握在一起。你知道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 )
A. 国民党一大 B. 创建黄埔军校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11.鲁迅曾说:“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一炮指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北伐战争 D. 辛亥革命
12.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3.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这个学校是指( )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福州船政学堂 D. 黄埔军校
14.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广州起义
15.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开展土地革命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6.如下图是1987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所纪念的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该事件是(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17.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中共三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18.“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 准备北上抗日 B. 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 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 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9.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 打倒列强 除军阀 B.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C.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D. 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20.“怒潮澎湃,党旗飞扬,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校歌所传颂的军校创建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落后带来屈辱]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这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
[救国于危难]
材料二: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革命新曙光]
材料三:“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材料四:200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下图是2006年10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
(2)有人将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救治行动”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指的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你有何感想?
22.材料分析题: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请问:
(1)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什么?与旧式学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请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奉献?
(3)他曾经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但后来背叛了革命,建立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请问他是谁?他背叛革命的标志是?他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新浪网等曾组织过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材料二 (图一遵义会议会址、图二三军会师雕塑、图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2)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概括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3)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4)图三所反映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24.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请回答: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三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答案是D。
2.【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创建的开始,故选C。
3.【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不到半年,从珠江打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壮大了国民革命军的力量,故选A。
4.【答案】A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建军节”的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A。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D。
6.【答案】C
【解析】秋收起义中由于起义部队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从而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答案】C
【解析】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要去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去井冈山,故选C。
8.【答案】B
【解析】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所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北伐战争的作战方针,故选B。
9.【答案】D
【解析】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都曾经是中共领袖,但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只有周恩来,故选D。
10.【答案】A
【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故选A。
11.【答案】C
【解析】1926年,北伐战争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开始了,目标是中国当时的孙传芳、张作霖、吴佩孚三大军阀。所以答案选C。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团结一致,所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AC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孙中山”“学校”“革命军”,分析选项,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B项是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C项也是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D项是1925年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的一所军校,以培养革命军人为目的,本题选D。
14.【答案】A
【解析】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每年的八月一日是建军节,本题选A。
15.【答案】C
【解析】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B。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 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答案】B
【解析】根据本题的题干,“红军急切上征途”是长征,这次战略转移的原因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的。故本题答案选B。
19.【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打倒列强、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材料中“革命的黄埔”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后,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故选B。
21.【答案】(1)鸦片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等。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断探索、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抑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了。
(2)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层次(器物变革)-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主要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这是封建统治者一次自救运动,故称“自我疗伤”。第二阶段:政治层次(制度变革)-百日维新,宣传维新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这是保留君主,在中国实行政治转变的运动,故称“温药慢治”。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一次推翻清朝统治的暴力革命,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称“猛药重治”。第三阶段:思想层次(观念转变)-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宣传马列主义。这三个层次即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观念转变,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指的就是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伟大的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依靠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走上世界强国之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只有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答案】(1)①黄埔军校 ②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①蒋介石 ②标志: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成立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其特点是把军事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根据所学知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中的“校长和背叛革命”判断是蒋介石,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建立的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3.【答案】(1)主旋律:爱国主义。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保存了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意义: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析】(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3)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都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4.【答案】(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解析】(1)上述片段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困难很多,有片段中提到的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应该知道红军长征是在中共正面临“左”倾错误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还有党内错误的困难;另外还有国民党疯狂的围追堵截。
(3)红军在长征中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战役: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敌进我退、敌疲我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注意要一一对应来写。
(4)由材料中的“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勇士万代留英名”、“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等信息可以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5.【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红军长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解析】(1)从图片信息中能够看出中共一大召开的会议地址,即上海、嘉兴南湖,这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重大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即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3)长征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长征精神,相信党的领导,相信社会进步,并且用这样的长征精神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