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7 10: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前后的《炮子谣》唱道:“……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材料指出了鸦片的危害是( )
①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②造成吸食者家庭破产③导致中国经济破产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2.“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车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些白银有可能来自于哪个条约的赔款(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改订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
5.《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写成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系列的主张,受到洪秀全的赏识。《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 )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 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6.漫漫回家路在屈辱曲折中延伸。2016年11月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圆明园十二件生肖兽首铜像至今还有五件没有回归,这些珍贵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A. 鸦片战争 B. 俄国割占东北领土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7.“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 中国边疆的危机 D. 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8.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 谷物 B. 棉纱 C. 鸦片 D. 茶叶
9.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西安 B. 朱元璋、北京 C. 洪秀全、天京 D. 杨秀清、广州
10.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国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11.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中俄《伊犁条约》 D. 《辛丑条约》
12.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交战双方是清朝和英国 B. 最后以英国胜利告终
C. 爆发时间为1840年 D.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深圳
14.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的是( )
A. 华尔 B. 李秀成 C. 洪秀全 D. 石达开
1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 西安 B. 朱元璋 北京 C. 洪秀全 天京 D. 杨秀清 广州
1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主凶是( )
A. 美、法 B. 英、法 C. 法、德 D. 英、美
17.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残酷剥削②西方列强的侵略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④自然灾害的严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 )
A. 杨秀清 B. 李秀成 C. 洪秀全 D. 萧朝桂
19.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20.如图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国外毒品走私的运动。你认为这一雕塑应该在( )

A. 厦门 B. 虎门 C. 上海 D. 南京
二、非选择题
21.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1)洪杨诸贼分别指的是谁?伪天朝指的是什么?
(2)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节选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到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
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
——(清)《贼情汇纂》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此,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一 :材料一中的动荡最大规模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爆发于何地?持续了多长时间?
问题二: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发生在哪里?其中的洪逆和杨逆分别指谁?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哪些
问题?
问题三: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起义领导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并以此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4.研究与应用: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英国学者克里·布朗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中英两国带来合作契机。然而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以中英两国的战争开端的。
(1)请完成下列笔记

材料 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概而言之,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固然是为了扩大英国在华利益,但对闭关锁国的大清国而言,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它至少为中世纪的大清国提供几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必然带来中英贸易量的迅猛增加,从而增加消费者的福祉,带来海关税收增加。
——周英杰《<南京条约>里的通商条款》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通过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简述你的理由。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2“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3“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回答:
(1)材料1、2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2)材料3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吃烟肠胃皆熬煎、买烟费尽囊中钱可知,吸食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造成吸食者家庭破产;题干没有涉及中国经济破产。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843年3月3日可以判断,这些白银有可能来自于《南京条约》,A项符合题意;《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由此分析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处在清朝晚期,清朝此时仍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局面被打破的事件是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通过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在鸦片战争后,故选A。
4.【答案】C
【解析】根据“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所以答案选C。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AC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D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故选B。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抢劫并火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十二件生肖兽首铜像就是在这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所以答案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才会造成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B。
8.【答案】C
【解析】关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时间“1820-1840年间”“进口物品”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那时候,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英国要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因此出现了题文中的“鸦片”激增表,故选C。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不久,洪秀全自称“天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B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C项是1878年签订的条约;D项是1901年签订的条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1840年到1842年之间清政府与英国进行的一次战争,最终英国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的较量,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最早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深圳。这五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最早的窗口,故选D。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C符合题意;A项是洋枪队的指挥;BD两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著名的将领,AB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并定为都城,C项符合题意;石达开和杨秀清是天平天国的领导核心,朱元璋为明朝开国皇帝。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表明调停,实则是侵略中国的帮凶,A项符合题意。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战争费用和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残酷剥削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1846~1850年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的严重,导致了起义时机的成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1856年,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爆发,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本题是组合选择题,采用排除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故选C。
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与禁毒有关的人物是林则徐,他曾主持禁烟并在虎门销烟,A项符合题意;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左宗棠的活动是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新疆,与虎门销烟无关;邓世昌主要活动是黄海大战,力战殉国;BCD均与题干无关,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指的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厦门、上海、南京未发生此类事件,故选B。
21.【答案】(1)洪秀全、杨秀清 太平天国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启示:①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②也客观的反映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民阶级没有办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占领南京的“洪杨诸贼”是清政府对天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的蔑称;所谓伪天朝是指洪秀全所建立的天平天国;
(2)根据材料可知,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居不出”说明革命意志减退;“亦不得望见颜色”说明领导人严重脱离群众。材料中描述的领导人之间的会面如同封建君臣一般,讲究礼仪排场,说明领导人的生活日益腐化。
(3)根据所学可知,天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足以体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但运动最终失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于阶级局限性,也就注定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点睛: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整体理解能力和知识点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取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发生的变化的信息。针对启示可从对天平天国的评价入手,做出全面的认识。
22.【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调停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园的主人”指中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子”指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表面调停,实则帮凶,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他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23.【答案】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广西金田村;从1851年到1864年,持续了14年。
问题二:天京(南京);洪秀全;杨秀清;起义领导者安于享受,不够团结。
问题三:天下大同的思想;不能;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
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问题四: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可知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清政府的内患是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开始到1864年失败告终,持续了14年。
(2)根据材料二中的“江宁”可知其描述的地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都城天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逆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杨逆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杨秀清;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可见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安于享受,不够团结。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绝对的平均主义,天下大同的思想;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因为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落后性)。从中可以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4)根据材料内容“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可以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点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过程,抗击洋枪队的史实,失败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4.【答案】(1)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弊大于利。开放通商口岸标志着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等。
【解析】(1)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840-1842年”“英国”分析可知,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放通商口岸标志着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开始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2)通过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是弊大于利。开放通商口岸标志着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等。
25.【答案】(1)1851年;1853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3)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负气出走。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解析】(1)根据材料以中的“合到金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851年洪秀全发动的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二中的“天兵到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被杀,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北王亦丧,韦昌辉因杀人过多,亦被处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翼王远征”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谋反,北王翼王屠杀东王全家,天王又诛杀北王来收局,至此天国内部的权利斗争愈加激烈,此时翼王石达开不想再参与到这样的权利斗争和兄弟相残中去,同样也不想重蹈北王的覆辙,遂率部众转战西南。这一事件分散了天国的兵力,削弱了中心地区的实力,影响到了天国中心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