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
A. 国民党政权垮台 B. 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 东北全境解放 D. 华北全境解放
2.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两只手伸过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60年前,国共两党“相逢一笑泯恩仇”达成了( )
A. 《论统一战线》 B. 《论解放区战场》
C. 《双十协定》 D. 《论联合政府》
3.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是( )
A. 双十协定 B. 西安谈判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面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 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7.报纸与历史密切相关,历史所记载的重大事件,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重大新闻。与下图报纸头版头条新闻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8.下图是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本次谈判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
A. 联合进行北伐战争
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和平问题
9.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签署了《双十协定》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10.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战役有( )
①渡江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1945年8月,山城重庆一片沸腾,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心系天下之安危”,这指的是什么事件( )
A. 抗日战争 B. 北伐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12.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 “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① D. ①②④
13.关于三大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②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③东北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
④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B. 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C.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5.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A. 北京 B. 延安 C. 沈阳 D. 南京
16.1947年,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A. 土地使用权 B. 土地所有权
C. 土地经营权 D. 土地管理权
17.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重庆谈判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18.某历史活动小组准备编写《重庆谈判》话剧本,你认为下列哪一个人物不可能出现在剧中( )
A. 毛泽东 B. 蒋介石 C. 周恩来 D. 张学良
19.芳芳在编制本单元大事年表时发现,1946年6月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全面内战开始 B. 重庆谈判
C. 挺进大别山 D. 转战陕北
20.中共中央曾制定了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它颁布于(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请回答:
(1)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结果如何?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4)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22.1921年7月,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是谁?这次起义有何重要意义?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简述遵义会议的意义。
(4)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什么思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5)1948年,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6)陈独秀的晚年是在江津度过的,现陈独秀故居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也曾评价他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请列举一项关于陈独秀的功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
(4)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
(3)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1949年4月,毛泽东发布了渡江战役的命令,渡江战役中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对于渡江战役,毛泽东称之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的是刘邓大军,东北全境解放是辽沈战役的影响,华北全境解放是平津战役的影响,所以答案是A。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以算出是在1945年,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均不是在1945年。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赢得备战的时间”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指的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国民党由于内战准备尚未充分,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就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选C。
4.【答案】C
【解析】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所以答案选C。
5.【答案】B
【解析】“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所以答案选B。
6.【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南京解放”和文字信息“1949年4月23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9年4月21—23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故答案为D。
7.【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来判断,解放南京是渡江战役的一部分,故选D。
8.【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可见D符合题意,因此选D。
9.【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因为1945年8月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所以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战役有②③④,故答案为B。
11.【答案】C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1945年8月,山城重庆,毛泽东。因为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三次战略决战,即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一次战役。故选A。
13.【答案】B
【解析】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是淮海战役,消灭敌军55万多人。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东北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没有参加淮海战役,所以③错误,答案选B。
14.【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一心消灭共产党,实行一党专政,但其需要时间准备,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实际上是假和平、真内战,所以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C。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获得土地所有权,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所以答案是C。
18.【答案】D
【解析】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中共代表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没有张学良,故选D。
19.【答案】A
【解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故选A。
20.【答案】C
【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于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被充分地发动起来,从而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援助了人民解放战争。所以它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
21.【答案】(1)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结果:同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3)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作用: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1)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结果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2.【答案】(1)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2)周恩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3)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毛泽东思想。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最早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一大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等。
【解析】(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是周恩来。南昌起义的意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遵义会议的意义是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召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1948年战略决战时期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功劳即贡献。包括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创办《青年杂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等等。
23.【答案】(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解析】(1)根据“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2)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3)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没有希望。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24.【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蒋介石、毛泽东。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解析】(1)中华民族要“挽救祖国的危亡”必须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蒋介石、毛泽东;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3)综上所述,我得到的启示是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我们国家必须联合起来,众志成城,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会伤害人民的利益,会失去民心。
25.【答案】(1)重庆谈判。
(2)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尽可能地争取和平。
(3)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1)根据材料“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因此,毛泽东谈论的是重庆谈判。
(2)根据(1)的分析可知,毛泽东去重庆的原因是: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尽可能地争取和平。
(3)根据(1)的分析可知,“这次和谈”的结果是:签订“双十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