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7 13: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B.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C.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2.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它的创办者是( )
A. 孙中山 B. 蒋介石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3.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4.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
A. 广东革命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延安革命根据地
5.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
A. 黄埔学生军 B. 红四军
C.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D. 八路军
6.下图是位于灌阳县的新圩酒井红军烈士纪念碑。1934年11月,在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后,有100多名红军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丢进了这个深不可测的井中。为缅怀先烈,特立此碑。请指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 )

A. 井冈山方向 B. 湘西方向
C. 瑞金方向 D. 贵州遵义方向
7.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北上抗日
B. 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8.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了1927年的井冈山,最有可能见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在( )
A. 秋收起义时 B. 井冈山会师后
C. 红军长征胜利后 D. 卢沟桥事变时
9.《人民日报》对某次会议评论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领导地位在这里确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里形成……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在这里启航。”该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0.“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你可判断他学习的知识点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1.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屡破强敌的北伐名将是( )
A. 贺龙 B. 周恩来 C. 叶挺 D. 刘伯承
12.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胜利
13.“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C.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15.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6.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17.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获得的最重要启示是
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 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
C. 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 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18.“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南京国民政府( )
A. 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19.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 )
A. 遵义会议 B. 强渡大渡河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20.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三: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2)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3)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3.某校八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办了一期关于“国共首次合作”的板报,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进行回答。
[成功会议]

[丰硕成果]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悲惨结局]

(1)请你结合所学,写出表格中①②的内容。
(2)国共合作成果中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请指出取得这两项成就的最主要原因。
(3)图片中的两次反革命政变发生于哪一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什么?
(4)通过以上板块,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24.“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他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2)上述材料中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孙中山先生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概括为什么思想?
[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3)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
(4)中国梦想要成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么办?
25.材料分析题: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请问:
(1)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什么?与旧式学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请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奉献?
(3)他曾经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但后来背叛了革命,建立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请问他是谁?他背叛革命的标志是?他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1924—1927年国民革命,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斗争。所以答案选D。
2.【答案】A
【解析】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题干材料反映出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进行了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B正确。
5.【答案】C
【解析】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6.【答案】D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渡过乌江,夺取遵义,所以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贵州遵义方向,所以答案是D。
7.【答案】C
【解析】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C。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共毅然发动了三大起义,秋收起义后,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分部队进军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战略转移,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扭转了败局,纠正了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所以答案选C。
10.【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故选D。
11.【答案】C
【解析】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任北伐总司令。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在湖北连克两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B项。
13.【答案】A
【解析】“莘莘学子”是指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革命英雄,国民先锋”是指国民大革命,即北伐战争。所以答案选A。
14.【答案】C
【解析】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事件先后排序。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5年1月。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1933年10月。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是时间是1934年10月。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的时间是1936年10月。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是1935年10月。因此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⑤④,故选C。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团结一致,所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AC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16.【答案】B
【解析】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B。
1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这是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C
【解析】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一党专政,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答案是C。
19.【答案】C
【解析】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巧渡金沙江,故选C。
20.【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20世纪20 年代”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选项A和选项B,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合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答案选D。
21.【答案】(1)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共产党人的巨大贡献;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2)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可以归纳出,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包括: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共产党人的巨大贡献;苏联的援助;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2.【答案】(1)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比较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有较好的革命基础。
(2)工农红军有着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阶层的信任和支持。
(3)要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他如看事情要有长远眼光、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等等,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一中井冈山地势险要,森林覆盖率高,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植物众多,这都有利于革命军队生存和发展。材料二中,这一地区反动力量薄弱,还有农民自卫军,这说明这一地区有很好的革命基础,易于革命军队发展自己的力量。
(2)选择了井冈山,是因为其先天条件优越,而又进一步站稳脚跟,主要在于材料3给出的原因,总结材料三,革命军队建立了严明的纪律,不扰民,不坑民,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使红军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3)做这类题要从题意出发,毛泽东这个转变战略路线的过程首先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遇到问题不硬拼,不盲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想办法,灵活应对,另外也可看到他转战农村,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巩固。(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①1924年;②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3)1927年。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4)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长久合作;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4年,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因为国民党一大的的内容为实现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根据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成果之一是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这是一所培养革命力量的军事院校;“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1926年开始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图中的时间均发生于1927年,分别由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而发动的政变和叛变革命的行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蒋、汪的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4)从两党合作的原因来看,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从两党性质上看,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长久合作;从合作与分裂的利弊上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从当前形势看,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24.【答案】(1)洋务运动。学习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2)为中国谋幸福。秦始皇(嬴政)。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3)遵义会议。
(4)从学习、道德品质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1)为了达到“自强”的目的,李鸿章进行的实践探索是洋务运动,创办了军事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
(2)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为中国谋幸福。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发刊词上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秦始皇,自称为始皇帝。
(3)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事例有: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从学习、高尚道德品质培养等方面作答。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5.【答案】(1)①黄埔军校 ②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①蒋介石 ②标志: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成立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其特点是把军事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根据所学知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中的“校长和背叛革命”判断是蒋介石,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建立的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