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时跟踪检测
【强化基础】
1.关于重力加速度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轻重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解析: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C选项正确;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是速度,而不是加速度,所以A选项错误;速度变化的大小与时间之比才是加速度,所以B选项错误;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自由下落加速度都相等,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C
2.(2018·天津市和平区一模)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 s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 s内和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1∶3 B.2∶4
C.3∶7 D.4∶16
解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 s内和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3∶7,C选项正确.
答案:C
3.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两倍,甲从H高处自由下落,同时乙从2H高处自由下落(H较大),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到同一高度处速度大小相等
B.两物体下落到同一高度处所用时间相等
C.两物体在落地前的距离越来越大
D.两物体在落地前的任意1 s内位移相等
解析:两物体下落到同一高度时,乙物体下落高度较大,速度较大,所用时间较长,A、B选项错误;两物体落地前均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距离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根据位移公式h=gt2可知,两物体在落地前的任意1 s内位移相等,D选项正确.
答案:D
4.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 s,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 )
A.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B.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
C.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甲、乙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解析:甲、乙两球间的距离:Δx=g(t+1)2-gt2=gt+g,故随时间的增加,两球的间距不断变大;两球的速度差:Δv=gΔt=g,故两球的速度差保持不变,选项A、D错误,C正确;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变化量为Δv′=gt,故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变化量相等,选项B错误.故选C.
答案:C
5.(2018·新乡一模)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高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则( )
A.石子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石子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石子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石子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解析: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很短,该时间段内,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径迹AB的长度约为12 cm,根据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A=≈6 m/s,A、B两项错误;石子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t=≈0.6 s,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C
【巩固易错】
6.(2018·邢台一模)两个同学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测量一高层建筑的高度.在楼顶的同学使小球甲自楼顶自由下落5 m时,距离楼顶15 m处的同学使小球乙自由下落,结果两小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楼高为( )
A.16 m B.20 m
C.25 m D.36 m
解析:设高楼的高度为H,甲、乙两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可知,甲球下落5 m时,所用的时间t1=,甲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甲=,乙球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乙= ,其中 t甲=t乙+t1,代入数据解得H=20 m,B选项正确.
答案:B
7.一物体自某高度由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地之前瞬间的速度为v.在运动过程中( )
A.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1∶2
B.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
C.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v
D.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 v
解析:根据x=gt2知,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与整个位移之比为1∶4,则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3,故A错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通过相等位移,时间之比为1∶(-1),则物体前一半位移与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1),故B正确;根据v′2=2a·,v2-v′2=2a·,联立解得v′= v,故C错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能力提升】
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1)对该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6 V直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
D.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
E.操作时,应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
F.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
G.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
(2)在纸带上取得连续的清晰的7个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用米尺测得第2、3、4、5、6、7各点与第1点的距离d如下表;利用这些数据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________;打第2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取3位有效数字).
点的次序
0
1
2
3
4
5
6
距离d(厘米)
0
6.0
12.5
19.3
26.5
34.1
42.1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6 V交流电源,故A错误;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故B正确;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如重锤,故C错误;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故D正确;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E错误;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故F正确;为了便于测量,不一定要找打出第一个点,可以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故G错误.故选B、D、F.
(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 s,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g1T2
x5-x2=3g2T2
x6-x3=3g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g=(g1+g2+g3)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g==9.72 m/s2
打第2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2===
3.33 m/s.
答案:(1)BDF (2)9.72 m/s2 3.33 m/s
9.(2018·南昌市模拟)有一条竖直悬挂起来的长为4.2 m的细杆AB,在杆的正下方离B端0.8 m的地方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圆环C,如图所示,若让杆自由下落,求:(g取10 m/s2)
(1)从杆下落开始,上端A及下端B到达圆环所经历的时间;
(2)AB杆通过圆环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解析:(1)杆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杆的A点到达圆环的过程中,hA=gt.
杆的B点到达圆环的过程中,hB=gt.
其中,hA=5.0 m,hB=0.8 m.
联立解得tA=1.0 s,tB=0.4 s.
(2)杆通过圆环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t=tA-tB=0.6 s.
答案:(1)1.0 s 0.4 s (2)0.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