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化学2》专题1知识回顾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Am+)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bB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二)、同位素: 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如:氢元素的同位素有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 ,
氧元素的同位素有 ,氯元素的同位素有 。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 到远,能量是按由 到 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个),次外层不得超过 个
(四)、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价(O、F除外)
最高正价+|负价|= (H为2)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
族 :
三短(第 、 、 周期)
周期 个: 三长(第 、 、 周期)
一不全(第 周期)
七主(A)(第 、 、 、 、 、 、 族)
族 个: 七副(B)(第 、 、 、 、 、 、 族)
0和Ⅷ(3列)
(二)、元素周期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 (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和 、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 变化。
2.元素的性质 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律是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三)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重点、难点)
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
①原子半径越 ;
①原子半径越 ;
②单质的 性越强;
②单质的 性越强;
③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 ;
③与氢气反应越 ;生成氢化物越 ;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性越强。
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
(从左到右)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结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性质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
最高价水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以第三周期、第IA 、ⅦA族为例: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金属性: > >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 >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 >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
非金属性: > > >
第IA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 > >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 >
金属性: > > > >
第ⅦA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 > >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 > >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非金属性: > > > >
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定义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实例
表示方法
(任举一例)
分子间作用力:定义
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 构成的物质,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 (“强”或“弱”),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 和 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表示常见微粒或物质
元素(原子)符号
Na
Mg
Al
H
O
S
F
Cl
原子电子式
离子符号
离子电子式
用电子式来表示以离子键结合的物质,
AB型:NaCl MgO (KCl CaO等)
A2B型:Na2O K2S (Na2S K2O等)
AB2型:MgCl2 CaCl2 (MgBr2 CaBr2等)
拓展: Na2O2 NaOH NH4Cl
用电子式、结构式来表示以共价键相结合的物质
单质 :H2 N2 (F2 Cl2等)
化合物:HCl H2O NH3 CH4
拓展: CO2 H2O2 CCl4
四、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及晶体类型的关系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定义
/
构成微粒
金属阳离子
与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
作用力
复杂的
静电作用
实例
钠、铝、铁等
物质类别
金属
晶体物理
性质特点
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
金属键
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
> >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
1.“近代原子学说”:英国科学家 ;他是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学说的人。
“原子——分子论”:意大利科学家 。该理论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自从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化学才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发现电子: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 的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 ,他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有核模型。
量子观的原子结构模型:丹麦物理学家 ,他研究了 后,大胆地引入 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
A.57 B.47 C.61 D.293
3.不同元素的原子(包括离子) ( )
A.质子数一定不等 B.中子数一定不等
C.质量数一定不等 D.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等
4.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 )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5.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6.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1995年9月至10月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批反原子——共9个反氢原子,揭开了人类制取、利用反物质的新篇章,请回答两题:
(1)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2)如果制取了反氧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核内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
B.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
C.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中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
D.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电子
7.在中,m、n、p、q表示某元素的四个角码。若X1与X2的q均为l ,m、p对应相等,n不相等,则X1、X2表示的可能是 ( )
A.不同的原子 B.不同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离子 D.不同元素的离子
8.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9.Fe、Fe2+、Fe3+是 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 数相同,它们所带的 数不相同。
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质量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