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日发表会谈纪要”。这里的民国三十四年是公元( )
A. 1934年 B. 1935年 C. 1944年 D. 1945年
2.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3.下面知识卡片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中共七大 B. 重庆谈判 C. 转战陕北 D. 挺进大别山
4.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7月至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土地改革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5.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讨论停战问题 B. 讨论成立联合政府
C. 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D.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6.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7.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7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也曾有过历史性会见。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会见时的合影照片拍摄地应为( )
A. 南京 B. 延安 C. 北京 D. 重庆
8.1947年,国民党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A. 中原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江西苏区
C. 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D. 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
9.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四月小 二十三日 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 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 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10.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是( )
A. 双十协定 B. 西安谈判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11.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
A.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后 B. 三大战役胜利后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 D. 渡江战役胜利后
12.“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1947年夏,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
A. 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陈粟大军出击鲁西南
14.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 )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5.“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面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 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16.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四渡赤水 C. 重庆谈判 D. 挺进大别山
17.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写道:“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该文字所述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徐州会战
18.“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前往重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此行”是为了( )
A. 参加中共“一大”B. 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C. 争取和平民主 D.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9.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块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20.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请回答:
(1)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结果如何?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4)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22.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话”阴谋)
(1)解读这两幅漫画,判断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一中的“和平方案”或图二中的“协议”指的是什么?图一中的磨刀与图二中人物背后的奸笑有何深层次的含义?
(史料“露”狰狞)
史料一: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史料二:美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集中在中国与印度境内所有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帮助蒋介石将驻湖南芷江的第六军运到南京。
(2)上述两则史料说明蒋介石正在为什么作充分准备?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幕后与其狼狈为奸?蒋介石最后正式撕毁其虚伪的面具是在什么时候?
(策略“战”敌人)
史料三: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共产党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这次军事胜利对解放战争全局起了什么作用?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在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25.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重庆谈判达成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有哪些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3)从周恩来经历的以上事件中,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重庆谈判发生在民国三十四年,是公元1945年,故选D。
2.【答案】B
【解析】“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里的钟山指的就是南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所以答案选B。
3.【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所以答案选B。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故选D。
5.【答案】D
【解析】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故选D。
6.【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真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
7.【答案】D
【解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会见时的合影照片拍摄地应为重庆,故此题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国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38年是1949年,故1949年4月23日发生的事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赢得备战的时间”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指的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国民党由于内战准备尚未充分,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就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选择答案B。
12.【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恒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题文的“沈阳、锦州、长春”都在东北,故选A。
13.【答案】C
【解析】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
14.【答案】B
【解析】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当时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希望可以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所以答案选B。
15.【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南京解放”和文字信息“1949年4月23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9年4月21—23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故答案为D。
16.【答案】C
【解析】该事件是重庆谈判,因为在当时很可能蒋介石上演鸿门宴,将毛泽东拘押甚至暗杀,让中共群龙无首,故为一身系天下安危,但毛泽东毫不畏惧,为中国和平,深入白统区谈判,可谓弥天大勇。所以答案选C。
17.【答案】B
【解析】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所以答案选B。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前往重庆,参加国民党组织的谈判,并且具有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说明该事件是重庆谈判。中共为了尽全力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故本题答案选C。
19.【答案】B
【解析】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故选B。
20.【答案】A
【解析】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所以答案选A。
21.【答案】(1)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结果:同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3)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作用: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1)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结果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2.【答案】(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美国。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3)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1)依据图一一边磨刀一边抛出和平方案。反映了假和平,准备内战的行为,可知是重庆谈判。结合课本所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打着和平的幌子。三次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依据前面的问题已知图一、二光头的人物是蒋介石。结合课本所学,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就是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故蒋介石背后的“奸笑”,反映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依据材料一蒋介石制定《剿匪手册》,“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说明蒋介石为发动全面内战作从理论、军事行动等方面进行准备;依据材料二“美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集中在中国与印度境内所有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帮助蒋介石将驻湖南芷江的第六军运到南京。”说明美国帮助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反映了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勾结;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依据课本所学,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由史料三“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由此得出:这次军事胜利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23.【答案】(1)红军长;1936年;
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
(2)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3)胜利的原因: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④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⑤国民党统治腐败,失去民心等。(任选两点)
【解析】(1)分析材料一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长征。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完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同时也是世界军事革命史上的壮举。
(2)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狮,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3)解放战争速胜的原因应从两方面回答:从中共方面说: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等。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等。
24.【答案】(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毛泽东、蒋介石;《双十协定》;中原。
【解析】(1)材料中有明显的提示词“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说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国的西安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结合课本知识可确定是“西安事变”。
(2)学生可以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会谈”,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的会谈,结合所学知识就能想到是“重庆谈判”第一问解决了,其他小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25.【答案】(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
【解析】(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体现了周恩来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