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8 08: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估量(liàng) 诽谤(bàng) 忌恨(jì) 卓有成效(zhuó)
B.诅咒(jǔ) 悼念(dào) 驱逐(qū) 豁然开朗(huò)
C.寻常(xún) 给予(geǐ) 勒令(lè) 繁芜丛杂(wú)
D.肤浅 (fū) 诬蔑(miè) 要素(yào) 得心应手(yìn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选项中大多为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分析时,可根据词义辨识。A项,“估量(liàng)”应为“估量liáng”或“估量liɑng”。B项,“诅咒(jǔ)”应为“诅咒zǔ”。C项,“给予(geǐ)”应为“给予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损失 陨命 诅咒 沮丧
B.嫉妒 忌恨 诽谤 绯薄
C.敬仰 敬慕 景仰 景慕
D.豁达 豁亮 悼念 泥棹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关系如何___________,继往开来,中法两国如何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进行富有实效的合作,是摆在双方面前的重大课题。
(2)自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已有7年没有碰面的李安与张艺谋一见如故,两位华语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___
________,畅谈多年的拍摄经验。
(3)在无处容身时有人收留,熊继柏自然感恩不尽,于是____________落户到了这个名叫维新公社九间大队的地方,在队办的医疗站里当了一名医生。
A.承先启后 侃侃而谈 顺水推舟
B.承先启后 夸夸其谈 因势利导
C.承上启下 侃侃而谈 因势利导
D.承上启下 夸夸其谈 顺水推舟
【答案】A
4.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知识如同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③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④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②④均为比喻;①为讳饰;③为排比。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甚至在数学领域),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A项,省略号不能和“等等”连用;B项,表解释说明的括号要紧跟在被解释说明的部分“每一个领域”后;C项,顿号改为逗号。
6.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教育讲座举办得很成功,可谓雪中送炭,听了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家长们都豁然开朗了。
B.据媒体通报,今天上午中欧“经贸”混委会上,会议讨论卓有成效,重点集中在中欧投资协定和知识产权问题。
C.中埃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深厚,无论局势如何发展,中埃友好合作关系都坚忍不拔,不会改变。
D.在旅行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是观察,寄情山水,乐而忘返,感悟天地也是观察。
【答案】A
7.下列各句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承办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B.陈独秀也强调自己没有“学位头衔”,而蔡元培之所以要拿这么一份不确切的履历递交教育部,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陈独秀能顺利担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
C.在微阅读逐渐引领风骚而纸质阅读渐行渐远的今天,实体书店开展读者见面会给读者带来的享受是网络商城无法提供的。
D.是什么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保持长久的亲密无间的友谊?不是相似的出身,也不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财政上的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相同认识。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价值观”后面加“的要求”。B项,句式杂糅,把“为了”去掉。C项,搭配不当,“开展”与“读者见面会”不搭配,可将“开展”改为“举行”。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②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③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④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⑤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⑥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⑥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⑥②④⑤
【答案】B
【解析】①“首先”与③“然后”衔接紧密,可确定①③的顺序,排除A项。⑥“这个基础”指②中的“基础”,据此可确定②⑥的顺序;②“所以”是对①③的总结,据此可确定①③②⑥的顺序。这样就可确定答案为B项。
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改写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主体与世界的关系、对人自身价值和人生存的意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大凡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真正的哲学”,都体现着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之精华,确实更体现着人文精神。但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本主义,因为这种观点是有害的。
要求:用肯定判断的语句形式进行改写,改写后的句子应概括全段主要内容。
【答案】把作为时代之精华,确实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害的。
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0~13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0.(1)文章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能不能把“不可估量”“空白”这两个词语分别改为“巨大”“严重情况”?
【答案】(1)起概括全文的作用。(2)不能。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11.“两个发现”指代什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两个发现”是指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绩之大,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选项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两个发现”属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故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之所以如此处理,前者突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后者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成绩之多之大;从结构上照应文章第一句话。
12.“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答案】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解析】此句是文章的结尾句,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又是一个议论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和所用无产阶级的敬意。
13.从文本来看,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剩余价值的规律,其意义如同达尔文发现的自然界规律。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他积极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对待忌恨与诬蔑都毫不在意,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悼念”。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概括能力,由第一至六段概括出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由第七段到末尾概括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再具体阐明这两点就可以。
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马克思之墓(节选)
南 帆
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做阿尔勃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太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太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包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
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
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D.本文基调略显苍凉: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连自己的墓地也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
E.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
【答案】BD
15.文中写戴安娜受到人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貌美,有平民精神,她的故事中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衬托(烘托)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阅读文章第③④⑤段可知,作者写戴安娜主要从她的美貌、平民精神和给人们的幻想方面,是为下文写马克思作准备的,来说明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16.为了突出中心,文章中多有呼应对照的语句,请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②“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纪念阿尔勃特的是在“海德公园里矗立”着的“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而“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③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黛安娜王妃的故事,而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的马克思受到的却是平民的沉默。④没有多少人知道阿尔勃特的生平事迹;“英国的BBC主持的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
好处是:①②③都是前后形成对比,衬托出马克思身后的寂寞;③还可答成:对马克思的冷漠,对权贵的热衷,表现了世俗的心态、世人的浅陋。④世人承认马克思对世界有巨大贡献。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文中多处运用了呼应对照的语句,只要能找出来并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即可。
17.对镌刻的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作者“心中无限感慨”,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慨”?
【答案】①马克思对世界的认识深刻,令人佩服。②马克思的贡献得到历史认可,让人欣慰。③马克思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人感到遗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才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如此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1893年9月14日)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演说辞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富丽的文采。
B.透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产阶级作斗争。
D.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在情感上相互呼应,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
E.恩格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同时,还对马克思表示了由衷的赞美,认为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马克思。
【答案】AE
19.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答案】无产阶级在那天占领维也纳市政厅大厦,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或答旧世界的坍塌由此开始。)
【解析】解读这句话的意思,结合上文中“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可以概括出答案。
20.“看了资产阶级如此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出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恩格斯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无产阶级必定战胜资产阶级。
【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语句的上下文分析,该句写恩格斯为资产阶级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漂亮的大厦而高兴,表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