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8 08: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诗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荇/猩红  浮藻/急躁  荡漾/怏怏不乐
B.斑斓/阑珊 笙箫/咆哮 河畔/盘根错节
C.粉碎/萃取 沉淀/碇石 竹篙/枯槁
D.清潭/坦荡 颓圮/枸杞 柔波/揉碎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xìng/xīng,zǎo/zào,yàng/yàng。B项,分别读lán/lán,xiāo/xiào,pàn/pán。C项,分别读suì/cuì,diàn/dìng,gāo/gǎo。D项,分别读tán/tǎn,pǐ/qǐ,róu/róu。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袁阔成先生把《三国演义》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2)“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两句在舒卷自如、回旋流畅的节奏中     地传达出姑娘的神态。?
(3)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5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思路解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强调描述的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派出了首个援藏医疗队,于8月19日从北京飞赴西藏,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援藏工作。
B.会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须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开发内容新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资料。
C.各级政府应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利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征求广泛公众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D.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思路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在“于8月19日”前加“该医疗队”,也可把“派出了”改为“派出的”。B项,成分残缺,可在“队伍”后加“建设”。C项,语序不当,应把“广泛”移到“征求”前。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思路解析:B项,应在“心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答案:B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①③④⑥⑤②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①④⑥⑤②
思路解析:①句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意境”与“意象”两个方面,并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③句紧承①句,前半句是对“境生于象”的说明,后半句是对“超乎象”的说明。④句承③句中的“意象是……材料”与“意境是……升华”,用比喻使之形象化。⑥句承④句的比喻,⑤句承⑥句的“千姿百态”,⑥⑤两句同时回应①句,揭示两者关系。②句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在第一节诗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描绘情感的词语来表达当时的心绪?
思路解析:在这首诗的一开始,我们似乎就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而人物的心境,除直接表达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回答本题,应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独自”“彷徨”“寂寥”“希望逢着”“愁怨”。
7.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行诗的顺序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思路解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组排比句,句式一致,关系对等并列。但实际上,作者如此表达,一是内容的需要,二是符合诗歌形式的需要。因此,可从内容和音韵两个角度分析这组句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不能互换。从内容的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诗节的第三、六行押韵,互换后,音韵不协调。
8.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内容上几乎相同,这样写是不是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在诗歌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可以从抒情和结构上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不多余。(1)在诗歌中,这种手法叫“反复”,或者叫“重章叠句”,能增强诗歌的抒情性。(2)第一节诗和最后一节诗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9.在第一节诗中诗人说“希望逢着”,而在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思路解析:解答时,要在结合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逢着”和“飘过”的含义,即一个表“追求”,一个表“幻灭”。
参考答案: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诗人理想的飘忽不定和心绪的迷惘茫然,也暗示了这种“丁香一样的”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2题。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0.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式的把握。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歌共6节,每节4句,而前3句内容是一样的,这是典型的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彩。
参考答案:诗歌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营造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添上了几分“梦”态。
11.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思路解析:“依洄”“迷醉”“甜美”“伤悲”“心碎”“黯淡”等词体现了诗人的情绪。
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12.对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说是写爱情的,有说是写理想的,也有认为二者都有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路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只要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结合徐志摩的相关文章,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徐志摩说:“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新月”的态度》)
三、表达交流
13.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思路解析:“以‘希望’为开头”这一要求暗示在叙述时以“希望”为主语。另外还应灵活运用指示代词“他”“这”及关联词语,使语句在叙述转换时变得简明流畅。
参考答案:希望是虚幻无力的,而它又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因为它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14.简要概括下面漫画的寓意。
思路解析:首先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一个敞口的井边,围着一圈警示牌,上面写着“危险”“小心”“注意”等提示性语言。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对一个手拿警示牌的工人说:“必须加大安全措施!”但就画面来看,所谓的安全措施就是多放几个警示牌。联系实际,可以得出寓意。
参考答案:漫画揭示了某些部门在安全治理上存在的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启示人们要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切实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妥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