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中考科学3+2一轮复习 第七讲 声现象(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9】中考科学3+2一轮复习 第七讲 声现象(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1-09 11:07:12

文档简介

第七讲:声现象

?知道什么是声音及其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的三要素、耳传导的相关知识。
?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懂得声音、回声的相关利用。
?知道什么是噪声,并了解怎么减小噪声的危害。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相关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气体 ,但 真空 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2·1·c·n·j·y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 声波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想要产生回音,原生和回声必须最少相差0.1s。
二、声音的特性 ?                        
5.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 近 ,响度越大。2-1-c-n-j-y
7.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 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来源:21cnj*y.co*m】
8.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 ,低于20Hz叫 次声波 。
三、声速 ?                        
9.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 ?                        
10.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 ,低于20Hz叫 次声波 。
11.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 次声波 交流;蝙蝠、海豚能发出 超声波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次声波 等。
五、声的利用 ?                        
12.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13.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六、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14.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噪声 ,从物理上讲凡是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15.噪声的控制主要从 声源处 、 传播过程中 和 人耳处 三方面加以控制。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但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典例】(2018秋?开福区期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此实验中,小球的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的说法正确;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故B的说法错误;
C、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C的说法正确;
D、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音叉会振动,故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听不到声音;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 近,响度越大。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
【典例】(2018春?萧山区月考)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琴筒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琴筒有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
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弦的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故A错误;
B、琴筒是擦弦后振动发音的共鸣体,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故B正确;
C、将琴枕上移一些,弦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改变,不是为了改变音色,故C错误;
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弦的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不是为了改变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三:声速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典例】(2018秋?萧山区区期中)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解答】解:
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0.003s;
t2==≈0.012s;
t3==≈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A。
考点四: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典例】(2017春?萧山区校级期中)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
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
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
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
【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而有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
【解答】解:因为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而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所以夜深人静,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听到了人听不到的声音,竖起了耳朵狂叫。
故选:B。
考点五:声的利用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典例】(2018秋?姑苏区期中)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s=vt计算距离。
【解答】解:根据v=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六: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噪声。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典例】(2018春?杭州月考)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声喧哗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
B.声音弱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叫次声波
C.超声波一般人听不到,原因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过 340 m/s
D.超声波声音太强,所以人听不见
【分析】(1)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3)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A、大声喧哗会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
B、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次声波与响度没有关系,故B错误;
CD、超声波是因为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人才听不到,故CD错误;
故选:A。

易错点1:声音的传播不同于电磁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例一:(2017秋?鹿泉区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纠错】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B。
【易错点】注意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易错点2:声音的辨识靠音色
例二:(2017春?滨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声音的波形图(从左往右:音叉、钢琴、长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形图可以将声音的三要素都描述出来
B.三者的音调是一样的
C.相邻波峰间的距离就是频率
D.三者的音色是不一样的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纠错】解:(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因此波形图可以将声音的三要素都描述出来,故A正确;
(2)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BD正确。
(3)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等于波长,故C错误。
故选:C。
【易错点】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2019/1/7 22:29:10;用户:薛老师;邮箱:xue;学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2017?郴州)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3.(2017?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5.(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2017?义乌市)如图为某款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传播速度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受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其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人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他的身高为   ,质量为   。
7.(2016?天水)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亚军帕尔哈提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8.(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2016?扬州)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8?绵阳二模)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明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
B.小红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C.小李说,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产生的超声波
D.小陈说,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2.(2018?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3.(2018?突泉县二模)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4.(2018?临沂模拟)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5.(2018?随州模拟)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6.(2016?武汉模拟)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电磁波传来的
B.纸小人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音调越高,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D.关掉声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7.(2016?黄冈模拟)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
8.(2016?奉贤区二模)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传播声音的物质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响度
9.(2018?深圳模拟)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0.(2018?澄海区模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
第七讲:声现象

?知道什么是声音及其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的三要素、耳传导的相关知识。
?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懂得声音、回声的相关利用。
?知道什么是噪声,并了解怎么减小噪声的危害。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相关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气体 ,但 真空 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2·1·c·n·j·y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 声波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想要产生回音,原生和回声必须最少相差0.1s。
二、声音的特性 ?                        
5.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 近 ,响度越大。2-1-c-n-j-y
7.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 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来源:21cnj*y.co*m】
8.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 ,低于20Hz叫 次声波 。
三、声速 ?                        
9.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 ?                        
10.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 ,低于20Hz叫 次声波 。
11.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 次声波 交流;蝙蝠、海豚能发出 超声波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次声波 等。
五、声的利用 ?                        
12.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13.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六、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14.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噪声 ,从物理上讲凡是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15.噪声的控制主要从 声源处 、 传播过程中 和 人耳处 三方面加以控制。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但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典例】(2018秋?开福区期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此实验中,小球的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的说法正确;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故B的说法错误;
C、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C的说法正确;
D、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音叉会振动,故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听不到声音;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 近,响度越大。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
【典例】(2018春?萧山区月考)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琴筒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琴筒有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
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弦的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故A错误;
B、琴筒是擦弦后振动发音的共鸣体,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故B正确;
C、将琴枕上移一些,弦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改变,不是为了改变音色,故C错误;
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弦的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不是为了改变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三:声速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典例】(2018秋?萧山区区期中)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解答】解:
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0.003s;
t2==≈0.012s;
t3==≈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A。
考点四: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典例】(2017春?萧山区校级期中)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
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
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
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
【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而有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
【解答】解:因为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而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所以夜深人静,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听到了人听不到的声音,竖起了耳朵狂叫。
故选:B。
考点五:声的利用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典例】(2018秋?姑苏区期中)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s=vt计算距离。
【解答】解:根据v=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六: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 噪声。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典例】(2018春?杭州月考)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声喧哗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
B.声音弱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叫次声波
C.超声波一般人听不到,原因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过 340 m/s
D.超声波声音太强,所以人听不见
【分析】(1)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3)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A、大声喧哗会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
B、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次声波与响度没有关系,故B错误;
CD、超声波是因为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人才听不到,故CD错误;
故选:A。

易错点1:声音的传播不同于电磁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例一:(2017秋?鹿泉区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纠错】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B。
【易错点】注意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易错点2:声音的辨识靠音色
例二:(2017春?滨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声音的波形图(从左往右:音叉、钢琴、长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波形图可以将声音的三要素都描述出来
B.三者的音调是一样的
C.相邻波峰间的距离就是频率
D.三者的音色是不一样的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纠错】解:(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因此波形图可以将声音的三要素都描述出来,故A正确;
(2)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BD正确。
(3)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等于波长,故C错误。
故选:C。
【易错点】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2019/1/7 22:29:10;用户:薛老师;邮箱:xue;学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解答】解: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
B、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2.(2017?郴州)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解答】解: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7?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4.(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叙述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叙述正确;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叙述正确;
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5.(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解答】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2017?义乌市)如图为某款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传播速度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受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其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人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他的身高为  ,质量为  。
【解答】解:高度:h=v×t0﹣v×t=v(t0﹣t)
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知:U0=KM0g,即:K=,
又U=K(M0+M)g,
将K=代入U=K(M0+M)g,得:U=,整理得:U=U0+,
解得:
M=(U﹣U0)。
故答案为:;
7.(2016?天水)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亚军帕尔哈提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1)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8.(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振动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9.(2016?扬州)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
【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优美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小明为减小噪声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10.(2016?衡阳)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振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8?绵阳二模)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明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
B.小红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
C.小李说,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产生的超声波
D.小陈说,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
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利用超声波能够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故B正确;
C、人类听不到的某些声波,对于有些动物而言,可能是“可听声”,但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故C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2018?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无规律,因此甲、乙、丙为乐音,丁为噪音,甲和丁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3.(2018?突泉县二模)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8?临沂模拟)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3次声音,
第一次是在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选:B。
5.(2018?随州模拟)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解答】解:向瓶里灌开水,听到声音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结构和材料不变,音色不变。
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振动幅度大,振幅大,响度大,发出大声。瓶内的空气柱质量大,体积大,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听到低沉的“咚、咚”声。
水将满时,水的落差小,撞击力小,瓶里空气振动幅度小,振幅小,响度小,发出小声。瓶内的空气柱质量小,体积小,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听到尖细的“吱、吱”声。
故选:D。
6.(2016?武汉模拟)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电磁波传来的
B.纸小人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音调越高,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D.关掉声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的,这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喇叭舞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音乐声越大,喇叭振幅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关掉声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7.(2016?黄冈模拟)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
【解答】解:A、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16?奉贤区二模)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传播声音的物质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1)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它们不能决定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CD不合题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2018?深圳模拟)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0.(2018?澄海区模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填“能量”或“信息”)。
【解答】解: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故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且传播声音的效果好于液体和空气,故可以通过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情况是否正常;
通过听声音判断机器运转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
故答案为:振动,固体,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