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8 10: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抵制外国的经济势力扩张
2.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全面支持筹划变法的皇帝是( )
A. 光绪帝 B. 咸丰帝 C. 同治帝 D. 道光帝
3.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
A.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4.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5.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开放通商口岸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废除八股文章 D. 学习军事技术
6.9月7日,“条约”正式签订,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为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等。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7.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
A. 签订《东京条约》之后
B. 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C. 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8.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D. 戊戌政变的发生
9.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极右势力为达到攫取钓鱼岛的目的,曾演出了一场捐资购买中国钓鱼岛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允许1894年的历史事件重演。189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报载:2013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之际,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下列有关《马关条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签订的时间为1895年
B. 签订的地点在日本的马关
C. 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这些历史人物都跟哪一运动有关(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2.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3.下列人物中,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袁世凯
1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政府的腐朽 B.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C. 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 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1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7.1900年夏,清政府由剿灭义和团改为“招抚”政策,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的原因不包括
A. 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
B. 试图控制削弱义和团力量
C. 义和团“扶清灭洋”,不反对清政府统治
D. 义和团势力发展迅速,难于控制
1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19.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中期,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两个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他有何历史功绩?
(3)材料二中的“公”是谁?
(4)此“公”指挥了什么战役?结果如何?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 什么时候进行的?
(2)这一派别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自救”? 请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3)为什么说这场自救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指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请回答:
(1)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主张开展的运动是什么?其必然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所示图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4)材料四是某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请说出此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选B。
2.【答案】A
【解析】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全面支持筹划变法的皇帝是光绪帝,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最终虚有其表,所以答案是D。
4.【答案】C
【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同时也验证了他们是群幼稚的书生,在加上封建顽固派的强大,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故选C。
5.【答案】D
【解析】A项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B、C项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展的维新变法有关,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故选D。
6.【答案】B
【解析】《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中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该条约签订后会出现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的情景。故本题答案选D。
8.【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A项是戊戌变法的背景,C项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D项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因此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0.【答案】D
【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1.【答案】A
【解析】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选A。
1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华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了材料中的这段话。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属于维新变法人士,D不是,故排除。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跑到日本大使馆躲避,谭嗣同甘愿为维新变法流血,被清政府杀害。所以A和B也可排除,C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B
【解析】题中这句话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故选B。
15.【答案】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和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等,它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义和团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与题干描述相符。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答案】C
【解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是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的,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尖锐的阶级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清政府不可能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也不可能从实质上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当义和团势力已达天津时,清政府看到了威胁,想加以利用;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是清政府可以利用义和团的基础。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C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割台湾”,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签署了《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答案是C。
1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邓世昌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所以答案选A。
21.【答案】(1)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
(2)前期和后期的旗号分别是:“自强”和“求富”;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不改变内政;单纯引进,缺乏创新,最后失败。今天改革开放的引进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把引进技术同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造结合起来。
【解析】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洋务运动前期的旗号是“自强”,后期的旗号是“求富”。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包括: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目的上不同之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不改变内政;单纯引进,缺乏创新,最后失败。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引进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把引进技术同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造结合起来。
22.【答案】(1)左宗棠;
(2)他率领军队收复了新疆;
(3)邓世昌;
(4)黄海海战里他指挥了致远舰作战,英勇打击了日寇,和部下全部壮烈牺牲。
【解析】(1)和(2)从材料里的关键词俄国、伊犁,以及图画里的人物穿着,应该能联想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以应回答左宗棠收复新疆。(3)和(4)从材料里的关键词光绪帝的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及其穿着,应该能联想到黄海海战和邓世昌。所以应该回答他指挥了致远舰作战,英勇打击了日寇,和部下全部壮烈牺牲。(或者意思相近的话语)
23.【答案】(1)洋务派(或地主阶级开明分子)。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办学堂、筹建海军。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而且为之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说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是洋务派,其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本问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答出即可,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海军等。代表人物是曾国藩等。
(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因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而且为之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4.【答案】(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洋务运动;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封建根基,所以注定要失败。
【解析】(1)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开明的地主官员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为自救,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从而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此为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开设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因而,他们被称为洋务派。
(2)由材料可知,主张开展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失败。究其原因,因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封建根基,所以注定要失败。
25.【答案】(1)人物:林则徐。
(2)条约:《南京条约》。
(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4)严重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禁烟的必要性。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所以材料二所示图为《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
(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其中钓鱼岛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也被割让给了日本。所以钓鱼岛问题源于甲午中日战争。
(4)材料四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