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8 10: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指袁世凯( )
A. 篡夺革命果实 B. 建立新式陆军
C. 出卖了维新派 D. 公然复辟帝制
2.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青年学生 B. 商人 C. 工人阶级 D. 资产阶级
3.《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5.“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6.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的学生首先发起的
B. 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它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
D.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新文化运动是( )
A. 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8.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张国焘
9.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武汉
10.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他是(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胡适 D. 鲁迅
11.小华同学想要了解“新文化运动”,你会建议他选择哪种刊物收集资料( )
A. 《新青年》 B. 《民报》 C. 《东方杂志》 D. 《中外纪闻》
12.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对“《新青年》”这个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弘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D. 尊孔复古是时代的主流
13.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 )
A. 《新青年》 B. 《时务报》 C. 《晨报》 D. 《每周评论》
14.“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5.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6.“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 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 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8.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9.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哪里吗( )
A. 南京 B. 北京 C. 武汉 D. 上海
20.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地在(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浙江嘉兴南湖 ④广州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一列举这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阵地
(3)材料二是谁在文中阐发的观点?他以此开始了对什么思想的传播?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陈独秀及其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举行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根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材料所反映的五四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
(2)说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24.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复古尊孔的逆流。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还击。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是谁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25.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走进近代以后,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惨败,终于逐渐认识到诸事皆不如人。痛定思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探索之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请注意答案呈现的条理性。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哪三次变化?请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袁世凯在北京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受知识分子的强烈批判,故选D。
2.【答案】C
【解析】上述材料可见,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工人阶级,故选C。
3.【答案】A
【解析】由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运动中学生中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之后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推动了运动的发展,最后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A。
4.【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19年5月5日”和“青岛问题”,可以判断此事件是1919年5月4日由北京爱国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
5.【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A、C、D三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选B。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在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所以B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我们应特别注意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非政治运动或群众运动,活动范围仅仅是思想领域,所以B项、C项和D项都过于夸大新文化运动,它只不过是一场文化领域里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她的评价不应扩大到政治领域,答案A。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故选B。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李大钊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本题选A。
11.【答案】A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本题选A。
12.【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新青年》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晨报》是民国时期梁启超、林长民主导的官方报刊之一。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答案选D。
15.【答案】C
【解析】从关键词“民主”和“科学”可以推断,这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民主与科学是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旗帜,所以答案选B。
17.【答案】C
【解析】从学生、商人、工人参与到斗争中的不同效果,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故选C。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温药慢治”指的是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猛药重治”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颅洗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9.【答案】D
【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出席了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本题选D。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由于地点暴露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所以选B。
21.【答案】(1)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
(3)李大钊;马克思主义
【解析】(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科学,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这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3)材料二是李大钊在文中阐发的观点,他以此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演说《庶民的胜利》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
22.【答案】(1)民主、科学;《青年杂志》的创办(或《新青年》的创办)
(2)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解析】(1)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23.【答案】(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由学生发展到工人阶级。
(2)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即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从北京的学生先锋到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力。
(2)根据所学,写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即可。
(3)考查整个事件在历史上的地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4.【答案】(1)孙中山;三民主义。
(2)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答两点即得)
【解析】(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5.【答案】(1)材料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写资产阶级革命也可)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要求民主和科学,实现思想解放。
(2)(军事技术写成经济或技术或器物也可;政治制度可写成政治;思想文化可写成文化)
【解析】(1)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要求民主和科学,实现思想解放。
(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由此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呈现出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