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 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2.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
A. 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 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3.《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哪些规定出自该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5.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签订
6.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 鸦片战争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D. 洪秀全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7.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8.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9.“今大皇帝 (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条约有关?( )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是( )
A. 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 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 D. 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
11.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永安建制 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 ④定都天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12.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 《四洲志》 B. 三民主义 C. 《海国图志》 D. 《天朝田亩制度》
13.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
A.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B.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1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 厦门 B. 福州 C. 上海 D. 广州
15.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亚罗号事件’之后,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
①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 ③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 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④
16.“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17.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获得更多的赔款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18.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而在遥远的中国一场大起义也在爆发,它是( )
A. 黑水党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戊戌变法运动
19.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 缺乏科学理论 B.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 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20.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2.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40年代,英国最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与聚集,使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织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2亿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千米。英国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1836年,英国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武器(冷兵器为主)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军队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2000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近半年的财政收入),腐朽的程度难以想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中,英国装备齐备,大船3000多吨,大炮100多门,风帆战列舰,首后左右哪都可以开火,三层甲板,三屋炮,人家炮弹打出去是爆炸的,里面是火药。咱们小船100多吨,10门火炮,炮位还是固定的,只能朝前打,要是敌舰在左方,赶快划桨赶上去。咱们中国的炮弹打出去像铅球,压根打不着人家。
——以上材料均选自《袁腾飞说中国史》
(1)依据以上史料,分析概括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3.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1)洪杨诸贼分别指的是谁?伪天朝指的是什么?
(2)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860-1862年太平军试图攻下上海之时,那里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政权?该文献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什么。
(3)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过程中的进步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鉴定了《南京条约》,开辟了通商口岸,客观上刺激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所以答案选A。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之所以充当急先锋,根本原因是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更为强烈。其他选项也都属于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C项决定了其他各项。故选C。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各800万两。所以①②③④都属于《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B。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有: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辆白银;清政府准许鸦片进口。题干内容“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符合《天津条约》规定,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比“1843年前”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导致进口货物税率大幅度降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鸦片战争前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成,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四中国与英国的战争,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而洪秀全是农民运动的领袖;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道光皇帝统治时期,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所以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香港岛,故选B。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因此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曾是《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造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封王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由此可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B。
1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革命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A项《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项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选D。
1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法兰西和英格兰、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可知,雨果回信谴责的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造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位置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国侵占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英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有力地驳斥了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抢劫并火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给中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答案选C。
1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屡遭侵略,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57—1859年”期间中国爆发的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黑水党起义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渔民为主体组成的黑水党自发地投入抗英斗争;B项义和团运动是在1899年兴起的农民起义;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1864年兴起的农民起义;D项戊戌变法运动的时间是1898年。C项与题干的时间相符合,故选C。
19.【答案】A
【解析】材料“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故A正确;“宗教改革”属于近代西方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运动,充分发动了群众,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革命精神是否彻底,而是说明农民阶级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民阶级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时间“1843年前后”“中英进出口税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遵照这一条款,出现了表格中的税率的变化。故选D。
21.【答案】(1)据材料一“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2.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可知,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
(2)观察材料二“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图表”可知,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现激增的趋势.
(3)据材料三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造成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答案为:
(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意思相同的答案也可以)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解析】(1)根据材料一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节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中英贸易的状况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激增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危害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22.【答案】(1)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清王朝腐败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废弛。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2)我们应该认清鸦片战争的实质,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英国一跃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军队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2000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近半年的财政收入),腐朽的程度难以想象可知,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清王朝腐败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废弛。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2)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我们应该认清鸦片战争的实质,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23.【答案】(1)洪秀全、杨秀清 太平天国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启示:①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②也客观的反映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民阶级没有办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占领南京的“洪杨诸贼”是清政府对天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的蔑称;所谓伪天朝是指洪秀全所建立的天平天国;
(2)根据材料可知,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居不出”说明革命意志减退;“亦不得望见颜色”说明领导人严重脱离群众。材料中描述的领导人之间的会面如同封建君臣一般,讲究礼仪排场,说明领导人的生活日益腐化。
(3)根据所学可知,天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足以体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但运动最终失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于阶级局限性,也就注定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点睛: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整体理解能力和知识点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取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发生的变化的信息。针对启示可从对天平天国的评价入手,做出全面的认识。
24.【答案】(1)太平天国。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2)洋枪队。
(3)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
影响: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原教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因此,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太平天国。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2) 根据材料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因此,材料二中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洋枪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影响是: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原教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但由于中外发动势力的勾结,这次运动是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
25.【答案】(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3)沙俄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3)依据所学 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