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导学案系列---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18.3—2018.7( 04 )
黑河二中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下) 学科:历史 执笔: 审核: 班级:______
课题:4.工业化的起步和 课型:新 授 定稿: 2018年3月2日 姓名:______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学习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一、导学作业?
(学习提示:熟读教材,看课本找答案,在课本上划一划。划横线处,写一写。别忘了,有疑问,主动向组内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对没有疑问的内容,要尽量记住!相信你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 — 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和国防 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 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 、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 、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 公路相继通车, 大桥建成。
4.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__的面貌,向 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5. 年9月,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
6.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 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导学
观察教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起到了什么作用?
黑河二中八年级导学案系列---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18.3—2018.7( 04 )
三、课堂测学
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
2.“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新闻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
A.1950—1955年 B.1953—1957年 C.1953—1958年 D.1952—1957年
3.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时值 ( )
A.改革开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7.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首先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四、课堂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