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班级课程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设置表格文字字体、字形、字号、颜色的方法。
2、能对表格的边框、底纹进行合理设置。
3、使学生在美化课程表的过程中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设置表格的文字格式。
2、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3、设置表格底纹。
三、教学难点
1、整体和局部边框的美化设置。
2、能够利用表格美化方法对表格进行创造性、合理化的美化。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 教具、实验情况
安装有word、电子教室软件的微机教室。
2. 课时安排
1课时
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情境导入 1、?复习表格的编辑操作。打开上节课已初步制作的课程表,提问:如何插入行?对齐单元格? 2、?展示美化修饰前后的课程表。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效果更好? ? 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 ? 观察、讨论,讲述观察结果。 ? ? 参考教材,自主探究。 ? ? 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 通过提问,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 ? 对文字的修饰学生已经有所掌握,可以对学生充分相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表格文字的修饰,是学生主体思想的体现。
一、设置文字格式 1、演示设置表格标题“课程表”格式为:黑体、加粗、小一、红色。 任务一:设置表格中的单元格文字格式。
学习新知 整体感受 二、修饰边框 1、?展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选择“格式”→ “边框和底纹”命令。 2、?详细介绍对话框中相关按钮的名称和功能:①“线型”②“颜色”③“宽度”④ 重点讲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的“边框”按钮和“预览”中的使用按钮设置边框。 3、?实例示范。 (1)?单击表格中的任意位置,使光标停留在课表中。 (2)?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对表格的“线型”、“颜色”、“宽度”等进行设置。 (3)?分别试验“边框”和“预览”中整体边框和局部边框的设置。 4、任务二:设置表格的外边框为双线、绿色、3磅;内边框为虚线、玫红、1磅。 ? ? ? ? ? 认真听讲,观察吸收。 ? ? ? ? ? ? ? ? ? ? ? 观察演示过程,学生尝试操作,提出疑难。 ? ? ? ? ? ? ? 此部分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讲解、演示、操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及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尝试,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三、填充底纹 1、展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选择“格式”→ “边框和底纹”命令,并选择“底纹”选项卡。 2、通过刚才表格边框的设置操作,对表格底纹的设置请学生自主学习。 3、提醒学生在设置底纹钱要先选中单元格或整个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底纹为“茶色”、“浅绿”。 ? ? ? ? ?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 ? ? ? ? ? ? 比较分析 ? ? ? ? ? 设置底纹和设置边框有一定相似性,学生可在掌握边框设置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底纹设置,同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 ? ?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处理信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
四、拓展新知 1、将工具栏和改变字体对话框同时显示,让学生指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理解“格式”工具栏就是“字体”菜单的快捷图标。
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美化表格的方式? 学生发言 巩固新知。
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做一做”第一、二两题。 动手操作。 实践检验。
[板书设计] ???美化班级课程表
《美化课程表》教学反思
?
本课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美化前后的课程表,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给学生明确任务:1、修饰文字?2、设置边框?3、填充底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修饰文字这部分内容,学生已有基础,由学生参考教材自行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部分设置边框,学生初次接触,由教师详细讲演,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然后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分析讲解。第三部分填充底纹,我采用的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教师起个启发引导作用。对于操作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以先尝试着完成书上“试一试”的内容。本节课上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对表格的修饰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这次课,我知道我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上课的激情不够。教师上课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参与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感情、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教师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那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其次,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点是我非常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