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1-27 2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1节 海洋化学资源
知识梳理:
1.海洋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除有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外,还有一种新型的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被称为___________;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海水或卤水 石灰乳① 氢氧化镁 盐酸② 氯化镁 通电③ 镁
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海水中的盐的含量、种类多,用化学方法很难除尽,一般是用物理方法将海水淡化,如蒸馏法、结晶法、膜法等。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蒸馏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基础练习: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A.MgCl2 B.CaCl2 C.NaCl D.MgSO4
2.关于多金属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金属结核是锰的合金 B.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C.锰结核中只有一种金属 D.全世界多金属结核的含量微乎其微
3. 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其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我国石油总量的一半。“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4. 山东省东部是一片广阔的海域,海洋是我们省重要的旅游和经济资源,保护海水不受污染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水污染的是( )
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5.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MgCl2 ====Mg+Cl2↑ B.2NaCl+2H2O ====2NaOH+H2↑+Cl2↑
C.Mg(OH)2 +2HCl===MgCl2+2H2O D.2Ca(OH)2 +2Cl2 ===CaCl2+Ca(ClO)2 + 2H2O
6.地球上的大部分水是以海水形式存在的,若能找到海水淡化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将可极大地缓解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在一定条件下将海水缓慢凝固以获取淡水
D.选择一种特殊的膜在一定条件下使海水中较小的水分子通过,而其中大的溶质微粒通不过,从而使溶剂水与溶质分离
7.保护海洋环境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陆地污染施行陆源污染物总控制 B、 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
C、可以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增加海水中的磷,从而有利于海生植物生长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
8. 治理渤海湾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 B.控制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C.禁止各种垃圾入海 D.禁止养殖各种鱼类贝类
9.关于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在通常情况下天然气和水可以结合成可燃冰
C.因为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产品
10.下列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海底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 C.滨海砂矿 D.锰结核
11.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 )
A.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
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
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
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监测能力
12.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13. 在海洋的深处存在大量的“可燃冰”(CH4·H2O),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是1∶1
C. “可燃冰”在完全燃烧后不产生任何废渣和污染性气体 D. “可燃冰”中共有8个原子
思考题:1、在海边有一个化工厂,想利用海边大量的贝壳和海水作原料,制取氯化镁和金属镁,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原理:海水→ →__________→ 与 。
2、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______ ___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问题思考:怎样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4、结晶
(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溶液中以_____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 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定义:在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溶解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
2、影响因素:
(1)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 。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升高而_________,典型物质是 。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典型物质是 。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 升高反而 ,典型物质是 。
(三)粗盐的提纯-------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1、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实验步骤 (1) (2) (3) 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 __。每次使用的作用是
问题思考:如果我们需要的是难溶性物质,步骤又该是怎样的?
三、基础练习:
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加热食盐水
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列哪种措施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
A、搅拌 B、加水 C、倒掉一部分 D、升高温度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5、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4)现有60℃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⑤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将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一定变化的量是 。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
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溶质之质量分数为 。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4)当a、c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都可达到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
(5)t2℃时,R点所表示的a物质的溶液是(饱和/不饱和) 的。 使R溶液变为Q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 。
(6)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
(2)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
(3)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4)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物质溶解度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三种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用“<”、“=”或“>”表示)。
8、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在_______时,B和C的溶解度相同。
  (3)在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g冷却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
  (4)要从A、B、C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最好用___________法。
9、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CaCO3时,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一种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的试剂的化学式:
硝酸钾(氯化钾) ; 氯化镁(硫酸镁)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知识梳理:
一、氨碱法制纯碱
1、海水制碱主要是以 、 为原料,以 为媒介。
2、碳酸钠俗称 、 ,是一种 色固体,它 溶于水,溶液显 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3、碳酸氢钠俗称 ,在灭火器里它是产生 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制作上,它是
的主要原料;它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物,反应原理是 。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 、 或
的过程。
重点突破:
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NH3+H2O+CO2+NaCl = NH4Cl+NaHCO3
2NaHCO3 === Na2CO3+ H2O+CO2↑
NH4HCO3 、NaCl、NH4Cl、NaH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
在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最小的,因此容易结晶析出。
这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作为原料通入饱和氨水中得到循环利用。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方程式为 )氨气又被循环利用。因此说工业制碱是以氨为媒介。这就是氨碱法制纯碱。
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是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_______,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_________则可循环使用。
练习巩固: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
A. CaCl2 B. MgCl2 C. NaCl D. ZnCl2
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
A KHCO3溶解度较大 B KHCO3溶解度较小
C K2CO3溶解度较大 D K2CO3溶解度较大
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显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能和酸反应
(1) Na2CO3+ HCl =
(2) Na2CO3 + H2SO4 =
3、能与碱反应
Na2CO3+ Ca(OH)2=
4、与盐反应
Na2CO3+ Ba Cl2=BaCO3↓+2NaCl
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碳酸钠与盐酸混合 实质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混合 实质
硝酸钾与氯化钠混合 实质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
重难点分析: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理解
  (1)“均一”是指各部分性质一样,浓、稀一样。“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2)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可以是固态物质,也可以是气态物质或液态物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3)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理解
  (1)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
  (2)有对应性,需指明“对某种溶质而言”,也就是说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是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 [适用于Ca(OH)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理解(四要素、一对应)
  ①一定温度下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所溶解的质量(克)⑤在这种溶剂里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当溶质、溶剂确定时,固体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
(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压强
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注意:温度指20℃)
3、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给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给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给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5)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6)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不饱和溶液。
四、混合物的分离
1、定义
  把混合物里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混合物的分离。
2、方法
  过滤和结晶
(1)过滤
  ①操作要求: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重叠处;
      漏斗下端紧靠承接器皿(或烧杯)内壁。
  ②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2)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①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提纯 NaOH、ZnSO4。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提纯 KNO3等。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时,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五、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用海水晒盐,将海水引入盐田后,通过水的蒸发,使食盐溶液达到饱和,继续蒸发,食盐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因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潮解)。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
六、粗盐的提纯实验
1、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平 。
2、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3、实验现象和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