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两位数
教学目标要求:
?????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和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准备:课件?? 计算器
教学设计:
1.情境引入,以旧引新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
(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高铁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大巴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普通客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呢?
(预设:只要合理,即于以肯定)
???????? 双休日,王叔叔和李叔叔都从平遥出发去旅游了,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可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不一样的。请看:
王叔叔
旅游大巴
每小时行驶78千米
行了12小时
李叔叔
火车
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行了12小时
?
你能从表中获取到什么信息?他们去的是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表格中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预设:王叔叔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李叔叔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 要想知道“王叔叔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该怎样列式?
这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来估一下?你会算吗?请在你的练习本上计算。(谁愿意上黑板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对答案。
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计算方法;每次计算结果的书写位置)
请和同桌互相说说。
???????? 小结:刚才利用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王叔叔的数学问题,谁来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2.自助参考,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要想知道“李叔叔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该怎样列式?
预设:要求12个14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乘法式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究算法
估算结果
李叔叔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我们先来估一下?
预设:? 145 ×10=1450
150×10=1500
追问:比实际大了,还是小了?
探究笔算方法
我们想知道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驶了多少千米?最好的方法还是笔算。
(1)独立尝试笔算方法
(2)同桌交流算法
(3)班内展示交流
我们选几个同学的笔算,请他们来讲讲自己的思路。(要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及方法,发现一些错误的算法或写法时,引导学生辨别,纠正,讲清原因,真正理解其算理、算法,规范竖式过程。)
追问:0和12的个位对齐,5为什么和十位对齐?(1是1个十,1×145是145个十,所以和12的十位对齐)
看看我们的笔算过程,谁来说说笔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290表示2小时行驶的路程,即2个145是290
1450表示10小时行驶的路程,即10个145是1450
1740表示12小时行驶的路程,即12个145是1740)
检查验证
?145 ×12=1740正确吗?怎么验算?
(预设:1740÷145;1740÷12;还可用计算器验证)
哪个方法估算更接近准确值?
对比沟通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及联系?
3.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47页做一做第一个
??? 独立完成,订正,重点强调对位。
2.? 比一比谁最棒
一共3个算式,全对的在书上画笑脸。
3.判断正误并改正
又对错位的,有没进位的
通过刚才判断辨析,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4.解决问题(课件)
四.回顾整理,质疑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了一些问题,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很快乐。
?
?
?
?
?
?
?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设置情景,先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通过王叔叔和李叔叔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出差,由旧引新。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尽量把课堂教给学生,给充足的时间去温习旧知。包括:计算方法,注意事项,尤其如何对位,为什么这样对位等。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来“说”,说计算方法;说每步计算的意义,依据以及理由;说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的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等。“说”的过程即是“悟”’的过程,将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从而感悟其中的关系。
3.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教法与学法。
学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重点分析——归纳算法——检验结果——沟通联系——练习巩固。
教法:呈现旧知——提供变式——引导比较——实现沟通(引导在关键处和重点处)
但有好多个环节不够到位,时间上有拖沓现象,导致练习环节紧张。我将引以为戒,因为练习课计算量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