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在我家中》教学案例
教案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使用家用电器。通过电器的使用,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电器以电为动能,为人们提供服务。本教案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初步探索电的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常用家用电器的功能及电是如何来到我们的家中。
教学课题 《电在我家中》
教材分析
本书使用的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本课首先从电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入,分别讨论在电的产生以前和电的产生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提出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提出关于电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本课设计有“电器需要什么才能工作?”和“电是怎么来到我们家中”两个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电的重要作用和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问题的答案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得到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能归纳出电是现代生活中宝贵的能源的结论。
2、STSE活动目标:
能用图或文字的的形式描述电是怎样到达自己家中的。
能找出三种节约用电的方法。
3、科学知识目标:
列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电的看法。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通过大家的预习,教材上介绍了哪些关于电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关于电的问题呢?引导出“在使用电之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和“停电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两个问题。
学生出示在互联系网上搜集的电气文明以前人类生活的资料,每4人一组进行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并交换答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通过网络自主搜索答案的能力。
甲:我们的问题是没有电灯以前人们是怎样照明的?通过百度搜索“古人如何照明”,发现在没有电灯的时候人们通过火把、蜡烛、豆灯、油灯还有煤气灯照明。
乙:我们的问题是没有电脑和电视以前人们晚上做什么?通过百度搜索“古人晚上读书”,我们发现当时人们晚上只好挑灯夜读、喝酒、面对面聊天、做纺织、斗蛐蛐、睡觉。另外我们还发现车胤囊萤作灯和孙康映雪采光刻苦读书呢。
……
互相讨论并总结停电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方式应对。
二、活动:电器需要什么来工作?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教材35页中出现的各种家用电器,交流并总结通过网络搜索和家庭调查中得到的各种电器的功能和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甲: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电风扇需要交流电来工作,它把电能转化为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电吹风需要用交流电来工作,它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和风能,作局部加热、干燥和理疗之用。
乙: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电热水壶需要交流电来工作,它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快速将水烧开。手电筒需要用电池(直流电)来工作,它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为我们照明。
丙: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手机需要电池来工作,它把声音转化为无线电波(电磁波),实现远距离通迅。电脑需要交流电来工作,它把电能转化为声音和图像,通过网络电信号传递信息。
……
三、活动: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搜索的网络资料,分小组讨论,交换意见,总结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将课本36页的图完成连线。说出两条以上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甲组:我们知道家用电器接通电源就能工作,但是对电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可能知道很少。通过网上搜索,认识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电力来之不易。
乙组:通过上网搜索,我们知道了利用发电机将水能、燃料(煤、油、天然气)的热能、核能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转换为电能,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电厂出来的电,应先经过升压变压器,再经过高压线路和降压变压器,最后到用户,电来之不易。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类发现电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电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漫无边际长的过程,
……
四、课外活动:结合实际生活,通过上网搜索,调查总结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做好调查记录。下一节课,我们要对调查活动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预习,上网搜索,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动手能力和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学目标完成得很顺利,实现了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完成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问题搜索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遇到很多超过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知识,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的经验是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兴趣,千万不要指责他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常告诉学生要保持这份好奇,尽可能利用看得懂的部分,对于不懂的地方通过努力我们慢慢学习,将来一定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