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三、【复习方法指导】
整理本单元“学教案”的知识点并把错题归纳总结;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
四、【复习过程】
(一)(知识整理) 几种常见的金属: 、 、
纯金属 共性:常温下,大多是 体, 色,有金属光泽,为电和热的 ,有延展性,密度 ,
物理性质 熔点 。
金属 特性:铜 色,金呈 色;常温下, 为液体。
材料 几种常见的合金:
合金
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硬度: 熔点:
1、与氧气的反应: 、 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但 、 在高温下才与氧气反应; 即使高温也不反应。
金属的 2、与酸的反应:(镁、铁、锌、铝与盐酸、稀硫酸)
化学性质
3、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铁、铝与硫酸铜溶液 和 铜与硝酸银溶液)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原料:
1、生铁的冶炼 2、原理(方程式):
金属资源的 3、设备:
利用和保护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金属资源保护: 铁锈蚀条件:
防锈措施:
2、保护的途径:
(二)金属的活动性
Sn Pb(H)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
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 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能把 从他们的 置换出来。
(二)、(简单运用)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料
2.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有导电性
C.能和稀硫酸反应 D.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
3.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铁 B.金 C.银 D.铜
4.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甲>丙>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甲>乙>丙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2O2 = 2H2O+ O2↑ B. CuO+CO = Cu+CO2
C. H2+CuO = Cu+H2O D. CO2+H2O = H2CO3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4Fe+3O22Fe2O3 B.2Fe+6HCl=2FeCl3+3H2↑
C.Al + CuS04== AlSO4 + Cu D. Fe2O3+3CO2Fe+3CO2
7.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8. 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
(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 。
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铁锅除了硬度较大外,还利用了铁具有 这一性质;
(2)在木材上一般用铁钉,在水泥墙上钉钉一般用钢钉,这是由于铁和钢的 不同;
(3)铜的导电性强于铝,而高压输电一般用铝线不用铜线的原因是(只要能答出一个理由就可以) ;
(4)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 ,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 ;
(5)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6)铜合金和金的颜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
(三)、(问题探究)
探究一:总结金属的性质
例1. 据福建《三明日报》报道:2006年5月12日,宁化县公安局抓获一流窜江西、福建等地实施诈骗的团伙。自2006年4月底以来,他们随身携带一枚真黄金戒指,若干枚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外观极为相似的假黄金戒指在全国各地分头行骗。诈骗三十余起,骗取金额2万余元。请你识别真假黄金戒指。(要求:不少于三种方法)
, ,
[总结1]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 反应;(2)金属与 反应;(3)金属与 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 ,它的活动性就 。
(2)位于 金属能置换出 中的 (不可用 )
(3)位于 金属能把位于 金属从它们的 中 出来。(除 外)
练习: 在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银、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铜、硝酸银
探究二:寻找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措施
例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2)查阅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提示: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
装置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进行填空:
①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②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总结2]
1.铁生锈的条件:
2.防锈的措施:
(1) ;(2)
3.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2、 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
[巩固练习]
1、下列化合物可以通过金属与对应的酸发生置换反应获得的是( )
A.CuCl2 B.FeCl3 C.AgNO3 D.Al2 (SO4) 3
2、如右下图: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3、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4、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Ag+、Cu2+、Zn2+、Fe2+ B .滤液中一定含Fe2+ ,可能含Zn2+
C .滤液中一定含Fe2+ ,Zn2+,不含Cu2+,Ag+ D .滤液中一定含Zn2+、Fe2+,可能含Cu2+
5、足量的镁、锌、铁与含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验证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应选取下列适宜的试剂组是( )A.铁、锌、氯化铜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铜、锌
C.铁、氯化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D.铜、硫酸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7、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融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融化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其他条件已满足),判断不能制得的合金是 ( )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8 63.6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774 2200 2595 2750
A.K – Na 合金 B.K – Fe合金 C. Na – Al 合金 D. Fe- Cu合金
8、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应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银色漆颜料 ⑤明矾净水 ⑥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制 ⑦易拉罐 ⑧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 B 仅⑥⑧⑨ C 仅③⑤⑨ D ③⑤⑥⑦⑧⑨
9、CuCl2和Mg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为 。
10、用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上述物质中一定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金属一定有剩余。
1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 (填Ⅰ、Ⅱ)
Ⅰ、 加热 Ⅱ、通入一氧化碳
(2)、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是 , 。
(4)、该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 。
12、(1)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公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为防止生锈,根据自行车的各零部件不同功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防锈措施。在自行车的生产和组装中,以下各种做法的主要目的与防锈无关的有 ( )
A.选用不锈钢制作起支撑作用的钢丝B.对车轮的轮圈和车龙头镀镍
C.对车用螺母烤蓝,对车身烤漆 D.在车龙头上安装塑料车把手
(2)金、银等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铁、镁等为何不能单质形式存在?
13、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填空:
⑴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⑵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 炭粉 b. 氧化铜 c. 。
⑶查阅资料: 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⑷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⑸现象与结论: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 ;若现象是 ,则猜想b正确;
假如现象为 ,则猜想c成立。
⑹若用右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
装置,反之会有何影响? 。
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 口通入。
14、用一氧化碳冶炼含铁96%的生铁50t,需纯度为80%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50克,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稀盐酸的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 18.375
2 10 16.750
3 10 15.125
4 10 13.500
5 10 13.500
(1)20克假黄金与盐酸反应最多产生氢气多少?
(2)求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3)求第四次加入盐酸溶液并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金属和金属材料
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
②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