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这一幕”应是( )
A. 法国签署停战协定 B. 日本签署投降书 C.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D. 德国签署投降书
2.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抗战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②武汉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3.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4.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 )
A. 投身辛亥革命 B. 参加南昌起义 C. 发动西安事变 D. 卢沟桥抗战
5.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以后的不同时期,这支人民军队拥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6.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7.临沂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l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 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 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 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8.“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
A.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 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
9.毛泽东曾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对红军进行“围剿” C. 血战台儿庄 D. 百团大战
10.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
A. 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 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C. 壮大敌后抗日武装 D. 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鼓舞抗战军民
11.关键词:1940年、华北平原、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相关事件(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挺进大别山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所以修建在卢沟桥,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军队在此进行了英勇抵抗
B. 日本在此屠杀了大量中国军民
C.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文献在此
D.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3.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的报道,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这一罪行是( )
A. 柳条湖事件 B. 八一三事件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 平津战役 B. 淞沪会战 C. 渡江战役 D. 百团大战
1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百团大战
16.“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7.“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诗中的“此役”指的是( )
A. 平型关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18.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 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 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 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19.“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上述材料表明了( )
A. 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B. 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20.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二、非选择题
21.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人民网
(1)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哪一年?指挥该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
(2)台儿庄大捷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22.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自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购买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引发中日冲突。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1)材料中“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方占领的背景是什么?
(2)近代卢沟桥之所以世人皆知,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3)为什么文中说“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泻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指挥者是谁?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阅读材料,指出三个条约的名称。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4)图中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幕”应是日本签署投降书,故选B。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②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到10月;③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是1938年3月到4月;④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间是1941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海外华侨捐款捐物都属于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的胜利。故②与抗日战争无关,不能体现全民族抗战,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发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实践自己上述誓言的行动,故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C正确。其他选项中,A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至今的称呼,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军队的名称。
6.【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彭德怀、1940年、华北”等信息可推断出指的是百团大战,故选B。
7.【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C。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是1928年;选项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是1937年七七事变;选项D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C
【解析】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证明国民政府在积极抗战,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百团大战的目的是粉碎日军的围攻,鼓舞抗战军民,故选D。
11.【答案】C
【解析】1940年8月,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取得辉煌的战绩。故答案选C。
12.【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又被称之为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所以答案是D。
13.【答案】D
【解析】柳条湖事件发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期;八一三事件发生在1937年8月;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1937年12月正值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时期,这张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两将校百人斩竞争”新闻图片,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比赛”。因此选D。
14.【答案】D
【解析】百团大战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破坏敌人的据点,故选B。
1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D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A不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B不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中原解放军与华东解放军进行了淮海战役,C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答案】B
【解析】根据童谣中的词句“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可知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的史实,故选B。
1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国共再次合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抗战后期,为了振奋人心,争取抗战的胜利,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本发动大规模攻击,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本题选C。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审题看材料“参选议员”,指的是选举。只有A符合题意。可用排除法,其他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因而选A。该题隐性介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旋律话题。
19.【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的信息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C项符合题意;A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内容,排除;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得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因为国内同胞的共同奋斗,中国国力集中起来。反映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答案】(1)1938年。司令长官:李宗仁。
(2)意义: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台儿庄战役的基本史实及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2.【答案】(1)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钓鱼岛与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3)中国近代受到列强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已成为强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这其中包括钓鱼岛。
(2)看到卢沟桥这三个字,我们自然想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也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3)只要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和国力回答即可。
23.【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解析】(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一是1924 年5 月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1926年的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所以又称国民革命。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4)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要加强两党的合作。
24.【答案】(1)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可以判断,材料一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该战役的指挥者是国民党将领李宗仁。
(2)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屡战屡败的,所以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5.【答案】(1)A名称:《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名称:《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C名称:《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运动名称:五四运动。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积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近代思想的解放,(1)考查的是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根据课本即可做出(2)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答出其指导思想和影响(3)考查的是五四运动(4)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影响,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