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0 07: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共3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 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D.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救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救”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救”。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B.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4.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这反映出  
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 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
C.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 D.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5.下表反映了史学家估算的某一时期雅典各阶层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说明 
阶层 公民 外邦人 奴隶
前5世纪初 16万人左右 3万人左右 5万人左右
前430年前后 16万人左右 5万人左右 12万人左右
A.雅典社会各阶层人口趋于平衡 B.奴隶逐渐成为雅典社会的主体
C.雅典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严重 D.雅典民主政治主体非常稳定
6.《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位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后来罗马市民更多采用万民法发展出来的“让渡”形式,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形式。这种变化表明
A.罗马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B.罗马法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C.公民法注重程序和形式 D.罗马法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平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B.量刑程序不统一
C.受伸缩性的影响 D.崇尚秩序和平衡
8. 1689年英国下院提出“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超过三年,但是被威廉三世否决。1693年议会重提此案,再次被否决。直至1694年,威廉三世才同意签署“三年法案”。这表明英国 
A.政治制度未实现根本变革? B.君主立宪政体尚待完善
C.议会至上原则还没有确立? D.王权尚未受到有效制约
9. 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 B.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C.出现了发展完善君主立宪制的良机 D.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
10.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正式禅位嘉庆,但仍居养心殿掌控朝政;同年9月17日,华盛顿完成了第二届总统任期,发表《致合众国人民》,退出候选总统行列。这两者都
A.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 B.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推动了本国政体的创新 D.体现了本国政体本质
11.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这反映了  
A.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 B.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历史事实
C.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 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评价
1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应该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B.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C.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
1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14.《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D.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5.如图是刊登在明治二十八年3月23号的《团团珍闻》上一幅名为《春帆楼会议》 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日本国民,春帆楼为中日条约签订地址).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日本上层人士支持日本政府侵略中国
B.《马关条约》深受日本国民的高度关注
C.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D.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
16.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 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17.20世纪初,知识界构造出“一份完整的中国‘民族英雄谱系’”,《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岳飞传》、《为种流血文天样传》、《中国爱国者郑成功传》等文章横空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革命思潮蓬勃兴起 B.新式报刊致力于政治宣传
C. 清政府无意控制社会舆论 D.民国肇始力求历史正统
18.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请问这位学者所指的“第一次巨变”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9.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20.《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这一论述
A.否定了资产阶级历史作用
B.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
C.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
D. 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21.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情势下的城市自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  
A.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 B.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
C.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 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22.“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23.俄国一个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据此可知俄国十月革命  
A.是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受到马克思的直接指导 D.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4.巴黎和会前,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加入世界新秩序的前景充满厚望,现在这种希望的破灭,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此促使中国人寻求第三条道路。文中的“第三条道路”是指当时提出的  
A.走西方式的民主共和道路 B.完善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C.建立俄国式的“劳工社会” D.循天下之公的“众治”主张
25.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右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http:?/??/?www.zxls.com?/??)
A.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兴起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
D.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2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7.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8.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他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重视本国近代宪法的成果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29.至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这表明  
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
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
30.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
C.“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2、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给分)
31.雅典公民投票,以压倒性多数,决定处死大逆不道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为了维护雅典大众的思想“纯洁”,剥夺了异议者的基本权力。这些反映雅典民主暴露出的问题有 
A.民主政治可能沦为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
B.雅典公民素质低下,不会运用民主权力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生活的混乱
D.雅典社会不重视对真理的积极探索
32.在1875年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B.议会议员都是直接选举产生
C.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D.内阁部长享有立法权
33.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A.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B.中华民国建立
C.太平天国被中外势力绞杀 D.列强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34.







上述两则材料是毛泽东同志分别就两个战役所作出的指示。这两个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5.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
B.“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C.朱德对这种现状结束充满信心
D.“文革”左倾错误盛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3分,共25分)
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察举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宋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制
元 中书省 行省制度 ?
明 废丞相 设内阁 ? 八股取士
清 南书房 军机处 ? 八股取士
请结合表中的“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任意一组信息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规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3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政治体制的特点。(7分)材料二反映了该政体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清远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6页,共3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D D B D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D B D A D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B C B C C D D A

二、双项选择题(5×3=15分,双项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而且正确得1分)
31 32 33 34 35
AC BD AD AC CD

三、非选择题(共25分,其中第36题12分;第37题13分)
36.示例:(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示例只作为评分参考)
论题一: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分
阐述:君主专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秦代设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出现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汉代设立中朝,削弱了相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北宋设立二府三司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8分
综上所述:君主专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2分

论题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阐述: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秦代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汉初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权力;中唐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宋初“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铲除了藩镇割据;元代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综上所述:中央集权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2分

论题三:选官制度不断完善/2分
阐述: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秦代采用军功爵制度,重视军功;汉代采用察举制,重视德行;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隋唐确立科举制,重视才学,逐步完善了选官制度。/8分
综上所述: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2分

37.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的特色,但君主专制的色彩浓郁。/3分
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3分
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1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德国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6分
影响:(依据材料)有利于瓦解旧的政治传统;顺应了工业化的需求。
(结合所学)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了民主进程。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高一历史试卷 第 6 页(共 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