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PART ONE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第5课时 物态变化考点一 识别熔化和凝固,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伴随吸热与放热[a]1. 熔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是 热过程。?
2. 凝固: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是 热过程。?固液吸液固放考点二 绘制晶体熔化图像[b] 晶体熔化图像(如图5-1所示,以硫代硫酸钠为例):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5-1考点三 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a]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收热量。【提醒】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存在。考点四 知道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a]1.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2.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
3.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
4. 冰的熔点和凝固点为 ℃。?熔点凝固点相同0考点五 知道晶体、非晶体的主要区别[a]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一定的熔点考点六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a] 蒸发是在 下,在 发生的 。沸腾是在 下,在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 。?任何温度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一定温度表面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考点七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制冷作用[a]1.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相同条件下,液体 ,蒸发越快。?
(2)相同条件下,液体 ,蒸发越快。?
(3)相同条件下,液体 越大,蒸发越快。?
2. 蒸发吸热,有 作用。?
(1)液体蒸发从自身吸热,使自身温度降低。
(2)液体蒸发从周围物体吸热,使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制冷考点八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a] 液体沸腾时 不变,但要吸热。?温度考点九 知道沸点的含义[a] 沸点:液体 时的温度。?沸腾考点十 区别蒸发和沸腾[b]任何一定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内部制冷沸点汽化液态气态吸热考点十一 知道液化的概念与方法[a]1.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 的过程。液化要 。?
2. 液化的方法:① ;?
② 。?液态放热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探究一 物态变化的认识例1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5-2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水珠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图5-2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腾,后凝固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发,后沸腾【答案】A
【解析】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此现象叫液化。[点拨] 判断一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看清它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后又是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得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注意:“白气”是物态变化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白气”并不是气,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例2 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
图5-3B例3 图5-4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景示意图,由图可知 ( )
图5-4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D例4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B例5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5-5B探究二 物态变化中的温度变化例6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们两人的结论是否正确。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装满干沙子,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则证明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而不是由瓶子中的水渗透而来的,由此可证明小张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吴的结论是正确的。(答案合理即可)例7 如图5-6所示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图5-6
A. 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 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 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 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例8 小明利用如图5-7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和融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图5-7
A. 冰是晶体
B. 冰的熔点是0 ℃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例9 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液化不变例10 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在图5-8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并说明理由。
图5-8因室内温度为20 ℃,所以温度计的开始示数是20 ℃;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故图像如图所示。例11 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 min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5-9所示的X物质的熔化图像。
图5-9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 (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
是 。?没有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解析】 (1)由图可知,此图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这个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的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X物质的质量太小)。例12 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杯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5-10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可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 。
?
图5-10固液共存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2)小明用如图5-1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 。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
(请写出一条)。?
图5-11 图5-12
(3)小明用图5-12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稳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当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高效课时训练(五)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在0 ℃的环境中,把一块-15 ℃的冰投入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3.[2018·宁波] 图K5-1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
图K5-1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4.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 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5-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K5-2
A.甲在3~6 min内是液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4~6 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5.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 ( )
A.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到100 ℃,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B.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超过100 ℃,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C.饺子在油中炸,温度超过100 ℃,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D.饺子在油中炸,温度不到100 ℃,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二、填空题
6.[2016·绍兴] 如图K5-3所示的粒子模型可以解释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图K5-3
7.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①冰;②食盐;③铜;④萘;⑤铁;⑥沥青;⑦海波;⑧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有 ,属于非晶体的有 。(均填序号)?
图K5-4
8.如图K5-4所示,两块相同的冰块放在同样的盘内,其中一块罩有透明的玻璃杯,把它们并排放在阳光下,你认为 盘中的冰块先熔化完,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
9.如图K5-5甲所示是李辉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K5-5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在BC段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
10.[2018·德州]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图K5-6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图。?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11.用如图K5-7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图K5-7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自主招生
12.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的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
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K5-8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 (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 ℃),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
图K5-8
[测量数据]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K5-9所示) 。
图K5-9
[分析数据] 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 ℃。?
[得出结论] 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 (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
图K5-10
[拓展思维]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K5-10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但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2.C 3.C 4.D
5.C [解析] 主要原因是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导致水分被蒸发。
6.汽化
7.①②③④⑤⑦ ⑥⑧
[解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一般金属都属于晶体,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食盐等。因为晶体相对较多,可以从记忆非晶体入手。
8.甲 空气流动能加快熔化
9.(1)液体的热胀冷缩 (2)晶体
(3)固液共存 增加
10.(1)68 (2)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A (4)不可行
11.(1)84 (2)不变
(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
12.[设计实验] C 受热均匀 延长熔化时间(或测量更准确)
[分析数据] -7 [得出结论] 降低 低
[拓展思维] 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