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5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5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9 08: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Dreadnought)——开创“无畏舰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这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密布着战争的乌云。
德国19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
  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较早或广泛使用电力、内燃机等最新技术成就,采用大规模的垄断组织形式,跳跃式地赶上或超过英、法等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的变化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9世纪70年代以前 1 3 2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到19世纪90年代,英国已丧失“世界工场”的地位,退居第三位。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20世纪初,德国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法国则居第四位。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使得按照旧的实力瓜分世界的格局成为过去。
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巨变
进一步加剧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业产量方面,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英国和法国则退居第三和第四。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9世纪70年代以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3
2
4
3 2 4 1
1 4 2 5
皮洛夫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1897年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后起的德国对殖民地占领的现状极为不满,极力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巴尔干半岛



突尼斯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争夺巴尔干半岛


争夺欧洲大陆霸主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1879.10.7 维也纳
《德奥同盟条约》
1882.5.20 维也纳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年俄法正式结盟
1894










1907《英俄协约》
调整亚洲殖民地
1904《英法协约》
调整非洲殖民地
巴尔干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突尼斯问题
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法国国王向普鲁士国王投降求和
普法战争形势图
法王拿破仑三世
普鲁士国王
普法战争 1870.7.19~1871.5.10
  1867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各邦的统一。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四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称霸欧洲,向法国开刀。1870年7月19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普军在色当大败法军。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其952年的分裂。普法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法国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铁血宰相”
1815.4.1~1898.7.30
出身普鲁士大容克(地主)家庭
成就了统一的德国
安德拉西 奥匈帝国外交大臣
  1879年,德俄关系日趋紧张,德国担心俄国和德国的宿敌法国结盟对付自己,加紧拉拢奥匈帝国。8月27日,俾斯麦与安德拉西秘密会谈,谋求缔结反俄同盟。经过多方交涉,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

  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另一国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如果其中一国遭到除俄国以外的另一国家进攻,双方应互守善意的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则应共同作战,直到双方议和为止。
——1879年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










突尼斯国旗

意大利国旗

法国国旗

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1881年)
  1881年,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在德国的拉拢下,决定投靠德、奥。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同盟以德国为核心,由于意、奥争夺巴尔干半岛产生矛盾,意成为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

  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的进攻,德国和奥匈帝国应以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到法国的进攻,意大利也要担负同样的义务;如果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的进攻,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三国同盟(德奥意)的建立
(1)1879年10月,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德奥同盟条约》。
(2)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意大利是三国同盟中的摇摆者。

  1904年4月8日,英国与法国在伦敦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瓜分在非洲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1907年8月31日,英国又与俄国签订了《英俄协约》,调整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至此,最终形成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







  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划定两国在暹罗(今泰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放弃在纽芬兰独占的捕鱼权,英国则让给法国西非的一些殖民地。
——1904年4月8日《英法协约》







  划定波斯(今伊朗)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的中立地带,对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势力范围之外,即承认英国在阿富汗享有特权。
——1907年8月31日《英俄协约》

三国协约(英法俄)的建立
(1)随着英德矛盾上升,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
(2)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英俄协约》,最终形成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疯狂扩军备战;
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1905年,英国在朴次茅斯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斗舰。到1908年,英国制造无畏舰达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开创“无畏舰时代”

  德国积极扩军备战,于1906年修改海军法案,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并且建造在日后战争中投入与英国海战的潜水艇。1883年至1908年,英国海军军费增加3倍多,德国增加达9倍多。
在地中海游弋的德军U35和U42潜水艇

德国最大的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1915年法军列车炮
军备竞赛的后果:
战争一触即发!

⒈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⑴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⑵三国同盟:1879年,德、奥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最先缔结的条约,是列强对当时最敏感地区(巴尔干半岛)争夺的必然结果。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
⑶三国协约:为了对付三国军事同盟,1894年,俄、法结成同盟。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英、法、俄正式形成三国协约军事集团。
⑷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①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它们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4.7——1918.11)
1、时间:
3、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
刺客加弗里洛·普林西波被捕
  斐迪南携妻来波斯尼亚首府(附属国和殖民地的最高政府机关所在地)萨拉热窝作特别访问。此行的目的,一说是他俩结婚14周年纪念,想让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一说是1389年的今天,土耳其征服了中世纪的塞尔维亚帝国,在其国耻日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奥匈帝国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是日被19岁的中学生普林西波枪杀。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二十世纪的灾难之母”

普林西波刺杀斐迪南夫妇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索菲亚
奥匈帝国为了征服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挑衅性军事演习。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和其妻子前往检阅演习。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
  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前往萨拉热窝。在途中遭到隐蔽在路边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的暗杀,奥皇储夫妇一命呜呼。普林西波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⑵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抗。
⑶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城郊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一同前往检阅演习,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波枪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西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西线: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奥匈对俄国、塞尔维亚作战。其中,西线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正式爆发。30日,把塞作为争霸巴尔干半岛前哨的俄国立即总动员,宣布支持塞。8月1日,德对俄宣战。8月3日德对法宣战。8月4日,德入侵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以德破坏比中立为由,对德宣战,“一战”全面展开。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日本为夺取德在亚洲的殖民地,8月15日向德发出通牒,23日向德宣战。意大利战争初出于自身利益中立,后于1915年5月23日对德、奥宣战。



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同盟国:德、奥、保、土

交战双方:
协约国:英、法、俄、 、塞等




一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西线
英法 德


东线

俄 德、奥匈


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
(1)1914年是第一阶段
德国在西线发动决战的马恩河战役,但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形势图(1916.2.21~12.18)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Verdun 距巴黎135英里)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凡尔登
巴黎
法国VS德国
德军攻城榴弹炮
头戴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1916年2月21日,德法双方展开血战。德军以6个半师27万人,在近1000门大炮、大量的毒气弹等掩护下,猛攻凡尔登。法军拼死防守,伤亡惨重。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在他的率领和援军支持下,多次打退德军进攻,最终保住要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
(2)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关键是1916年西线出现的凡尔登和索姆河两大战役,最终使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916年2月21日,德法双方在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要塞展开血战。德军集合27万人,在近1000门大炮、大量的毒气弹等掩护下,猛攻凡尔登,法军伤亡惨重。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任命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在他的率领和援军支持下,最终保住要塞。



凡尔登
巴黎
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主动权。
凡尔登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 法军收复全部失地,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折点。
巴黎
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炮兵阵地
  为减轻凡尔登方面压力,突破德军防线。1916年7月至11月,英法军队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虽然没有达到突破防线的目的,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
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的坦克
  “一战”时,英国的斯温顿上校从美国的履带拖拉机得到启发后研制而成坦克。1916年9月15日,有49辆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让德军不知所措。甚或一辆坦克攻占一个村庄,或俘虏300名德国士兵。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美国参战借口
——美国参战
北洋军阀政府
  在战争期间,由于美国提供协约国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考虑到与协约国的利害关系,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6月24日,美军开始在法国登陆。在帝国主义利诱下,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军阀政府于8月14日,正式对德、奥宣战,为协约国集团提供大量粮食和数十万人力充当劳工,从事运输、挖战壕等最繁重的劳动,在美、英军队中,还招募有中国人当炮灰。
北洋政府对德绝交案原档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1918年3月苏俄退出一战
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
  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签字投降。法国时间11日晨5时,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斐迪南·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六小时后停火生效。协定的签订,宣告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的彻底战败,一战至此结束。
1914.7.28~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
(3)1917年-1918年是战争的第三阶段
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2.中国也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福 煦 车 厢
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⑴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等国也相继卷入战争。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⑵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开始,德、法(法军指挥:贝当)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战役后,德奥同盟军困难重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到协约国手中。
⑶美国和中国参战:1917年4月,美国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由对德宣战。1917年8月,中国也对德、奥宣战。后来,俄国退出战争,从而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⑷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告终。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 ??????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
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经济损失3300多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42厘米巨型口径榴弹炮
美军通过铁路转移的14英寸口径大炮









因毒气而眼睛失明的英国士兵排队等待就医
用于作战物质运输的飞艇起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削弱了英法,美日实力增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动摇。
2.改变了国际格局
②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局。
③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⑴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⑵影响:①“一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②激化了交战国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③促进了亚洲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④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拒绝战争

珍爱和平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B
C
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