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速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重点也是这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从专题1的微观结构过渡到化学反应宏观世界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日后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打下了铺垫。其作用可谓是承上启下。学好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视野里转向宏观的世界。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本节内容先是讲述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反应进程也部相同。强调了解化学反应有关规律的重要性。接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并且对化学反应学率有较深刻的认识。最后设计活动探究寻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讨论、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一般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本节内容针对的是一般高中的学生,长期以来的以学生为主的讲述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已经初步的掌握了观察实验、分析现象,交流讨论和合作的能力。而这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然而对于青春期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有求知欲和探索欲。但缺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与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而我就紧抓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的认识,降低难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维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大纲》,《教学指导意见》我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真正含义;学会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书写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总结评价,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体会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实验讨论当中体会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突出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实验法
难点: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实验法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自学导学、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媒体类型 媒体来源 媒体使用 预期效果
PPT 教师自制 播放 在课堂当结合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播放,丰富课堂内容
视频 下载 播放 增加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实验 实验室 学生参与实验 在课堂当中加入实验环节,能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相结合,共同构建和谐的课堂。
【教学流程】
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
活动探究,总结结论;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环节一:展示炸药爆炸、石灰洞形成,酸碱中和反应,不使用催化剂氮气和氢气的有趣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本节内容的开展营造学习氛围。
环节二:观察镁条、铁片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比较放出氢气的快慢。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随后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环节三:活动探究,与学生一起完成课本当中设置的三个实验,分析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总结学生的观点概括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压强,加入的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环节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重难点,解决相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的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且伴随着有能量的变化。除此之外化学反应也有快慢之分,同学们仔细观看看老师播放的炸药爆炸、溶洞形成、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不实用催化剂氮气和氢气化合成氨气的四个FLASH试着描述其反应快慢,并连线。
(播放视频。。。)
【学生】:炸药极快,石灰石溶洞的形成很慢;酸碱荣毅仁的中和反应很快,不用催化剂是氮气和氢气化合成氨气非常慢。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都能够正确的描述反应过程的快慢。那么假如对于一个普通化学反应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描述其反应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板书: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那么现在老师再靠靠大家的判断能力。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实验,并思考比较两个反应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
(进行演示实验操作,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 0.5mol/L 盐酸,再剪取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铁片,用砂纸打磨,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同学们,你们从两支试管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两支试管都有气泡产生。
【教师】:那么哪一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率更快一下呢?哪一个反应的速率更快。
【学生】:投入镁条的试管,气泡产生的更快,反应速率也更快。
【教师】:对,很好。
【教师】:你们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学生】:依据放出氢气的快慢,气泡产生的速率来判断的。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假如对于没有产生气泡的反应来说,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呢。通常啊,我们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表示它呢?同学们试着想想物理当中的速度是什么概念?
【学生】: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改变的距离,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非常好,你们知道速度的定义,同样的化学反应速率也是类似的。不同的是它存在与化学当中,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不是距离,而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同学们要抓住这句的话的重点,它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内,另一个就是反应前后浓度的改变。我们知道速度的单位是m/s或者m/min、/m/h。那么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学生】:(学生思考,并试图写出其单位)
【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浓度的单位是什么呢?(mol/L),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呢?(min或s)。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那么我们浓度除以时间,其常用单位也就是mol/(L*min)或mol/(L*s)。另外也要引起注意的是,速度他有方向而化学反应速率没有,这也是为什么不称为化学反应速度的原因。
例题: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两个2h,H2O2的浓度从5*10-2mol/L下降到3*10-2mol/L.该双氧水在这2h中分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最后一起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再试着完成课本33页的第1、4题。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反应速率的概念,也掌握其计算的方法。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课本P30页的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报告。分析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一】: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学生】:发现水浴的试管,反应速率快。可能加热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二】: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观察发生的变化。
【学生】:发现加入了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反应剧烈,反应速度快。可能二氧化锰催化剂后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三】: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4%,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加入几滴0.2mol/L的氯化铁,观察气泡的生成快慢。
【学生】:12%的过氧化氢的溶液产生的气泡剧烈,反应速率更快。可能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而且都是正确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其次,通过这三个实验,我们知道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加入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加入了催化剂能提是反应速率显著的提高。除此之外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例如我们熟悉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将石灰石磨碎能加快反应速率。又例如,一小块的白磷在空气中很容易自然。
【教师】:通过今天新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呢?
【学生】:我了解到化学反应速率的真正含义;学会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知道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们知道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加入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加入了催化剂能提是反应速率显著的提高。除此之外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教师】:同学说的很好,开来本堂课的内容大家已经大部分掌握了。现在我们做一下问题与解决当中的两大题。
(在课堂的尾声,将总结本课知识的机会留给学生,不仅让学生理清了知识脉络,更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于本课的掌握情况。)
【习题设计】
主要习题选自课本当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重难点,解决相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及时巩固,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
活动探究,
总结结论;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
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
活动探究,总结结论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实验一:温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实验三:浓度
实验二:催化剂
影响因素
单位:mol/(L*min)或mol/(L*s)
化学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