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09 13: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时跟踪检测
【强化基础】
1.(2018·邯郸期末)2017年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可以为民用用户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解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能够定位物体的位置,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该系统能够测量物体的速度,授时服务提供时刻,C、D两项正确.
答案:A
2.(2018·北京市东城区期末)“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于2017年6月26日11时05分,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全程约1 300公里.“复兴号”从硬件到软件,特别是关键技术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复兴号”按照时速350公里运营要求研发制造,将京沪间的运营时间缩短至4个半小时左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正式运营前“复兴号”进行了60万公里运行考核.“时速350公里”用来描述列车(  )
A.速度变化的多少 B.速度变化的快慢
C.位置变化的多少 D.位置变化的快慢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描述的是位置变化的快慢,D选项正确.
答案:D
3.四个物体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某些时刻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72 km/h,v2=10 m/s,v3=0,v4=-30 m/s,此时它们当中速度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是(  )
A.v1和v3 B.v4和v3
C.v2和v3 D.v1和v4
解析:将单位换算:v1=72 km/h= m/s=20 m/s,然后比较速度大小,注意负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速度最大的为v4,最小的为v3,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瞬时速度不变,所以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速率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方向可以发生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B错误;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瞬时速度方向不变,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大小变化,则为变速运动,故D错误.
答案:A
【巩固易错】
5.(2018·浙江二模)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出现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高压力现象.某同学买了北京西到贵阳北的高铁票,如图所示,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该趟列车历时8小时46分钟,行程为2 026公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08:55表示一段时间
B.该列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10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10 m起点位置处的瞬时速度
C.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31 km/h
D.该趟列车的最高速度为231 km/h
解析:图中08:55表示时刻,A选项错误;列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10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10 m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B选项正确;2 026公里是路程,根据平均速率的定义可知,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31 km/h,C选项错误;最大速度不是231 km/h,D选项错误.
答案:B
6.(多选)甲、乙两车停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4 m,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后静止
C.乙车速度不断增大
D.两车有两次相遇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内做匀速运动,以后静止,选项B正确;乙车的位移图象是曲线,但这不是乙车的运动轨迹,乙车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由于乙车位移图象的斜率逐渐增大,故速度逐渐增大,选项C正确;在x-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则甲、乙两车相遇两次,选项D正确.
答案:BCD
【能力提升】
7.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解析: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N到M,A的路程最大,故A的平均速率最大,选项A正确,B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C错误;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M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关系,选项D错误.
答案:A
8.物体A、B的x-t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C.在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从图象可知,A、 B不是从同一位置出发且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x-t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物体的速率,则vA>vB,A项正确,B项错误;5 s内A的位移是10 m,B的位移是5 m,二者不相等,但二者在5 s末到达同一位置,C项错误;二者位移不等,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D项错误.
答案:A
9.(2018·邢台一模)某人自驾车旅游,在某平直高速路上堵车,听到车载广播报导“某段高速路上有3公里拥堵,估计通过这3公里需要20分钟”,而该司机刚进入这段拥堵路段,根据广播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题中“20分钟”指的是时刻
B.能够计算出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2.5 m/s
C.通过这3公里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9 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则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00分钟
解析:题中“2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A选项错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一定是匀速行驶的,不能计算出汽车的速度,B选项错误;3公里为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通过这3公里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9 km/h,C选项正确;后续30公里的行驶过程中,汽车速度未知,时间未知,D选项错误.
答案:C
10.一位同学在火车上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现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1”,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为15 s,已知每根钢轨长度为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在这段时间的速度吗?试一试.
解析:从第一次响声开始计时,第二次响声表明通过了一根钢轨,如此类推,第21次响声通过了20根钢轨,所以位移x=20×12.5 m=250 m,速度v== m/s=16.7 m/s.
答案:16.7 m/s
1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
(1)0~2 s内、2~6 s内、6~8 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是什么?
(2)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前6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4 s和7 s末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1)0~2 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该段图线的斜率,即v1=2.5 m/s;2~6 s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6~8 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该段图线的斜率,即v3=5 m/s.
(2)由平均速度公式=,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1.875 m/s,前6 s内的平均速度′===0.83 m/s.
(3)2~6 s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4 s末物体的速度为0;6~8 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7 s末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5 m/s.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