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0 10:50:45

文档简介

清远市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D B A C D A C B C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D B C B B B D B D A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第 27 题为必修内容,第 28 题为选修内容,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
26.(25 分)
(1)相同点: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的特征和生活态度。(2分)
不同点:休闲文化的哲学基础不同,西方休闲文化根植于其理性主义与人
本主义的传统思想,中国休闲文化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休闲的状态不同,西方
人以动态为主,中国人以静态为主;休闲的形式不同,西方重视集体活动,而中
国则注重个人活动;休闲的功能不同,西方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中国重在向
内发掘心灵世界。(答出一点给 2分,共四点 8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西工业文明和生活方式在通商口岸的传播;清末新政和清政府的推
动;民国建立,民主法治的完善和教育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一
点给 2分,共 4点 8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
于推动社会转型和近代化。(答出一点给 2分,任答两点给 4分)
(3)休闲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休闲文化没有高低之分,
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休闲文化,积极发挥休闲文化的正面作用,推动个人和社会发
展。(3分,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27.(10 分)
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8—10 分 论题准确符
合题意
史实准确(提供 2-3 个),
逻辑严密,有结论。
思路清新、表达确切,
第二等 4—7 分 论题基本符
合要求
史实基本准确(提供 1-2
个),逻辑较严密。
有基本思路,表达较确切
第三等 0—3 分 论题不明确 只提供 1个或未能提供史
实加以论证,缺乏逻辑。
基本没有对论点的表述,
缺乏条理性
(观点 2分;理由 6分,其中答出一点可得 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分;结论 2分。其他言
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1:
论题: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在斗争与妥协中形成。(2分)
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
政治主张;经过全面内战、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等反复较量,最后以融合的手
段调节了双方的对抗,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在不断削弱王权、保障议会
地位的过程中,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发展和完善。(每点2分,共6分)
由此可见,妥协有效地解决了各方的诉求与分歧,推动了英国的政治进步和社
会发展。(2分)
示例2:
论题:1787 年宪法是美国不同利益群体斗争与妥协的结果(2分)
论述:美国独立之初,社会动荡,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美国的大州与小州、
中央与地方、北方与南方等不同的政治势力围绕权利问题展开斗争并达成妥协,
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
独立性,中央与地方间达成妥协;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在参议员和众议员的
确定方式上大小州达成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
度的调和。(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总之,美国 1787年宪法是充满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巩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
果,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8.(15 分)
(1)性质:北平摊贩问题不单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管理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政
治问题。(4分)因为它涉及北平新政权的巩固和中国共产党初步从农村转入城
市的执政能力考验问题。(2分)
原因:中共进城后未有公布明文法规和采取相关措施;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经
验。(任答一点给 2分)
(2)原因:实施了有效措施和正确的领导方法,如发扬群众路线、依靠行政领
导与摊贩群众的支持相结合、成立新的市场管理机构等统一解决了有关摊贩整顿
的各项具体问题。(2分)
积极影响:北平市场和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积累了城市管理经验,为其他城
市管理提供了借鉴;增强了管理城市的信心,也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从农村步入
城市执政的初步考验;对新政权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创造
了有利条件。(答出 1点给两分,答出 2点给 4分,答出 3点给 5分)
高二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清远市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页,共 28小题,满分 100分,考
试用时 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周之际,随着王权的出现和王朝的建立,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由局域性的“部族方
国”发展进步到“广域王国”时代。在这种体制结构下,王国凌驾于周边大小不等、
等级不一的方国之上,从而王国具有天下共主的地位和权威,这说明中国早期国家形
态的变化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增强了宗族内部凝聚力
2.读右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土地私有正式确立
B.生产关系开始调整
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郡县制在全国实行
3.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
侯墓(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
的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表明
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的局限性
B.刘贺“荒淫迷惑”等记载是当时人对他的丑化
C.文献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具有真实性和价值
D.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更多史料相互印证
4.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
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
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B.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C.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5.宋朝常常对农器、粮食、布帛等买卖免税,对民间小摊小贩零星细碎的日常生活品交
易免税。据此可知,宋代通过税收
A.稳定社会秩序 B.抑制土地兼并 C.促进租佃经营 D.集聚商业资本
高二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6.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
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
A. 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C.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7. 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学者以新的眼光来审
视,“海外各国己开智、施仁、崇义、国富、兵强,(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
如禽兽般蔑视。以至道光末年鸦片之乱为英国所挫。”这反映出日本学者
A.正确揭示中国战争失败的根源 B.提倡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
C.认为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 D.对传统的“华夷”观有了质疑
8. 右图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
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中“贸易的钥匙”。下列条款中不能体现此意图的是
A.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D.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9. 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
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
过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由此可见,
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
A.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 B.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
C.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 D.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
10.1920年,传播新文化最有影响力的并不是《新青年》和《新潮》杂志,而是商务印书
馆及其他上海出版同业,出版界主动参与新文化传播的行为表明
A.新文化运动得到舆论一致认同 B.新文化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 下表为 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
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机器制造业 73% 27%
化学工业 75% 25%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高二历史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12. 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提出:对经济建设与物力国力的适应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考
虑到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规模必须限制在农业所能承受
的限度内。这一思想
A.促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B.契合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
C.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13. 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
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
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B.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14. 右图为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注:粮票中的画面
为外滩风光)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上海
A.农业改革步伐放缓
B.经济改革审慎前行
C.市场经济调控失灵
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
15. 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著作探讨的主题是中国
流行形象是贫穷 成为西方攻击目标 世界的中右翼政治中心 令人惊叹的转型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A.国家实力的发展 B.国际地位的提高
C.意识形态的转变 D.国家形象的变化
16.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盖尤斯也在《法学阶梯》
中指出“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据此,罗马法学家强调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诉讼程序的规范
C.法律形式的完整 D.法律行为必须亲自履行
17. 《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
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
衡。”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 B.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 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
18.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
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
类进步。该书的编撰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 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
C.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 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高二历史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19.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
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
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C.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1930年 3月美国总统签署了公民保育团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年轻人投入到植树造林、
建设道路、铁轨、露营地等事业中,每月可挣 30美元。下列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
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向减产农民提供政府补贴 B.兴办了田纳西水利工程
C .实行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 D.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
21.“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
者。较少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
活都是陌生的。”材料意在说明
A.斯大林的经济思想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
C.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 D.斯大林的革命活动
22.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心
理战处”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传美国。
这反映出
A.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 B.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
C.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 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23.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
变为违法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课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
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A.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 D.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
24.1970年 8月,拉丁美洲 21国宣布在 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
权。1972年 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 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
年 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 12海里的领海和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5.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
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 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
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高二历史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二、非选择题(第 26题~第 27题为必修内容,分别为 25分和 10分;第 28题为选修内
容,15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26.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25 分)
材料一 西方休闲文化根植于其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传统思想,而这种思想与古希
腊先哲们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西方人信奉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传统
休闲活动以动态为主,动中求静,于健身中兼求娱心。西方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
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均是集体
项目。西方传统的休闲文化通过挑战生命的极限与大自然抗争,追求感官刺激,重在向外
张扬人的个性。
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形成“以儒治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的生
活模式。中国的许多理学和道学大师都主张“生命在于静止”,静中求动,于颐情养性中兼
求养生。中国的传统休闲活动大多是个人项目,如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太极拳、气功等。
因此,当中国人消闲时,便着意去寻求孤独,这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传承至今,这是以集体
休闲为主的西方人所难以感受到的。中国人的休闲主要是为了开掘内心世界,使内心世界
丰富多彩,并通过顿悟和神游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摘编自李田、黄安民《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对比分析》
材料二 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从西方舶来的“礼拜休息”逐渐浸入中国人
的日常生活,并最先在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城市朔造了一种新的生活节奏。清末新政期间,
星期日又被官方定为各级学校、政府机构的法定假期,借助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
及。民国时期,随着现代国家的政治架构趋向健全和新式教育的拓展,星期日休息制在政
界和学界接受程度更加广泛,并随着城市商业化和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在工商业界扩散渗
透。
——摘编自湛晓白《从礼拜到星期——城市日常休闲、民族主义与现代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异同。(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礼拜休息”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并分
析其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的影响。(1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休闲文化的看法。(3分)
高二历史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
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
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
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
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
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
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
其信仰强加于人。
——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
由于种种偶然或必然的因素,冲突却常
常以融合而告终,斗争的过程可能很激烈,
融合的经历可能很漫长,但结局却不是一方
吃掉另一方,而是双方都被改造、又都被保
留……新社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根据表中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8.(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49 年 1 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后,整顿摊贩成为北平新政权必须面对的一个问
题。由于经营成本较低,北平摊贩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而且成分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刚刚
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太多城市管理的经验,使得北平的摊贩问题越来越严
重,摊贩的随意设点导致商家之间各种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引发了一系列商业矛盾纠纷,
严重影响到了北平的正常商品经营,还附带产生了一定社会问题,交通事故、火灾频发,
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稳定。新成立的北平市政府,在充分发扬群众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
谈会和动员大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先后成立了北平市容整顿委员会和摊贩整理委员会等
新的市场管理机构,颁布和实施一系列市场法规,最终使北京混乱不堪的市场和社会秩序
逐渐好转起来,为战后城市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有助于其他城市在解放后能够实现有效
管理,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从农村步入城市执政的初步考验,从而大大增强了其管
理城市的信心,为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尹传政《市场秩序的重构—解放之初北平的摊贩整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平摊贩问题的性质和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平市政府取得整顿摊贩效果的原因和所产生的积极
影响。(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