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0 07: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质量、体积无关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抚顺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45℃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cm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3.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米 B.安培 C.秒 D.千克
4.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使用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

A.171.3 B.171.3g C.171.6 D.171.6g
5.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使横粱平衡 B.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C.测量水的温度 D.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6.有8个同样材料制成的外型相同的小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质量比其它正品的质量小,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至少称几次就可以从这8个小零件中找出这个次品(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7.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水分为两杯,每杯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B.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体积1m3铝的质量是2.7×103kg/m3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
ρ甲、ρ乙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乙>ρ水>ρ甲 B.ρ乙>ρ甲>ρ水
C.ρ甲>ρ水=ρ乙 D.ρ水=ρ甲>ρ乙
9.两种均匀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3:2,则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2:3 B.3:4 C.1:3 D.3:1
10.有甲、乙两个物体,甲物体的密度是乙物体密度的,乙物体体积是甲物体体积,那么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  )
A.倍 B.倍 C.倍 D.倍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利用温度计在测量范围内,测量温度的过程中,玻璃泡内的液体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质量 B.状态 C.密度 D.体积
12.晓萌通过参加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测试,不仅增强了自身体质,还发现其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有关,下列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测量仪所用的交流电源电压是220V
B.晓萌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是500N
C.体育馆内让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是23℃
D.测试时所用的实心球的质量大约是5kg
13.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左,则可能使横梁恢复水平平衡,正确操作是(  )
A.在右盘中加砝码
B.在右盘中减砝码
C.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D.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14.一台托盘天平横梁平衡调节前,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A.将左侧平衡螺母向右旋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C.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
15.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其每立方厘米质量仅0.16毫克;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实能承受1400℃的高温。请根据你对全碳气凝胶性质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空气密度=1.29kg/m3)(  )
A.全碳气凝胶的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
B.全碳气凝胶制成的网球拍可能使击球能力减弱
C.全碳气凝胶将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和吸音材料
D.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质量是物体所含   的多少;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   无关。物理上把某种物质   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17.给下列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鸡的质量2000   。
1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0kg=   t 0.075g=   mg 500g=   kg
5×105g=   t4.3×109t=   mg3.1×10﹣7kg=   g
19.(1)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0.某同学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他应   ;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他又应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材料,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1)小明选用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你认为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理由是:   。
22.王华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前应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   处。此时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况,则他应该将横梁上的   向   端调节。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天平调节平衡后,放上物体和砝码,发现指针再次如图(a),此时应该   或   ,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示数如图(b)所示,则他所测量的物体质量是   克。
五.计算题(共3小题)
23.某烧杯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50克,放入一合金块后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500克,取出合金块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克,该合金的质量是   g,合金的密度是   g/cm3。
24.小明自制了一个模具,装入180g水,经冷冻成为侧壁完全实心的冰杯,如图所示。若装满水,总体积为600cm3.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求:
(1)单纯冰杯完全熔化后的体积。
(2)此冰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
(3)装满水的冰杯再冷冻后,总体积会变化多少?

25.小明同学前往杨湖酒厂考查,了解到白酒是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精槽中蒸煮汽化出来的,其装置如图。因为汽化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锅灶下加热,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 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常温时,100毫升酒中所含消精的毫升数(即酒精体积占白酒总体积的百分比)。
(1)在冷凝池的输汽管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根据下表有关数据,试计算: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酒精 0.8×103
该厂生产的白酒瓶上印有“500毫升、40度”的字样,(提示:1毫升即1ml=lcm3)
①每瓶白酒所含酒精和水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②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是多少?
③这种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6.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氧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m=(其中c为光速),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静质量m0=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4km/s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 000 000 0005kg 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请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   ,而   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两种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的规律是:m=,其中m是指   ,m0是指   ,在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由于v   c,故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是常数。
(3)设m0=100kg,当它以2.4×108m/s的速度运动时,求其动质量,并分析结果,你可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7.(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
(2)你平时走路的速度约为4   ;
(3)物理课本长约为26   (填上合适的单位);
(4)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质量、体积无关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关系。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有: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解答】解:
A.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关系,故A正确;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相同,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
C.冰熔化成水,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密度表可知:密度变大,故项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有关,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密度的理解,这是中考的常考点,需要掌握和理解。
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抚顺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45℃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cm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抚顺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约20℃;故A错误;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即4cm;故B错误;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故C错误;
D、一斤(500g)苹果可买2﹣3个;故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米 B.安培 C.秒 D.千克
【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安培是电流的基本单位;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识记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4.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使用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

A.171.3 B.171.3g C.171.6 D.171.6g
【分析】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要认清标尺上的分度值。
【解答】解:由图可见,该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是0.6g,故物体的质量是:100g+50g+20g+0.2g×3=171.6g。
故选:D。
【点评】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无论天平盘中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按照下面公式计算物体质量,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5.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使横粱平衡 B.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C.测量水的温度 D.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分析】天平、刻度尺、温度计、电压表都属于物理测量仪器,在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使用规则。如天平在使用前应先调节、刻度尺要贴紧被测长度并进行估读、温度计应使液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电压表应正进负出等。结合图片对照各自的使用要求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天平在调节前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因此,本选项的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B、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时,视线与刻度尺的相应刻度垂直是正确的,故不合题意;
C、在测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水中,并将温度计保留在水中读数,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平齐,是正确的,故不合题意;
D、将电压表接在蓄电池的两极上,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并选项大量程,是正确的,故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是我们初中物理中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实验技能,能否正确测量物理量的大小往往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因此,对它们的使用规则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勤加练习。
6.有8个同样材料制成的外型相同的小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质量比其它正品的质量小,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至少称几次就可以从这8个小零件中找出这个次品(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分析】天平是用来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此题并不是称量物体的质量,而是使用天平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偏小。
【解答】解:第一次在天平两边各放3个零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剩余的两个零件之中,则进行第二次称量,即把剩余的两个放到两盘中,托盘上升者为次品;
情况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托盘上升那边的三个里面,则进行第二次称量,取托盘上升的三个零件中的两个放到左、右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余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上升者为次品。
所以,总的来说,称两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质量的技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借助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解答。
7.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水分为两杯,每杯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B.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体积1m3铝的质量是2.7×103kg/m3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ρ=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将一杯水分为两杯,水的密度不变,故A错;
B、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体积1m3铝的质量是2.7×103kg,故B错;
C、由ρ1V1=ρ2V2可知,密度大的物质,若体积小,密度小的物质,若体积大,其质量可能相同,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D错。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特性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明确: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相同密度相同。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
ρ甲、ρ乙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乙>ρ水>ρ甲 B.ρ乙>ρ甲>ρ水
C.ρ甲>ρ水=ρ乙 D.ρ水=ρ甲>ρ乙
【分析】本题是图象题,从甲、乙两物质的图象可以看出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再由图象中的数据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值。然后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从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都是一条直线,是正比例函数,因此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由图中的数据ρ甲===1g/cm3=ρ水。
ρ乙===0.5g/cm3。
由计算可知,ρ水=ρ甲>ρ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找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能选取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做这类题目,学生要明确函数的性质,并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9.两种均匀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3:2,则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2:3 B.3:4 C.1:3 D.3:1
【分析】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公式ρ=得到其密度之比。
【解答】解:
因为ρ=,
所以两个物体密度之比为:
====1:3,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密度计算公式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0.有甲、乙两个物体,甲物体的密度是乙物体密度的,乙物体体积是甲物体体积,那么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  )
A.倍 B.倍 C.倍 D.倍
【分析】已知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由ρ=得: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出错。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利用温度计在测量范围内,测量温度的过程中,玻璃泡内的液体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质量 B.状态 C.密度 D.体积
【分析】A、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玻璃泡内的液体的状态是液态,在温度计在测量范围内是否变化分析;
C、根据公式ρ=分析;
D、温度计内的液体的体积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A、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符合题意;
B、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其温度升高时,液体的体积就增大,而其温度下降时,液体的体积就缩小,其状态不发生变化,因此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ρ=,质量不发生变化,液体的体积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密度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内的液体的体积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其温度升高时,液体的体积就增大,而其温度下降时,液体的体积就缩小,因此,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体温计内的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用公式ρ=判断密度的变化,质量不随物体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12.晓萌通过参加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测试,不仅增强了自身体质,还发现其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有关,下列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测量仪所用的交流电源电压是220V
B.晓萌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是500N
C.体育馆内让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是23℃
D.测试时所用的实心球的质量大约是5kg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身高测量仪所用的交流电源电压与家庭电路电压相同,为220V;故A正确;
B、晓萌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G=mg=50kg×10N/kg=500N;故B正确;
C、体育馆内让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23℃,符合实际;故C正确;
D、测试时所用的实心球的质量约2kg;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3.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左,则可能使横梁恢复水平平衡,正确操作是(  )
A.在右盘中加砝码
B.在右盘中减砝码
C.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D.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分析】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偏转的方向来确定。
【解答】解: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右侧的砝码质量过小,因此可选择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结合各选项可知,只有AC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称量过程中天平的平衡要依靠砝码和游码来控制,根据左物右码的原则,依据指针的指向进行增减的移动。
14.一台托盘天平横梁平衡调节前,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A.将左侧平衡螺母向右旋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C.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
【分析】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解答】解:托盘天平横梁平衡调节前,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可以将左侧平衡螺母向右旋,也可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故选:AD。
【点评】当天平不平衡时,一定分清是调节天平的过程中,还是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混为一谈。
15.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其每立方厘米质量仅0.16毫克;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实能承受1400℃的高温。请根据你对全碳气凝胶性质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空气密度=1.29kg/m3)(  )
A.全碳气凝胶的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
B.全碳气凝胶制成的网球拍可能使击球能力减弱
C.全碳气凝胶将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和吸音材料
D.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分析】(1)根据题意提供的信息找出气凝胶突出的物理特性;
(2)根据1mg=10﹣3g=10﹣6kg和1cm3=10﹣6m3进行单位的换算;
(3)根据题干中气凝胶的应用进行解答。
【解答】解:
A、最新型的气凝胶的密度ρ胶=0.16mg/cm3=0.16×10﹣3g/cm3=0.16×10﹣3×103kg/m3=0.16kg/m3;ρ空气:ρ胶=1.29kg/m3:0.16kg/m3≈8:1,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新型的气凝胶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具有很好的弹性,所以不会影响击球的能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新型的气凝胶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孔状内有99.8%的空间,可作为理想的储能保温和吸音材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新型的气凝胶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单位的换算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质量是物体所含 物质 的多少;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 位置 无关。物理上把某种物质 单位体积 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解答】解: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形状改变、状态改变、所处位置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故答案为:物质;位置;单位体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属性的了解与掌握,分析要紧抓“所含物质多少是否变化”。
17.给下列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鸡的质量2000 g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的质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解答】解:
一只鸡的质量2000g,相当于2kg,比较接近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g。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1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0kg= 0.05 t 0.075g= 75 mg 500g= 0.5 kg
5×105g= 0.5 t4.3×109t= 4.3×1018 mg3.1×10﹣7kg= 3.1×10﹣4 g
【分析】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1012μg;
【解答】解:50kg=50×10﹣3t=0.05t;
0.075g=0.075×103mg=75mg;
500g=500×10﹣3kg=0.5kg;
5×105g=5×105×10﹣6t=0.5t;
4.3×109t=4.3×109×109mg=4.3×1018mg;
3.1×10﹣7kg=3.1×10﹣7×103g=3.1×10﹣4g;
故答案为:0.05;75;0.5;0.5;4.3×1018;3.1×10﹣4;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19.(1)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右 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32.2 g。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4 ℃。

【分析】(1)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在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解:(1)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物体的质量:m=20g+10g+2.2g=32.2g。
(2)由图知,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的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
故答案为:(1)右;32.2;(2)﹣4;
【点评】此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20.某同学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他应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他又应 向左移游码或拿掉最小砝码 。

【分析】(1)天平使用前,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在称量中,千万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当指针向哪侧偏,说明哪侧的物体质量重,故只能靠增加或减少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解答】解: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当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要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故答案为: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游码或拿掉最小砝码。
【点评】此题容易出现错误,同是指针右偏,在不同的过程中需要操作的步骤不同,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平衡螺母,在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需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称量前调节天平的平衡可以根据口诀:“左偏右移,右偏左移”来完成。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材料,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1)小明选用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你认为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理由是: 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 。
【分析】探究物理规律时,要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此题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选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状易改变;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可顺利得出结论﹣﹣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
(1)此题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选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状易改变,而其质量不变;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故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
(1)橡皮泥形状容易改变;
(2)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的设计等;前两问根据题目的器材特征和实验数据可顺利解答。
22.王华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前应把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 0刻度线 处。此时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况,则他应该将横梁上的 平衡螺母 向 右 端调节。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指针是否指到分度盘的中间 。天平调节平衡后,放上物体和砝码,发现指针再次如图(a),此时应该 向右盘中加小砝码 或 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示数如图(b)所示,则他所测量的物体质量是 81.4 克。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步骤:(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3)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要用镊子夹取砝码,要轻拿轻放,要从大到小。
(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
(5)整理器材。
【解答】解:据天平的正确使用可知,测量前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0刻度线处。此时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况,即此时的指针偏左,所以他应该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指针是否指到分度盘的中间。天平调节平衡后,放上物体和砝码,发现指针再次如图(a),即此时指针左偏,即此时应该向右盘中加小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示数如图(b)所示,则他所测量的物体质量是m=80g+1.4g=81.4g;
故答案为:水平;0刻度线;平衡螺母;右;指针是否指到分度盘的中间;向右盘中加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81.4;
【点评】掌握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如何调节,如何称量,如何读数,如何夹取砝码等等。
五.计算题(共3小题)
23.某烧杯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50克,放入一合金块后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500克,取出合金块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克,该合金的质量是 200 g,合金的密度是 4 g/cm3。
【分析】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取出合金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排开水的质量,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V=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合金的体积,又知道放入合金块后的总质量和取出合金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合金块的质量,利用ρ=求出合金块的密度。
【解答】解:
烧杯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50克,取出合金块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克,
所以,溢出水的质量:m排=350g﹣300g=50g,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ρ=可得,合金块的体积:
V=V排===50cm3;
放入合金块后总质量为500克,取出合金块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为300克,
则合金块的质量:m=500g﹣300g=200g,
则合金块的密度:
ρ===4g/cm3。
故答案为:200;4。
【点评】本题提供了一种测量密度的方法,本题的关键是求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根据合金块放入前和取出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之差求合金块的质量,利用排开水的质量求合金块的体积。
24.小明自制了一个模具,装入180g水,经冷冻成为侧壁完全实心的冰杯,如图所示。若装满水,总体积为600cm3.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求:
(1)单纯冰杯完全熔化后的体积。
(2)此冰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
(3)装满水的冰杯再冷冻后,总体积会变化多少?

【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利用ρ=求单纯冰杯完全熔化后水的体积;
(2)知道冰杯的质量,利用V=求冰杯冰的体积,知道总体积,可求装满水水的体积,再利用m=ρV求此冰杯装满水后水的质量,进而求出总质量;
(3)冰杯装满的水结冰后的质量等于装满水水的质量,利用ρ=求冰的体积,和水的体积比较得出总体积变化值。
【解答】解:
(1)同一物体在状态发生变化时,其质量不变,
由题可知,单纯冰杯的质量等于最初注入模具中水的质量,即m杯水=180g;
由ρ=可得,单纯冰杯完全熔化后的体积:
V杯水===180cm3;
(2)冰杯的质量m杯=180g,冰杯中冰的体积:
V冰===200cm3,
杯中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V水=V总﹣V冰=600cm3﹣200cm3=400cm3,
此冰杯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400cm3=400g,
此冰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
m总=m杯+m水=180g+400g=580g;
(3)冰杯装满的水结冰后的质量:
m冰=m水=400g,
由ρ=得冰的体积:
V冰′==≈444.4cm3,
400g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V=V冰′﹣V水=444.4cm3﹣400cm3=44.4cm3。
答:(1)单纯冰杯完全熔化后的体积为180cm3;
(2)此冰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580g。
(3)装满水的冰杯再冷冻后,总体积会变化44.4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冰化水、水结冰质量不变是关键。
25.小明同学前往杨湖酒厂考查,了解到白酒是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精槽中蒸煮汽化出来的,其装置如图。因为汽化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锅灶下加热,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 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常温时,100毫升酒中所含消精的毫升数(即酒精体积占白酒总体积的百分比)。
(1)在冷凝池的输汽管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
(2)根据下表有关数据,试计算: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水 1.0×103
酒精 0.8×103
该厂生产的白酒瓶上印有“500毫升、40度”的字样,(提示:1毫升即1ml=lcm3)
①每瓶白酒所含酒精和水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②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是多少?
③这种白酒的密度是多少?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①由题知,“40度”指指常温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0ml,据此可求白酒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酒精和水的质量;
②白酒和水的质量之和即为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③知道白酒的体积和质量,根据ρ=求出这种白酒的密度。
【解答】解:(1)水蒸气经过冷凝管时遇冷液化成小液滴,便于收集到储酒罐中;
(2)①5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
V酒精=5×40ml=200ml=200cm3,
由ρ=可得,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00cm3=160g,
酒中所含水的体积:
V水=500ml﹣200ml=300mL=300cm3,
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300cm3=300g;
②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m=m酒精+m水=160g+300g=460g;
③白酒的体积:
V=500ml=500cm3,
这种白酒的密度:
ρ===0.92g/cm3。
故答案为:(1)液化;
(2)①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质量为160g,水的质量为300g;
②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是460g;
③这种白酒的密度是0.92g/cm3。
【点评】本题结合造酒例子考查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会利用液化现象分析问题,联系生活考查物理知识是中考的热点。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6.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氧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m=(其中c为光速),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静质量m0=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4km/s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 000 000 0005kg 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请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 静质量 ,而 动质量 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两种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的规律是:m=,其中m是指 动质量 ,m0是指 静质量 ,在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由于v 远小于 c,故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是常数。
(3)设m0=100kg,当它以2.4×108m/s的速度运动时,求其动质量,并分析结果,你可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分析】(1)静质量指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动质量指物体运动时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会随着物体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3)根据公式m=,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动质量。
【解答】解:(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静质量,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m=(其中c为光速);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
(3)将m0=100kg,V=2.4×108m/s代入公式m=得m=167kg;由计算结果可知: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其动质量显著大于静质量,其质量随速度而改变就不可忽视了。
故答案为:(1)静质量、动质量;
(2)动质量、静质量;
(3)远小于;
(4)m=167kg、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其动质量显著大于静质量,其质量随速度而改变就不可忽视了。
【点评】对于信息给予题,一般提供的都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融汇贯通能力。
27.(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
(2)你平时走路的速度约为4 dm/s ;
(3)物理课本长约为26 cm (填上合适的单位);
(4)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18.5 c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故单位应填kg;
(2)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不会达到4m/s;故单位填dm/s合适;
(3)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于20cm;
(4)在材料物体的长度时,为减小误差,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图中木块的长度可记录为1.85cm;其中5是估计的;
故答案为:(1)kg;(2)dm/s;(3)cm;(4)1.85。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