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上沪粤版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八上沪粤版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0 08: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八上沪粤版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下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D.玻璃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太阳照射下的树影
B.投影机映在屏幕上的投影
C.平静水面中岸边景物的倒影
D.礼堂里放映的电影
3.阳光可以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枝叶繁茂的大树底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的圆形光斑,它们是(  )
A.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光斑
B.阳光透过树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斑
C.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所成的像
D.阳光照到树叶上的小水珠闪烁而成的
4.在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记时员为了记时准确,在记时应(  )
A.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跑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都可以按下跑表
D.无法确定
5.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6.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
A. B. C. D.
7.如图所示的4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有(  )

A.1 个 B.2 个 C.3个 D.4个
8.小王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纸片稍微远离凸透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10.有一块正方形玻璃砖,其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隔着气泡看砖后的物体,看到的是(  )
A.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
C.直接看到原物体 D.等大的虚像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12.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13.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灯距离地面8.5米
B.路灯距离地面约为4.8米
C.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D.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大
14.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bcde
A.d B.c C.e D.a
1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可能小于L B.可能等于L C.可能大于L D.一定等于L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能够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通常,我们用一条   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17.我们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
18.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光的   原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19.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2)属于凹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20.如图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的是   ,对透过的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的是    (写字母)。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看像点是否是实际光线的真实交会点。   。(判断对错)
22.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判断对错)
23.照相机和显微镜的物镜利用的是凸透镜的同一个成像规律。   (判断对错)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4.如图1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h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如图2,如果人以不变的速度v匀速向前走,由A到B,则人头部的影子由C运动到D.证明:人头部影子的速度为。

25.如图L表示凸透镜,M N是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请运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的光路图。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体AB的高度为h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像到透镜的距离为v,请你证明像的高度h2=。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6.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方移动;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2018年八上沪粤版物理《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下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D.玻璃
【分析】本题考查对光源的理解,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解:
A、月亮自己本身不能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是光源;
B、地球自己本身不能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是光源;
C、太阳自己本身可以发光,所以是光源;
D、玻璃自己本身不能发光,也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故选:C。
【点评】亮的物体不一定是光源,亮的物体很可能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太阳照射下的树影
B.投影机映在屏幕上的投影
C.平静水面中岸边景物的倒影
D.礼堂里放映的电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太阳照射下的树影,即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投影机映在屏幕上的投影,是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原理形成的,故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中岸边景物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礼堂里放映的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故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3.阳光可以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枝叶繁茂的大树底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的圆形光斑,它们是(  )
A.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光斑
B.阳光透过树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斑
C.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所成的像
D.阳光照到树叶上的小水珠闪烁而成的
【分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太阳的实像,像和太阳的形状是一样的,是圆形,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知道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4.在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记时员为了记时准确,在记时应(  )
A.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跑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都可以按下跑表
D.无法确定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以烟为信号计时,更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用时多少。
【解答】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速与光速的比较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开运动会时,可以找计时员去实际体验。
5.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根据图中车后的角度,即后窗玻璃与地面成的夹角,利用光的反射画图解答此题。
【解答】解:分析各个图中的后窗,其实后窗在图中是看不到的,但可通过车后的角度可以想像得出来。分析后窗玻璃的方位,只有C的后窗玻璃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太阳光以垂直地面的方向照射到此型式的后窗玻璃上,其反射光以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射出,直射入人的眼睛。如图所示: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后窗玻璃的方位,即后窗玻璃与地面成的夹角,尽管后窗在图中是看不到的,但可通过车后的角度想像得出来。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想能力。
6.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
A. B. C. D.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ABD,即为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即为凹透镜。
故选:C。
【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能否成实像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进行判断。
7.如图所示的4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有(  )

A.1 个 B.2 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甲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乙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
丙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丁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
故属于凹透镜的有2个;
故选:B。
【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
8.小王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纸片稍微远离凸透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太阳光可看做是平行光,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过折射后会聚到焦点,若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大于焦距的距离,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不是最小的。
【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光屏上得到最小物象”时,像距即为焦距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凸镜有虚焦点。
(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故A错误;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错误;
D、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有一块正方形玻璃砖,其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隔着气泡看砖后的物体,看到的是(  )
A.放大、正立的像 B.缩小、正立的像
C.直接看到原物体 D.等大的虚像
【分析】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故选:B。
【点评】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玻璃砖。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靠反射别的物体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月亮;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金光闪闪”说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错误;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和光的基础知识,内容较简单。
12.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倒影、电影、摄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
【解答】解:
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不正确;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
C、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正确。
故选:BC。
【点评】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也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
13.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灯距离地面8.5米
B.路灯距离地面约为4.8米
C.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D.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大
【分析】如图所示,根据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分别将两次人的身高、路灯距地面的高度、影子长、影子末端距路灯正下方的距离列出比例式,组成方程即可解出路灯的高度;根据人运动的距离和人头顶的影运动的距离判断头顶影的移动速度情况。
【解答】解:据题意,可得到以下示意图:

如图,人的身高CG=EH=1.7m,路灯高为AB,第一次影子长为CD=1.3m,第二次影子长为EF=1.8m,2s内人前进的距离CE=1m/s×2s=2m,根据题意得:
(1)因为△GCD∽△ABD,所以=,
代入数据得:=;
(2)因为△HEF∽△ABF,所以=,
代入数据得:=;
(1)(2)两式联立解得:BC=5.2m,AB=8.5m;故A正确,B错误。
设人从图中B点开始向右以v1速度匀速右移,移动时间为t,则人头影子也从B点开始,移动速度为v2,BD=v2t,BC=v1t,因为△GCD∽△ABD,所以=;
所以=,变形后得,v2=,因AB为路灯高,CG为人高,v1为人运动速度,在本题中均为定值,故v2为定值,即人头影子为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错误。
(2)另解:设经任意时间t,影子移动到D点,再经时间t影子移动到F点(图依然可用第一问的图),人速度为1m/s,则BC=CE=t
因为△GCD∽△ABD,所以CD/BD=CG/AB,由已知得(BD一t)/BD=1.7/8.5,解得BD=8.5t/6.8
又因为△HEF∽△ABF,所以EF/BF=HE/AB,由已知得(DF一DE)/(BD+DF)=HE/AB,继续代入已知得(DF﹣(2t﹣BD))/(BD+DF)=1.7/8.5,将BD=8.5t/6.8代入该式解得DF=8.5t/6.8,即BD=DF,
由设知BD,DF为两个任意时间间隔t影子所走距离,同样时间,距离相同,即影子速度相同,证明影子匀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较多的物理问题要用数学来解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14.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bcde
A.d B.c C.e D.a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abc,中间比边缘薄的是de。
故选:AC。
【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能否成实像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进行判断。
1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可能小于L B.可能等于L C.可能大于L D.一定等于L
【分析】太阳光可看做是平行光,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过折射后会聚到焦点,若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大于焦距的距离,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不是最小的。
【解答】解: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才是最小、最亮的,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当测量的距离为L时,凸透镜的实际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如下图: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明确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能够 自行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通常,我们用一条 带箭头 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分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线用于描述光传播的方向和路径,是模型法的运用。
【解答】解: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物理学中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故答案为:自行;带箭头。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源和光线的了解,光学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7.我们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光的 反射 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 直线传播 引起的。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彩虹等。
【解答】解:
(1)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在河里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
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光现象的理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光的 直线传播 原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
【分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就是说,光线是直的,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三者就在同一直线上。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解:(1)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即三点同线。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3×108。
【点评】光的沿直线传播原理,用途很广,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像小孔成像、手影、皮影戏等。同时也考查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9.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 ABD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中间厚、边缘薄 。
(2)属于凹透镜的是 CE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中间薄、边缘厚 。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
(1)ABD都是都是凸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CE都是都是凹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故答案为:ABD;中间厚、边缘薄;CE;中间薄、边缘厚。
【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
20.如图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bd ,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的是 bd ,对透过的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的是 ac  (写字母)。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如图,b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ac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bd;bd;ac。
【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还有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看像点是否是实际光线的真实交会点。 √ 。(判断对错)
【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
(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
【解答】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故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看像点是否是实际光线的真实交会点,故该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理解,关键是从定义和接收方法上,不能从字面理解,更不能想当然。具体的哪个光学元件成实像,哪个光学元件成虚像,一一记忆也是一种好方法。
22.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 (判断对错)
【分析】首先明确这三种事物的成像规律,才可做出判断,哪些成实像,哪些成虚像,哪些是反射成像,哪些是折射成像。
【解答】解:①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②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③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23.照相机和显微镜的物镜利用的是凸透镜的同一个成像规律。 × (判断对错)
【分析】(1)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照相机是利用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照相机和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
【点评】知道照相机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4.如图1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h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如图2,如果人以不变的速度v匀速向前走,由A到B,则人头部的影子由C运动到D.证明:人头部影子的速度为。

【分析】根据题意,设路灯在O处,人沿水平的地面向右运动,路灯距地面高度为h,人的高度为L,人步行的速度为V,经 过的时间为t,则:
(1)人在路灯的正下方时,人头顶在A处,人的脚在C处,人头顶的影子也在C处;
(2)人不在路灯的正下方时,人头顶在B处,人头顶的影子在D处;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解答】证明:
如图,则△OAB和△OCD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则有:==…①;

因为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的头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AB=vt…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CD=×vt;
由于v是不变的,因此人的影子从C点到D的过程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头部影子的速度为。
【点评】本题由生活中的影子设景,以光的直进与人匀速运动整合立意,解题的难点是如何借助示意图将动态过程静态化,运用几何知识得出位移规律,再结合运动模型特点进行判断。
25.如图L表示凸透镜,M N是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请运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的光路图。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体AB的高度为h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像到透镜的距离为v,请你证明像的高度h2=。

【分析】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据此做出交点即为像点,据此做出物体AB所成的像的光路图,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得出答案。
【解答】解: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A的像点,然后做主光轴的垂线即可得出物体AB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

由△AOB∽△A′OB′可得:
=,即=,
所以h2=.(当然本题也可以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来证明)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成像光路图的作图和物象的大小关系的证明,要注意“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完成凸透镜光路图的依据。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6.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下 方移动;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顺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小孔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且因为光线沿直线传播,蜡烛顺时针旋转时,蜡烛各点成的像也顺时针旋转,所以成的像顺时针旋转。
【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故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
(3)小孔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故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下方移动;因为光线沿直线传播,蜡烛顺时针旋转时,蜡烛各点成的像也顺时针旋转,所以成的像顺时针旋转。
故答案为:(1)倒立;实像;(2)D; (3)下;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