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上沪粤版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50℃,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45℃ B.55℃ C.50℃ D.47℃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C.热传递时,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D.汽油机都要靠火花塞点火来使燃料猛烈燃烧
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分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温度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下表面平行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原理上相同
B.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6.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 )
A.50℃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
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
7.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 )
A.水凝固时放热 B.水汽化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9.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 物质在吸热,BC、DE段 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的物质是固态,DE段的物质是气态
10.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晶体的是( )
A.玻璃、铁 B.海波、蜂蜡 C.松香、玻璃 D.铝、萘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水比0℃的冰温度高
B.使用体温计时,先把温度计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C.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D.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将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便可迅速读数
12.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铁 1535
冰 0
海波 4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查右表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一定是液态,0℃的水一定能结冰
B.蒸发、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C.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D.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3.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使水银泡与容器壁接触
B.让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
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再读温度数
D.要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接触
14.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B.可以把体温计放入沸水中进行消毒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向下甩动,把水银甩下去,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身体度数,一般温度计也能离开被测物体
15.小明同学练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一次他给一位体温为37.1℃的同学测过体温后,没甩就给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读数仍为37.1℃,则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
A.36.8℃ B.37.1℃ C.38.8℃ D.39.1℃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温度 乙盆中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7.小刚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刻度标记不准确,小红同学为了检测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显示为4℃,将它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为96℃,那么用此温度计测量某一物体温度显示为34℃,则该物体的真实温度是 。
18.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由此判断当气温上升时,玻璃泡内的气体 ,该温度计的液柱面将 。
19.如左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右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20.如图中,甲是 计;乙的量程是 ℃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判断对错)
2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判断对错)
23.只要达到液体的沸点液体就能一直沸腾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4.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高0.5℃,当该物体的温度降低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却偏低0.5℃。
(1)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降低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高或偏低多少℃。
(2)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温度,两者的示数差是多少℃?
25.一支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 ℃,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厘米。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6.物体的 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2018年八上沪粤版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比人的身高略高,一般在2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50℃,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45℃ B.55℃ C.50℃ D.47℃
【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50℃时,距离5℃有45个小格,求出45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
(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5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50﹣5)=50℃,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C.热传递时,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D.汽油机都要靠火花塞点火来使燃料猛烈燃烧
【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4)柴油机和汽油机在构造和点火方式的区别:柴油机顶部没有火花塞,有一喷油嘴,是压燃式;汽油机顶部有火花塞,为点燃式。
【解答】解:
A、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
B、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并且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故C正确;
D、柴油机与汽油机采用的点火方式不同,柴油机采用压燃式,汽油机采用点燃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比热容的特点、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内燃机的点火方式,我们要学会使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分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温度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下表面平行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④体温计是测量人体温度的工具,其量程为35℃~42℃。
【解答】解:
A、温度计使用前必须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故A正确;
B、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沸水的温度远高于其测量的最大值,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温度,故B正确;
C、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因此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C正确;
D、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原理上相同
B.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分析】(1)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
(2)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4)根据﹣40℃水银的状态来分析。
【解答】解:
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水银的凝固点为﹣39℃,在﹣40℃时,水银是固态的,不能用来测量温度,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液体沸腾的特点以及液化现象,知识点较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6.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 )
A.50℃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
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
【分析】(1)体温计是测量人体温度的工具,其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
(2)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它是利用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
(3)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解:
A、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只能测量35℃~42℃的物体的温度,故A错误;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
C、常用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细管,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水银柱甩下去,故C正确;
D、由于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读数时要从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7.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 )
A.水凝固时放热 B.水汽化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解答】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
故选:A。
【点评】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
9.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 物质在吸热,BC、DE段 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的物质是固态,DE段的物质是气态
【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物体处于熔点时,可能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液体在沸腾时,其所处的状态一定是液态。
【解答】解: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故本选项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O℃;故本选项正确。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故该段对应的温度是熔点,所以此时该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DE段是该物质的沸腾过程,故此时该物质处于液态,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
10.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晶体的是( )
A.玻璃、铁 B.海波、蜂蜡 C.松香、玻璃 D.铝、萘
【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解答】解:A、玻璃是非晶体,铁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B、海波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松香和玻璃都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D、铝和萘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了解,熟记相关的例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水比0℃的冰温度高
B.使用体温计时,先把温度计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C.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D.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将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便可迅速读数
【分析】(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2)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解答】解:
A、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都是0℃,虽然它们的状态不同,但冷热程度相同,即温度相同,故A不正确;
B、体温计在测量前应将液体甩回玻璃泡内,故B正确;
C、读数时,除了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外,其余的温度计的玻璃泡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C不正确;
D、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D不正确。
故选:ACD。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12.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铁 1535
冰 0
海波 4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查右表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一定是液态,0℃的水一定能结冰
B.蒸发、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C.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D.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析】(1)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物质到达凝固点温度时,需要不断放热才能凝固;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吸热两种形式;
(3)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解答】解:A、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0℃的水在不断放热的情况下,才会结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都属于汽化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学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
13.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使水银泡与容器壁接触
B.让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
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再读温度数
D.要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接触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水银泡不能与容器壁或底接触,故A错误;
B、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是不能测出液体温度的,应将其全部没入液体中,故B错误;
C、温度计读数时不能将其从液体中取出,这样示数会改变,故C错误;
D、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与容器壁接触,故D正确。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计基本的使用规则,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熟练记忆的。
14.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B.可以把体温计放入沸水中进行消毒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向下甩动,把水银甩下去,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身体度数,一般温度计也能离开被测物体
【分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有三个:一是量程不同,由于体温计是测量人体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是35℃~42℃;二是它的分度值不同,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的分度值是0.1℃;三是它的构造不同,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解:
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故A正确;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
C、体温计有缩口,使用之前要先甩动,一般温度计不需要,故C正确;
D、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5.小明同学练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一次他给一位体温为37.1℃的同学测过体温后,没甩就给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读数仍为37.1℃,则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
A.36.8℃ B.37.1℃ C.38.8℃ D.39.1℃
【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1℃,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7.1℃,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7.1℃,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1℃所以他自己的真正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1℃,故A\B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使用注意事项,需要记住:体温计使用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温度 等于 乙盆中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分析】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解答】解: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
故答案为:等于。
【点评】很多学生认为阳光下甲盆的温度高于树荫下乙盆的温度,这是不了解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造成的。
17.小刚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刻度标记不准确,小红同学为了检测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显示为4℃,将它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为96℃,那么用此温度计测量某一物体温度显示为34℃,则该物体的真实温度是 32.6℃ 。
【分析】(1)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中间是92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用它测得某一物体温度为34℃时,距离4℃有30个小格,求出30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物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
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物体的温度为34℃时,物体的实际温度℃×(34﹣4)+0℃≈32.6℃。
故答案为:32.6℃。
【点评】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计算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算出这支温度计的1摄氏度等于标准温度计的多少摄氏度。
18.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由此判断当气温上升时,玻璃泡内的气体 膨胀 ,该温度计的液柱面将 降低 。
【分析】伽利略温度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
【解答】解:
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
故答案为:膨胀;降低。
【点评】此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题型,主要考查的是:空气温度计的原理;空气温度计与液体温度计相比较时,它的缺点是﹣﹣管中液柱的升降变化还要受到大气压变化的影响,所以误差比较大。
19.如左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B”或“C”)。示数为 48 ℃.右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7.8 ℃。
【分析】(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保持向平,不能俯视或仰视;
(2)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知道其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再根据液柱的位置去读数。
【解答】解:
(1)图甲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
图甲中的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48℃;
(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37℃+0.8℃=37.8℃。
故答案为:B; 48℃;37.8。
【点评】体温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要弄清它的工作原理;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20.如图中,甲是 体温 计;乙的量程是 ﹣20~100 ℃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解答】解:
由图知:
甲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是体温计;
乙温度计的最小示数是﹣20℃,最大示数是100℃,所以其量程为﹣20℃~100℃。
故答案为:体温;﹣20~100。
【点评】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 (判断对错)
【分析】凝固是一个放热降温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图象中同样有一段是呈水平的
【解答】解:晶体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对 (判断对错)
【分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晶体在熔点温度下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则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变化。
故答案为: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晶体与非晶体基本概念的了解,知道二者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熔点便可解答,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23.只要达到液体的沸点液体就能一直沸腾 × 。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加热。
【解答】解: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故液体达到沸点不一定能沸腾,故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沸腾的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4.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高0.5℃,当该物体的温度降低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却偏低0.5℃。
(1)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降低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高或偏低多少℃。
(2)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温度,两者的示数差是多少℃?
【分析】根据实际温度变化10℃,判断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测量值的误差情况;
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判断出温度计的示数差。
【解答】解:
(1)由题意知,实际温度变化10℃,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比原来偏多0.5℃+0.5℃=1℃,为10℃+0.5℃+0.5℃=11℃;
所以温度再降低10℃,温度计的变化仍为11℃,比原来多变化1℃,所以测量值比原来偏低0.5℃+1℃=1.5℃;
(2)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之间为100℃,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之差为×100℃=110℃。
答:
(1)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降低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低1.5℃;
(2)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温度,两者的示数差是110℃。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非标准温度计的计算方法,关键是分清实际的1℃与温度计的关系。
25.一支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 42 ℃,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5 厘米。
【分析】(1)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表示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再根据A处距离B处的距离,可以求出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
(2)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再以B处的35℃为起点,求出37℃处距离顶端的距离。
【解答】解:
(1)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是℃;而A处B处的距离为6.2cm﹣2cm=4.2cm,则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35℃+4.2×℃=42℃;
(2)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再以B处的35℃为起点,求出37℃处距离顶端的距离=6.2cm﹣=5cm。
故答案为:42;5。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1cm所代表的温度值,再根据离起点的距离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即可,难度较大,希望同学们认真计算。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6.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 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分析】考查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测温原理,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填空。
【解答】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由液体制成的,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